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的基本介绍


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以不由自主的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性、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和(或)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的神经精神障碍。


抽动症经常会导致生病宝宝缺乏自尊,家庭生活、社会形象、学习和工作表现受损及适应困难。可因应急、焦虑、疲劳、兴奋、发热而加重,可因放松、全身心投入某件事情而减轻,睡眠时可消失。


宝宝有抽动症的常见表现


主要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抽动症状,多首发于头面部,如:眨眼、耸鼻、邹额、张口、侧视、摇头、斜颈和耸肩等。少数表现为简答的发声抽动症状,如宝宝会无故出现清嗓子、咳嗽、吼叫、嗤鼻、犬叫或“啊”,“呀”等单调的声音。也可以见多个部位的复杂运动抽动,如蹦跳、跑跳和拍打自己的行为等。部分宝宝的抽动始终固定于某一部位,另外一些抽动部位则变化不定,从一种表现新式转换成另一种。例如:开始为眨眼,持续一、两个月后眨眼消失,继之为斜颈。


还有部分患儿可能表现为多个部位的运动抽动症状,如有邹额、斜颈和上抽动等。常起病于学龄早期,4-7岁儿童最常见,男宝宝为多。抽动症状在一天内多次发生,至少持续2周,但一般不超过一年。



孩子有抽动症,父母该怎么办?


宝宝出现抽动症状的时候因多予以关爱及心理支持,宝宝会常因挤眉弄眼等抽动症状而深感自卑,他们不愿意出头露面,社交退缩。越紧张自卑,症状就会越严重,症状越严重就会越感到自卑,宝宝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感到痛苦而不能自拔。如果此时父母还唠叨、过分限制、无休止地指责,犹豫雪上加上加霜。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可以通过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与宝宝一起分析病情,正确的认识抽动症状的表现就像是躯体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疾病,并不是坏毛病,逐渐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消除宝宝自卑感。


我们家长还可以通过注意力转移的方法来减轻症状,当宝宝出现抽动症状时,不要强制其控制,如发现宝宝抽动明显时,可以让他帮你把报纸递过来或做些轻松的事情。这样通过减轻由于抽动带来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感,通过肢体的有目的活动而逐渐减轻和缓解抽动症状。若通过上述方式抽动症状缓解不明显或症状加重者,家长应该及时带宝宝就诊于精神心理科,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配合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郑毅.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M].(278-282)

[2]郭兰婷.精神病学第7版.[M].(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