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毒这个词,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
有的妈妈在孕期就开始吃各种食品防“胎毒”,例如鹅蛋、绿豆等。等生下来,孩子身上黄黄的、起了疹子,也常被邻居说是“胎毒”。
那么,胎毒究竟是什么?它到底存不存在呢?今天,小豆苗邀请了卓正医疗的吴礼嘉医生,让她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胎毒”的那些事儿。
老一辈的传统观念中,会把某些疾病或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当成胎毒。
胎毒治病的说法可以追溯到隋朝的《诸病源候论》,“小儿在胎,其母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小儿,体皆黄,谓之胎黄也。”
在中医古籍中,胎毒又因为性质不同分为热毒、湿毒、风毒和寒邪。《幼幼集成》中提到“凡胎毒之发,如虫疥、流丹、湿疮、痈疖、结核、木舌、鹅口疮,与夫胎热、胎搐、胎黄是也。”
在科学知识匮乏、卫生条件有限的古代,作为中医儿科病因学的重要特殊理论,胎毒的说法一直很盛行。
把宝宝的正常生理现象或者疾病都归咎于妈妈在孕期中的各种不注意,从而出现了孕期五花八门的忌口说,和千奇百怪的清胎毒药方,有的方法甚至被沿用至今。
但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所谓“胎毒”的症状都找到了真正明确的病因,并有了科学的应对方法,比如乳痂、新生儿红斑、湿疹、胎脂、脂溢性皮炎、新生儿毳毛、黄疸、鹅口疮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新生儿那些常见的“胎毒”及应对方法。
宝宝出生后发生的各种问题,都会让每个妈妈很揪心,但从另一方面来想,这也正是宝宝在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过程。
在此豆苗妈要特别提醒一下爸妈们,一定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宝宝的异常状况。错误地用一些“古方”“偏方”不但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还可能损害宝宝脏器功能,导致重金属中毒等。
你身边还有哪些被传为胎毒的症状?或者因为不明原因而被强迫吃下过哪些五花八门的去“胎毒”偏方?欢迎大家一起留言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