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家一直问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孩子2、3岁了,看着如今如火如荼的英语启蒙,也特别想给孩子开始,但有个困惑一直在,会不会提前学了英文,回头学拼音就混淆了呢。
那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我先给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会存在混淆的概率,但混淆本身就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权利。
哪些孩子更容易混淆?
刚刚的结论里提到了“概率”,那么就先来说说哪些孩子更容易出现混淆。再次强调,下面谈论的都是可能性,一定都有反例存在的。
第一种是同时开始学习拼音和自然拼读的,拼音和自然拼读的原理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把每个音节组成一个词。
那如果孩子从3、4岁同时开始学习这两个,也许就会出现混淆。这有一点点像从小双语启蒙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最开始讲话一定是中英文夹杂的。
第二种是“拔苗助长”类的孩子,连“认字”信号都没展现,却过早提前开始学习拼音或者自然拼读,于是只能囫囵吞枣,机械式地进行记忆。
那他们的认知都没理解,这是两种语言体系,只是根据“图像”机械记忆,然后就容易出现“串行”现象,混淆了。
尊重孩子发展规律很关键
因此,避免这个问题,最关键的还是回归到育儿本质,尊重孩子发展规律。
语言学习的规律一定是听说先行,读写跟上。
如果非要“抢起跑线”,那么就多花功夫在听说上面,而不是着急着教读写。
不管英文还是中文,如果从小可以有很大量的听说输入,那么孩子自然就能分辨不同,而且对于之后学习读写,都会事半功倍。
他们拼读出某个音后,就能很自然地调动出之前积累的听说素材,于是立马就能形成联结,也就是理解了。
这就是语言学习中语境的重要性。
那如果已经混淆了怎么办?
已经混淆的孩子,大家也不用过于焦虑,孩子都是有“自我校正”能力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从来不过度在意孩子的口音,如果我们可以坚持给孩提供各种各样“听说”素材,他们也会自我校正)。
接下来谈谈已经出现混淆的孩子可以怎么做。
第一,停止不厌其烦地指正
语言是工具,表达才是目的。
换位思考,你本来说话读书饶有兴致,结果你每说一句,就有个人在旁边不断说,“不对,这个错了;这个也不对”,你烦不烦?
孩子烦了会怎么表现?你越说,他越说错的;或者索性撂挑子,“老子不学了”。
第二、回归语境学习
都不能指正,怎么帮助孩子呢?还是回归到语境学习。
多和孩子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引导他们“自我校正”。比如同样是C,孩子/k/和/ci/ ,不分。
那么在阅读时遇到了,就可以额外强调读、放慢读、拆解读。
英文语境下:
She has a /k/, cake. C sounds like /k/. In English, letter C sounds like /k/.
还可以进行拓展强化
Can you think of other words start with C? How does C sounds like in Mandarine?
中文语境下:
小狗要去上/c-e/, /c-e/, 厕所。拼音的C发音是/c-e/。
同样可以进行拓展强化:
还有什么字是以/ci/开头的?那英文里的C发音是什么啊?
拓展强化不必每次都用,也不要一个阅读时间段里密集用。
每次多用孩子也会烦,谁都不想一直被拷问,最终你就会收到“不知道”这样的答案,然后有一些父母就更容易焦虑,最终又要走回第一点的老路了。
第三,提供暗示信号
第二步需要不断地强化、强化、再强化。
让这样的看字阅读成为“条件反射”,在阅读中强化,把听说结合了,那么读中出现的错误就会慢慢减少。
那日常中,如果孩子还难得出现错误,我们就可以给一些暗示信号。
比如把拼音的C读错了,这时就不需要说,“这个读不对,你再想想读什么?”。
而是可以把之前练习的那句提示的话拿过来作为暗示信号,拼音中的C读~~~,可以拉长读字给予一定停顿,等待孩子补全。
这样不打击孩子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在强化复习。
犯错是孩子学习的权利
今天谈的其实是个非常小的点,我也不曾想到会有挺多父母有这个顾虑。最后就想再多说几句。
我尊重每个家庭开始英语启蒙的时间点,毕竟教育是非常个人的选择。但如果只是因为害怕孩子混淆而不开始,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
这就把养育孩子变成了清单式,看看单子上有什么,然后因为害怕A和B冲突了,那么就先不做A了。这样的照单育儿,会让我们失去大方向。
如果你真的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开始进行双语启蒙,那么即使孩子出现了混淆,我们下一个问题应该是,“我该如何帮助孩子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永远要记得,犯错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权利。
目标清晰了,肯定要做,那么路途再难,我们也都有能力去克服。
最怕的就是目标不清晰,然后沿途看到有遇到困难的人,就庆幸当时自己幸好没做;过段时间又看到克服困难的人走到更高,然后就后悔当时怎么没开始。
这种不自己抬头看路,总是环顾四周又摇摆不定的心态,一定要克服。
不要因为害怕而不做这件事,而是想一想,如果不害怕,我会不会想要做这件事?
如果答应是肯定的,那么把害怕的那件事转换成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然后直面挑战去解决它。
我们可以不断这样训练大脑看待问题,不仅仅是育儿,我们整个人生都会变得更加通透和有力量。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