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都会觉得,只要自己的孩子不生病,就没有必要去医院;儿保项目那么多,能看懂的也就是身长体重,这些在家也能测量;自己已经关注了很多科普养娃知识的公众号,有这么多知识没必要去花钱去听医生的建议……那么现实的确是如此吗?



其实不然,儿保并不是去医院“看病“,而是让专业的儿保医生给宝宝做定期的健康检查,为的不仅是发现可能的疾病,更在于预防和保健


儿童保健其实是儿科学与预防医学的交叉学科,因而有着丰富的涉及内容:儿童的体格生长和社会心理发育、儿童营养、儿童健康促进和儿科疾病的预防及管理等,而我们所熟悉的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其实也是儿童保健的一部分。


真正的儿保,不仅包含对宝宝体格发育的数据测量,还应该有四肢大运动、精细运动发育、语言情感能力的发育情况等系统评估项目。对于特定年龄阶段的宝宝,还会有血常规,视力发育等针对性保健检查。儿保医生会根据问诊查体和检查指标等信息,评估宝宝的发育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家长抚养建议。



例如,体格测量出的数据能反映宝宝总体的营养发育状态,观察宝宝的行为能判断出是否存在发育迟缓、精神状态异常等疾病,血常规能及早发现贫血症状……这些都是一般爸爸妈妈难以及时发现的问题。但是,如果这些问题在儿保时就能发现,并积极地给宝宝治疗和纠正,就可能不会出现一些难以逆转的严重后果。



那么,宝宝需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儿保,需要多久做一次呢?


1、 一般来说,第一次儿保可以安排在宝宝1月龄时。这时不仅要给宝宝做全面的体格检查,还要与医生重新核实宝宝出生时所做的听力筛查与新生儿筛查,目的在于早期发现先天性耳聋等疾病。


2、 第二次儿保可以在宝宝2月龄时进行。这次儿保的重点是评估宝宝肢体大关节的发育情况,如双腿是否等长,活动是否自由等等。还要进行追视实验,看宝宝的眼睛能不能跟踪注视移动的物体。


3、 第三次儿保通常是在宝宝4月龄时进。这时医生会额外检查宝宝是否能完全抬头,能否翻身等。如果还不能主动翻身,医生会教给家长一系列的引导方法。


4、 第四次儿保则在宝宝6个月时进行。6月龄时的儿保要做血常规检查,血常规能了解宝宝血液系统发育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贫血或其他血细胞数量的异常。


5、 第五次儿保可以在宝宝九个月左右时进行,这次儿保主要是检查宝宝牙齿萌出的情况以及宝宝会不会扶着站立。


6、 第六次则可以安排在宝宝一周岁时,医生通常在这次检查中看一下宝宝能否发出简单的音节。


在儿保的过程中,医生也可以根据宝宝的一些具体情况给出建议,例如宝宝的情绪问题、生活习惯问题、饮食习惯问题等等,解决一些并不是疾病但是困扰家长的难题。



虽然每一次儿保都不会持续太久,但就是这短短的时间中医生便能了解宝宝生长发育的情况,及时指导家长去除宝宝身边的不良影响因素。所以为了自家孩子的健康,家长们务必要重视宝宝的儿保。


参考文献:

代惠英.家长要重视儿保与早教【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9(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