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不少留言问,国内体适能班很火,说参加后孩子会更加自信,今后学习也会更加专注,反正这好那好。而且听说还是从美国引进的,想问问我,要不要给孩子报?
体适能班在国内好像已经火了蛮久了,我去年带着小D回国的时候,还特地去考察过。那今天就和大家说说我的看法吧。
体适能到底是啥?
“体适能”,这个词听着就有点“不明觉厉”,是不是?
“体适能”英文叫physical fitness,根本没大家想的那么悬,大白话就是运动啊。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会关注的“翻爬走”,这些大运动里程碑,就是“体适能”的一部分。只不过孩子大了后,大家没有那么在意后续的发展了。
运动的重要性,我从2015年就开始谈了。所以大家在机构看到的说体适能好处,是真的。
总结一下,就是三大方面:
1、健康相关:身体素质、肌肉力量、心肺能力;
2、功能相关:平衡力、敏捷性、爆发力、专注力等;
3、心理相关:自信、坚韧、勇于挑战等。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不是只有“体适能班”可以发展这些能力,而是运动本身就是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这三方面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儿科协会建议学龄前孩子每天最好要有两小时室外活动量,至少有一小时。
这也是为什么,小D学龄前报的兴趣班,很大一部分都是运动兴趣班。
体适能班值得去吗?
那体适能班值得去吗?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的。
这就好比,有的人交了挺高的健身房会费;而有的人觉得自己在家也能练,这是没有绝对可比性的。
知道自己为什么而买单,只要获得的服务是我们期望的,并且是我们能力范围内可以承担的,那么都是值得的。
但有一点需要明确的,体育运动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的,是否去上体适能班不是一定了。
1、不存在立竿见影的效果
常年运动的好处是量变到质变的积累,从来不会有立竿见影效果的。这和我们成人健身一样的,“我练了15天了,怎么还没瘦”。
如果你拿这样的心态去掏钱报名体适能班,“学了一年了,怎么还没长高/身体素质还不好”,那我劝你先别报,大概率一定失望的。
体育锻炼反而最怕“立竿见影”,这可能存在受伤的风险。
2、不会“包治百病”
前面提到的运动的好处,大家要明白,这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
如果你家孩子专注力不行,并不是去上了体适能班就会更加专注。而是也许通过运动锻炼,可以提高肌肉力量,让孩子学习时精力更集中。
但专注力的提高还有学习环境、学习习惯一系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你指望一个班就能“包治百病”,那么先别报,不妨先从学习习惯入手。
任何通过一个班、一位名师解决孩子问题的,大概率我们肯定会失望的。
孩子的成长,一定是系统工程,“天上掉下馅饼“这件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3、不是为了炫技
我是长期坚持运动的,我很明白,撸铁不是为了我可以炫耀,自己单手能举起8磅、10磅的哑铃,而是为了让我具备更强的肌肉力量来面对日常生活。
如果你是希望报了这个班,孩子就能学会前滚翻、走平衡木这样的技巧,就能体能非常好,那我也建议你别报。
体适能的核心目标是帮助每个孩子找到合适自己身体的力量边界,让他们可以更加有信心地应对日常挑战,而从来不该是为了比赛或者炫技。
“体适能”这个概念在美国的确很火,但它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个班。
那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美国儿科协会的0-6岁儿童运动原则,这样不管大家报不报班,都能有针对性地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
0~3岁:大运动锻炼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肌肉、骨骼和心肺功能并没能完全发育成熟。这个阶段选择的体育项目更多的是延续之前大运动发展的锻炼,爬走跳为主。
这个阶段,运动差距其实就已经体现了。因为有很多父母习惯“赶”大运动里程碑,只看孩子是否做到,根本不看动作质量。
尤其是赶着让孩子走路,而错过爬的,不少都会出现,走路不够稳,体能比较差的问题。
要我说啊,真正的输在起跑线上,只有一个,那就是输在了体能和肌肉力量上。
如果你现在发现孩子的大运动发展根基的确比较差,也不要过于着急。这个阶段重视起来,保证运动量,那么大运动的质量都能赶上来。
这个阶段最关键的是让孩子爱上“动起来”。可以报班,但只靠一周一次的班,是绝对解决不了“热爱运动”这件事的。
日常让孩子穿方便活动的衣服,不要嫌孩子把衣服弄脏;每天坚持带着出门去公园小区,让孩子进行自由玩耍放电;坐车提前一两站下,走路或者奔跑到目的地。
天气不好的时候,走廊里接力跑、爬楼梯,在家搭个隧道、障碍物等,都是很便捷可以做到的。
哪怕每天让孩子保证一定的走路的量,也是很好的。
让孩子爱上运动的关键来自于我们父母的态度,不少父母总说自己孩子不爱动,其实归根到底是我们自己不爱动。
3~6岁:身体控制和协调能力
3岁以后的孩子大运动发展的比较好了,他们不会只是满足于简单的走路跑跳了,就会想要尝试更多的运动项目。
但其实他们的身体硬件、注意力集中时间等,还都不是很适合进行正规的运动比赛项目的。
最好的运动就是在跑跳基础上进行一些延伸,提高孩子的体能和身体控制协调能力。
这个阶段形形色色的专项运动班就会很多,游泳、体操、芭蕾、跆拳道、足球等等,“体适能”班也是合适的。
去年,带小D去考察体适能班时,销售说,体适能班比专项运动班更好,可以帮助孩子锻炼到身体各个部位,更加全面发展。
这句话对也不对。
首先,这个阶段的确要注意运动的多样性,就像我们成人运动不能死盯着某个局部部位“傻练“是一个道理的。
但大部分只要是合格并且适龄的运动班,都应该兼顾多样性的,并不存在谁比谁更好的。
运动这件事,适合年龄发展的条件下,安全地动起来就是好的,不存在“哪种运动更优越“的。
换句话说,不报班,你带着孩子每天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运动也完全是可以的。
比如扔球接球、踢球拍球、跳绳踢键子等来提高协调能力;比如可以连续跑或者走更长一段路来提高体能。
还可以进行一些前滚翻,来进一步提高前庭锻炼,都是简单容易操作的。
我是从生完小D后开始规律健身的,要知道我从小可是“林妹妹”体质,800米也从来没及格过。这快六年的运动,带给我的好处不仅仅是体能的改变,而是性格的塑造。
因为自己的亲身体会,所以我特别关注小D的运动。我们之前报的是游泳班、体操班和芭蕾/踢踏舞班,周末还会一起去攀岩,日常能走路就尽量走路,少坐车。
如今疫情关系都没了,但我们每天早晨坚持早锻炼,之前分享过跟练视频👉大J阿姨又来咯~。现在开始每天下午出门走路/跑步/骑自行车一小时。
小D和我一样,没啥体育特长可以拿得出手的,但“热爱”运动这件事,我们母女是一样一样的。
对我来说之前报班的算“体适能”,现在的也是“体适能”,融入生活才是体适能概念真正的意义所在。
不要盲目跟风,产生无谓的比较,更不要让运动成为了又一次鸡娃的手段。
让运动成为像日常呼吸三餐一样的习惯,让我们的孩子不需要像我们这样,需要耗费意志力才能坚持运动锻炼,这就足够了。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