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乖,只要你乖乖刷牙,就给你买车车。”这种奖励听着耳熟吧?
结果是,很多家长开始抱怨:“孩子现在越来越贪心了,干什么都要谈条件。”
相信有这种烦恼的妈妈们不在少数,那到底如何奖励孩子才正确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别怪孩子太贪心,
他只是“适应”了奖励
孩子不肯打针,不肯刷牙,抱着电视看个不停,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奖励”便成为我们最本能会使用的方法。
“乖,打完针给你吃糖。”
“刷完牙给你看两集动画片。”
“不看电视,明天带你去动物园玩。”
奖励的办法虽然有效,可副作用也很明显——让孩子的胃口越变越大,干什么都要讲条件,你怪宝宝太贪心吗?想想还不是自己惯出来的。
其实心理学家早就告诉过我们——
“给孩子带来满足感的不是新玩具,而是新的和已经拥有的对比。”
如果孩子原来只有一辆玩具车,再买一辆新车,孩子就会非常开心;可是他都拥有一个立体车库了,一辆新车显然满足不了他了。
所以不是孩子“贪心”,而是你给的太多,让他已经很难被满足了。别说孩子了,对我们大人不也是一样吗?
说到底,奖励是把双刃剑,怎么用好很关键。
奖励的3条黄金法则
如何让奖励按照我们的预期,对孩子发挥好的影响呢?秘诀其实只有三点,实操无难度。
奖励要匹配孩子的表现
很多妈妈都听过这个故事:一群孩子总在老爷爷的屋前吵闹,结果老爷爷不但没有责备,还给他们钱作为大声喊叫的酬劳。
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卖力地在屋前喊叫。可是后来,老爷爷给的奖赏越来越少,直到一分钱都不给。这让孩子们很失望,最后的结局你一定也猜到了,孩子们再也没有来打扰过老爷爷。
你看,不分好坏地给予奖励,足以破坏孩子干一件事情的热情和动力。
比如孩子不肯刷牙,我们就用奖励来“收买”孩子。不管刷的好不好、情愿不情愿,刷一次就给一个新玩具。奖励就会起到反效果,让他更不愿意刷牙。
但如果孩子遵守承诺,很认真地刷牙,这时再给他相称的奖励,比如刷完牙给他拍拍手、及时表扬、坚持一周就带他去游乐园玩。这时,奖励才能起到积极的效果、帮孩子养成刷牙的好习惯哦!
奖励的频率有讲究,先连续,后间断
想一想,平时我们给孩子奖励,都是怎么做的呢?
今天心情好,觉得孩子表现不错,就给个大奖励;或是一成不变,今天奖励一颗糖、明天奖励一颗糖、后天还奖励一颗糖。
你要是这么做的,可就都错了。
第一种方法太随意,起不到持续作用;第二种方式效果也不长久,当孩子“适应”这种奖励后,就不会再买账了。
比较好的奖励方式是,前期给连续的奖励,让孩子形成习惯,之后逐渐拉长奖励的间隔,起到维持的作用。
还是刷牙的例子,在孩子的习惯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只要孩子完成地好,就每天给他奖励,等孩子适应后,再变成隔几天给一次奖励,最好是让孩子猜不到什么时候会给奖励,制造惊喜的感觉。
最好的奖励,是“爱”和“陪伴”
我们都知道物质奖励的效果不好,不管是零食还是玩具,孩子都会很快厌倦。所以如果真的要给物质奖励,就要花点心思,送孩子真正喜欢和需要的,而且还不能一成不变,得经常换花样,这就和谈恋爱时送女朋友礼物是一个道理。
那有没有什么奖励,是孩子不会厌倦的呢?当然也有啦,那就是父母的“爱”和“陪伴”。
这里的“爱”,是指对孩子爱的表达,包括鼓掌、称赞、拥抱、微笑等等。“陪伴”指的是陪孩子做喜欢的事,比如一起读绘本,一起玩游戏,一起爬山,一起去游乐场等等。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棒的奖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