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社会关系里,最让人抓狂的是“四大宽容定律”:大过年的、人都死了、来都来了、都不容易。
中国式婚姻关系里,也有一套让老公理直气壮、老婆有口难辨的四大宽容定律:她是我妈、我妈不容易、年纪大了、让让咋了。
前几天就有个男人甩出“四大定律”,联合自己爹妈把老婆骂哭了。
其实也就为了屁大点事:
过年时,儿媳按照当地迎神仪式的习俗给婆家做了一大桌菜。因为媳妇母亲过世早、家里只有年迈的老父,心疼爸爸的儿媳就把自己爹接来了。
这下,看不起她娘家人的婆婆炸了,对辛苦忙活大半天的媳妇破口大骂,最后连桌都不让媳妇上。
婆婆和媳妇结了怨,谁也不搭理谁。结果前几天两人在理发店遇到了,就都没有打招呼。婆婆越想越气,就把公公和儿子挑拨起来,联合批评媳妇不孝顺。
——总之,这是我妈、我妈不容易、我妈年纪大了、你是晚辈、你就该赔礼道歉!
这天高三的女儿正好休假在家,目睹了事情全部经过的她站出来力挺妈妈,也被爸爸的“四大定理”怼了。气不过的孩子当场吵不过妈宝爹,干脆就给他写了封信。
她没想到、她的父亲也没想到,他们之间的第一封信,居然是以这样的原因诞生的吧——
爸爸:感觉好像还没给你看过我写的什么东西,没想到第一次给你看是这种原因。
她在信里描述了当时爸爸一家人对妈妈做的事——理直气壮的、毫无愧疚的欺凌:
“你还能记得昨天你和爷爷怎么样的吗?”
“你护着奶奶,只因为她听到了一句你们没听清甚至没听到的话,而妈妈没有让步,没有承认,并且至今没有释怀,对不对?”
女孩愤怒而心痛的说:
“奶奶是你妈妈,但你也要意识到,***,你的老婆,我的妈妈,我也护着她,像你护着奶奶。”
她的妈妈如果看到这句话,一定会觉得温暖而欣慰吧?自己憋屈到讲不出的道理,被女儿铿锵有力的讲出来了。
这一刻,就算全天下都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还有这么贴心的女儿和自己站在一起、支持着自己啊!
面对父亲的万能四大定律的狡辩,懂事的女儿抽丝剥茧的反驳。从言辞恳切的说外公对妈妈的重要性,到反驳父亲盖下来的“长幼尊卑”的大帽子。
没被父亲那套奇葩力量绑架的女儿,掷地有声的告诉他:
“对错不分人,如果因为是老师,是长辈,就忍气吞声,从某一个方面来说,是不是降低了自己做(作)为个人,做(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尊严?”
“别把‘老师’、‘长辈’这种身份过分夸大了,大家都是人,哪里得分个谁长谁尊?倚老卖老这种话,谁都不想说!”
关于奶奶和妈妈之间存在的问题,女孩是这样看的:
“婆媳之间的问题轮不到我来说,也不是只有我们家有……弱化婆媳矛盾的关键是作为中间人的老公的态度……但很明显,你做错了,你一边倒了。”
连上高中的孩子都知道:家庭关系中、婆媳关系中,最重要的是老公的态度和做法,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妈宝男一头栽进“我妈最大”的偏袒偏护中,愚昧地要让媳妇伏低做小、忍气吞声的“成全”他的孝顺?
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又有几个人想过:这样的老公、这样的父亲,会给孩子塑造怎样的婚姻观?又会给她造成怎样的影响?
女孩说:“我很害怕,也很失望,我怕如果我以后结婚了,我老公也是这样怎么办?我很失望,我印象里的爸爸不应该是这样的。你这样的做法,甚至让妈妈产生了‘她在这个家永远是个外人’这样的想法。”
不知道这位爸爸看到信之后作何感想?有没有一丝醒悟?尤其对女儿已经产生的婚姻阴影,他是否意识到,自己在婆媳矛盾中无条件倒向婆婆一方的做法,已经扭曲了女儿的婚姻观。
自家的女儿终究也会成为别家的媳妇,他会不会舍得让女儿的未来陷入妻子这样孤立无援的境地?
连女儿都清楚:“你要想到,你还有大半段人生没过,而这大半段人生,这几十年,会陪你过的是妈妈,不是爷爷奶奶。”
女孩的早慧让人欣慰且心疼,以前我们总以为孩子这不懂那不懂,其实在你不曾察觉的时候,他们早已默默长大,拥有比你预料中还要成熟的思想,孩子对家庭矛盾的感知力,也是大人不能忽略的。
在十几岁的孩子都渴望在家庭中获得平等和尊重的时候,那些老公呢?那些还把“孝顺大过天”挂在嘴边、无条件的哄自己妈高兴、同时无条件要求妻子委屈牺牲的妈宝男们呢?
婆媳矛盾,就像一个无解的循环,很多人都会用一句“婆媳生来就是天敌”“婆媳矛盾是几千年都解决不了的难题”来一笑带过。但,这个循环并非无解——一个男人的态度足以影响三代人:
小时候,看到妈妈受奶奶欺负,爸爸没有挺身护妻,自己小小身躯又不足以保护她,于是长大后想要加倍补偿;
结婚后,怀着“我妈这么多年不容易”的亏欠心理,希望妻子永远和自己一个立场,再委屈也要让着婆婆;
在新一轮婆媳矛盾中长大的孩子,又像当年的自己,把妈妈的委曲求全看在眼里,渐渐长成别人家愚孝的妈宝或是不敢结婚的剩女……
于是,儿子又成为下一个你,让女儿变成下一个委曲求全的妻子、或对婚姻和人生丧失希望。
总之,孝顺是好的,有孝心也是好的。但家庭矛盾里,男人若是妈宝,伤害的不仅是自己的婚姻,更是孩子未来的婚姻。
妈宝男们醒醒吧,大清亡了,你们也早该长大了!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