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孩子立规矩?老一辈的教育方式中最常见的是以下这样的。


☆命令、控制。


“不管你怎么想,现在必须立刻关掉电视去写作业!”


☆说教、教育。


“我这都是为了你好,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还这样可怎么行?”



☆羞辱、嘲笑。


“只有笨孩子才不会自己吃饭,聪明的小朋友都是自己动手的。”


☆威胁、恐吓。


“再不听话,小心我把你关进房间一天不让你出来!”


……


怒火上来的我们一旦控制不住,还会对孩子“狮吼”,甚至动手好让孩子“长记性”。但这些做法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孩子也许会觉得家长很烦,也许根本听不进去,还可能会被羞辱而失去自信,更甚者会被激发出叛逆心。


给孩子立规矩的正确做法是: 应该事先让孩子知道界限在哪里,然后再坚定地执行它。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我们尊重孩子并寻求孩子的合作,同时也需要我们做到对决策坚定地执行。

明确规矩的底线


立规矩的第一步,是对危险事物明确说“不”的底线。


过马路不能闯红灯,刚烧开的热水壶不能用手触摸, 不能把手放到宠物的嘴巴里……


对于一些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事物,要告知孩子其中的危险,并将它们列为绝不可以触碰的“高压线”。


在另外一些事情上,家长要想清楚,是真的不能让孩子做,还是说孩子一哭闹就可以做。设置好底线,明确地告诉全家人,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尊重,同时也能让他通过自己的决定来约束自己。



坚定地执行规则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对孩子立规矩时态度强硬,然而在强硬过度后对孩子心生愧疚 , 又将规则放宽了,甚至想着这次就算了吧。


这些态度和行为可能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抗拒或不信任的心理,并且让孩子对于规则的界限感到模糊。所以,一旦有了规则,每一次都要坚定地执行。


以尊重孩子为前提


执行规则时,应该以尊重孩子为前提,我们不能趁机对孩子的人格、脾性进行点评。有些家长甚至因此动手打骂或者是羞辱孩子,这是在教训、惩罚孩子,起不到长远教育的目的。所谓“对事不对人”,父母对孩子行为的管教,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或是恐吓。


有的爸爸妈妈就纠结了,不能打也不能骂,那孩子破坏规矩了我该怎么办呢?俗话说“对症下药”,对破坏了规矩的孩子而言,父母先要搞清楚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是想引起父母的关注,还是在挑战父母的权威?


然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引导他。规则的建立和维持,本来就是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博弈。

其实,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破坏规则也不全是坏事,至少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正是这样的“不完美”,才让我们有机会用正确的态度一步步引导孩子怎么做,告诉他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式,最终让孩子找到正确的方向。

让孩子遵守规矩,首先就要求我们身体力行做给他看。


“立规矩”是一场长期的战役,它需要给孩子时间去消化、成长,同时也需要给我们自己时间去学习如何更好地教育他。只有不断地实践,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始终饱含着对孩子的尊重和爱,他才能让品行“长”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