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台湾出现了一例惨痛的病例,一位2岁女孩因感染H1N1型流感病毒并引发了严重的并发症,从发病到死亡仅仅用了5天!



据WHO估计,每年有高达25-50万人因流感而死亡!


可以说,如果现在有哪种疾病可以称为全球性瘟疫的话,那非流感莫属!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感监测周报,大陆、香港地区以及美国的流感样病例(ILI)均高于之前几周,流感疫情已经进入高发期!




(来源|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第48周)


在高发又凶险的流感疫情面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宝宝和自己呢?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


很多人觉得,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都是感冒,既然是感冒吃感冒药就行了。或者是认为必须要先咳嗽和流鼻涕才算是感冒。


这些都是误区。


普通感冒症状温和,很少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所以不吃药7天左右也能自愈了。


而流行性感冒因为病毒型比较“厉害”,如果抵抗力差一点,如老人、孕妇、儿童,很容易就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导致肺炎、神经系统、心脏等处的严重损伤。


一旦引发了这些并发症,救治不及时是会造成死亡的!


正因为流感病毒凶险,所以通常会导致高热(39-40℃),而且精神状态会比较差。


如果你或者你的宝宝周围人有疑似流感病例,并且自己也有高烧、精神状态差等情况,那么极大可能就是感染了流感病毒!


要是怀疑感染了流感病毒,那么可以去医院做一个鼻咽拭子检测,一般30分钟就能有结果。


具体区分可以看一下这个表格:




  得了流感怎么办?


1、抗病毒治疗


根据国家流感中心对37株甲型H1N1、3株A(H3N2)和3株B型流感毒株耐药性监测显示,均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


所以如果能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地服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等,可以缩短流感病程及严重程度。


不过这些药都是处方药,而且对于普通感冒无效,千万不要随便就给宝宝吃!



说到这里,有一个药因为铺天盖地的广告,想必大家也是耳熟能详,那就是金刚烷胺。


金刚烷胺确实能治疗流感,不过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而且通过目前监测资料显示所有流感病毒都对其有耐药性,因此不建议随意使用。


所以如果想要给宝宝服用治疗药物,那么还是去医院找医生开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吧。


2、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的办法就与普通感冒一样了。


首先,对于6岁以下孩子,不建议使用市面上的“感冒药”,因为这些感冒药通常都为复方成分,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药物过量!


同样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除非有合并耳或鼻窦的感染,否则的话,使用抗生素非但没有治病的作用(抗生素是针对细菌感染,而流感是病毒感染),反而还会造成细菌耐药,影响以后的其它治疗。


如果三个月以上的宝宝发烧高于38.5℃,且精神状态差,那么可以服用一些退烧药,如泰诺林(6个月以上的宝宝若有类似情况,可以服用美林)。


而如果是三个月以下的宝宝只要发烧一定要立马送医!



具体护理方法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娃又感冒发烧了?停!先别急着吃药!


  预防流感有办法


流感虽然很可怕,但这种病毒十分脆弱,只要做到以下这几步,就能有效预防!


1、接种疫苗


这是最为关键也是最为有效的预防办法。


像开头提到的2例死亡病例,就均未接种疫苗!


如果疫苗的抗原与流行的病毒相吻合,灭活流感疫苗可以提供高达70-90%的保护率!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特别建议每年为以下人群接种疫苗:


孕期各阶段的孕妇

6个月至5岁的儿童

65岁以上的老年人

慢性病患者

卫生工作者


有关于疫苗的相关信息可以参考下表:



然而,由于今年疫苗短缺,很多宝宝都没有接种到。


家长可以经长给周边的医院或者社区医院打电话咨询疫苗情况,如果有货,一定要及时接种!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没有洗过的手,不要接触眼睛、口、鼻等粘膜;

饭前便后、接触过粪便或者鼻涕等分泌物后,都要及时洗手


下面是洗手6步法,如果宝宝不喜欢洗手,家长可以用做游戏的方式和宝宝一起洗手,培养宝宝讲卫生的好习惯。


比如说可以比赛谁洗得更干净,或者边唱歌边洗手等等,以此增加洗手的乐趣。


(图片来自于网络搜索)


同时,去人群密集处要带口罩;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经常参加户外活动,锻炼抵抗力,也都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方式!


流感不可怕,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增强抵抗力,宝宝都能战胜它!



参考资料

1.中国国家流感中心2018年第48周.http://www.chinaivdc.cn/cnic/zyzx/lgzb/201812/t20181207_198007.htm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8〕1019号

3.岛内流感疫情升温 两岁女童发病5天不治身亡.http://taiwan.huanqiu.com/article/2018-12/13732685.html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