宝宝咬人肯定有他的原因,这并不代表孩子变坏了。


但这种行为本身会给他人造成一定的困扰,也不利于宝宝和别人的交流,更可能被大家嫌弃。


作为妈妈,不妨试试以下几招:


最最重要的:不要以暴制暴



宝宝咬人了,当妈的又急又恼,想着我也咬你一口,或者我轻轻打你一下嘴巴,你总该长点记性吧?


答案当然是:No,这样做然并卵,甚至更糟糕!


你的一举一动,都能深深地被宝宝记住并模仿。


虽然我们只是做个假咬或者假意惩罚的动作,但宝宝会误以为被人咬了是可以咬回去的,或者是咬人之外还可以打人!


如果做了错误示范,以后再讲多少大道理都于事无补咯。



不回应,不忽略



不回应是指收起我们的过度反应。大发脾气或怒吼“宝宝怎么可以咬人”,就中招了。宝宝不是被吓到,就是以为你在跟他玩呢!


当然,不过度反应并不代表Let it go,当宝宝出现咬人行为时,我们需要立刻、马上去制止,不能有0.01秒的迟疑


温和而平静地告诉他“咬人是不对的,妈妈会很疼”(如果有必要,及时带离案发现场,避免进一步伤害)。


当然,还可以迅速用玩具、儿歌之类的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把宝宝从咬人状态解放出来。



疏导为主,同时寻找“咬咬”替代物



如果宝宝是通过咬人来宣泄情绪,那当妈妈的,必须要对宝宝表示理解,多和他说说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咩!


同时,鼓励宝宝用语言(而非咬人)来表达需求或当下的情绪。


当然,凡事都要一步步来,若是宝宝就想咬咬,不妨先找个替代物,像小面巾之类的给他咬,这样起码能不伤到别人。



给予宝宝更多的关心



除了吃喝拉撒睡,宝宝的情感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


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清楚自己宝宝的性格特点,不强迫孩子做超出他们承受能力的事,及时发现和疏解宝宝的小情绪,做个懂宝宝的妈妈,那么,无论是咬人、打人还是其他“问题”行为,都能在妈妈的轻风细雨中被轻松化解哦!


理解万岁,宝宝咬人的行为绝不是万恶不赦的。


人家毕竟是宝宝哦,偶尔发个小脾气不也是蛮可爱的嘛!


其实对于宝宝的大部分负面行为,都是这样的套路:了解清楚背后的原因,温和而果断的制止,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表现,如果有必要,就让他知道后果(比如必须停止游戏)。



当然,有套路可不够,最重要的是,要对宝宝足够真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