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妈妈在育儿群里求助:宝宝喝奶姿势不对,喝成了“嬷嬷嘴”,该怎么办?
纳尼,喝奶还能喝成“嬷嬷嘴”?这是什么情况?豆苗妈按捺不住滚烫翻腾的好奇心,决定一探究竟。
图源:网络,侵删
“嬷嬷嘴”,在医学上称为反颌,俗称“地包天”、“兜齿”。表现为上前牙错位于下前牙后,前牙无咬合功能,上牙槽及上唇后缩,是比较常见的牙颌骨发育畸形之一。
造成“嬷嬷嘴”的原因有多种,除了疾病、遗传等因素,其中一条瞬间让豆苗妈保持住警惕之心:
不恰当的喂奶姿势,比如长时间让宝宝躺着吸奶瓶,使得宝宝下颌需向前用力吸吮,可引起前牙反牙合,严重影响宝宝颜值。上面那位宝宝的“嬷嬷嘴”,就是这样来的。
天了噜,躺着给宝宝喂奶这么可怕!那母乳喂养的妈妈,躺着喂奶,会不会也形成“嬷嬷嘴”?
求医问道之后,儿科医生给出的答案是:存在这个可能性,但概率不大。母乳喂养的宝宝,吮吸乳头的动作一般不会造成“嬷嬷嘴”,可以促进面部骨骼的正常发育。但母乳妈妈也应该避免减少躺喂的方式。听到这里,豆苗妈就放心了!
那么,怎么避免宝宝形成“嬷嬷嘴”?一旦形成了,又该怎么办呢?
人工喂养的宝宝,保持正确的喂奶姿势,尽量让孩子坐着喝奶,或者抱着孩子半躺喂奶,奶瓶与水平面角度不超过45度,一般不会出现“嬷嬷嘴”。
宝宝到10个月之后,可以开始训练使用水杯或者吸管杯喝奶及饮水,逐渐让宝宝习惯成人的吮吸模式。
有些宝宝喜欢咬上嘴唇这个动作,长时以往,也会影响骨骼发育,造成“嬷嬷嘴”。发现宝宝有这个习惯后,应及时帮宝宝戒掉。
而一旦宝宝已经形成了“嬷嬷嘴”,可以在宝宝3-5岁之间进行矫正。等宝宝的恒牙长出来之后,面部骨骼已经发育成形,再去矫正难度会更大,效果也会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