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宝宝身上长的包是不是虫咬的?
如果叮咬处有针头大小咬痕,皮疹部位与叮咬部位一致,大多位于皮肤暴露部位,尿布区少见,常对称分布,痒感明显,那就基本可以判断是被虫咬了。
部分螨虫等昆虫叮咬后可表现为丘疹性荨麻疹,昆虫接触史可不明确,多发于春、夏、秋等温暖季节,表现为剧烈瘙痒的现红色风团样皮疹,以腹部、背部、臀部及双小腿为多。
宝宝虫咬性皮炎要如何处理?
虫咬性皮炎是一种过敏反应,处理以抗过敏及止痒对症治疗为主,一般症状轻微者可外用炉甘石止痒或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莫米松软膏、地塞米松软膏等),酌情与抗过敏药物口服(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皮疹广泛、过敏反应重者可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如果为蜂蜇伤,表现有何不同?如何处理?
蜂蜇伤是由蜂的毒刺或毒液进入皮肤引起局部疼痛,出现瘀点、丘疱疹、风团及水疱,严重时可出现中毒性休克致死。
常见的表现为首先感到灼痛或刺痛,被刺局部出现红肿、风团、水疱等,被蜇出有一瘀点,如为多次被蜇可出现大面积肿胀,甚至组织坏死。严重者可出现高热,头痛、恶心等,尤其是黄蜂蜇伤,可引起抽搐、肺水肿、休克、昏迷等。
处理原则:
1、立即拔除蜂刺,再用水冲洗,局部放置冰块或冷湿敷。
2、可在局部予弱碱性液体湿敷(如5%-10%小苏打溶液);若为黄蜂蜇伤,其毒液为碱性,可用5%醋酸湿敷。
3、抗过敏和止痛、对症处理。
4、严重者立即就医抢救,抗休克等治疗。
5、继发细菌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有哪些有效的预防方式?
昆虫叮咬与季节和个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预防方式主要是避免昆虫暴露。
1、消除昆虫如猫、狗身上的跳蚤、人蚤及臭虫等,避免接触家禽,在室内床铺、家具、墙角等处喷洒杀虫药(注意防护,避免杀虫剂中毒)。
2、注意个人防护,尽量少去树林及草丛等户外场所,尽量减少到杂草及花草茂盛的草丛中玩耍,野外穿长袖衣裤,不在草丛中坐卧休息。
3、夏天蚊虫多,夜间关好纱窗,睡觉时使用蚊帐。
4、可酌情使用电蚊香、外用驱虫药水等加强个人防护。
5、勤换衣服、床单及被套等,多晾晒衣物和被褥,定期清洗空调,可防止螨虫等生长。
什么情况需要就医?
个体过敏反应情况不一,如有强烈的过敏反应表现或全身中毒症状需立即就医,特别是以下情况:
1、呼吸困难、呼吸促、喘息、面色发青/发白—呼吸系统
2、精神差,手足冰凉、晕厥—循环系统
3、高热—-炎症反应强烈或合并感染
4、频繁呕吐、剧烈腹痛—消化系统
5、局部器官肿胀明显
如平素为敏感体质、免疫力低下患儿,或既往有强烈的过敏反应者建议积极及早就诊,避免疾病进展。
参考文献:
1、《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约翰.霍普金斯儿科手册》(中文翻译版)申昆玲著,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