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这种经历:与长辈发生育儿观念冲突时,不管你多么循循善诱、条理清晰地讲述科学育儿,只要被来这么一句
那种明知道不对又还没办法有力反驳的窝火感觉,简直让人抑郁。偏偏这句话还是万金油,只要一发生分歧,长辈轻飘飘扔过来,瞬间让人哑口无言。
今天!豆苗妈要好好来分析一下,这句话的问题到底出在哪!
你好好的,不代表所有人都能好好的
1岁前吃盐了,穿开裆裤了,把屎把尿了,看起来似乎没啥问题,也好好长大了。但是,当其他孩子因为吃盐损伤了肾,因为穿开裆裤隐私部位感染,因为把屎把尿到五六岁还尿床,你知道吗?即使只是概率性出现的东西,又怎么敢拿自己的孩子来做实验呢?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有100个孩子同时吃同种变质食物,有的孩子可能好好的,有的可能会得轻微肠炎,有的可能发生休克甚至死亡,不能因为自己孩子吃了没事,就说变质的食物和新鲜的一样安全。
如果光这么说,长辈不相信,那么直接搜新闻吧,那些赤裸裸的现实和悲剧是最直观、有力的证据。
你觉得好好的,未必是真的好好的
把自己嚼过的东西喂给宝宝吃,宝宝吃下去了,也没什么不良反应。但这就代表没问题吗?
NO!
也许过了几天,宝宝生病了,或者再长一点,过个一年半载的,宝宝牙齿出问题了(龋齿),你是否想过,这些都是因为你把自己口腔里的细菌传给了孩子?!
好好的≠真的好
长辈们常挂在嘴边的这句“不也好好的”,并不代表真的好,而只是没出问题而已。在以前的年代,能吃饱穿暖、顺利长大就很满足了,而现在,我们追求的远远不止“养活”,而要“养好”!
所以,有米粉、配方奶,为什么还要自己去熬米糊?有纸尿裤,为什么还要一遍遍去洗尿布?坚持老方法不代表一定会出错,但在有更好的选择摆在面前时,何苦坚持受罪呢?更何况,有时候受罪的不止是你,还有宝宝。
好好的≠有必要
比如,给孩子用学步车,会增加孩子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但有的长辈又说了:谁谁家的孩子用了学步车,不也没什么事吗?
确实,大部分使用学步车的孩子也没出什么事,但使用学步车,除了可以让家长自己偷偷懒,解放一下双手,并不能真的让孩子学会走路,更糟糕的是,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运动发育。
话说清楚了,道理也掰开揉碎了,豆苗妈只能帮大家到这里。小小地提示一下,发生育儿观念冲突,并不是以吵赢为最终目的,而是以守护宝宝健康为重,所以,有时候稍微用点“战术”(“以退为进”啦,“攻心计”啦),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总之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