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儿子咿咿呀呀在学说话,知妈就常用标准普通话教宝宝说话,不正经的知爸,整天逗宝宝"儿砸,吃Jio,吃Jio",知妈觉得又气又好笑,埋怨知爸是想把儿子整出个东北大碴子味,知爸得意的称之为”双语教育“,有益于智力开发!
双语教育对语言发展是好是坏?
在10年前,大家还认为家庭多语言环境会让孩子很困惑和混淆,导致宝宝金口难开,说话晚,但这种说法被最近10来年的大量研究所否定了,而且,各种从语言发育角度和大脑发展角度的研究甚至发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双语(多语)学习更加有益!
很多研究显示(Werker, Yeung, & Yoshida, 2012; Palmer et al., 2012; Pascalis et al., 2014),婴儿可以识别所有全世界语言的音素发音差异,而这种能力会随着孩子越来越多地暴露于某一种特定语言而逐渐减弱。
也就是说,将宝宝暴露于大于一种语言的环境中,他们辨识语音音素差异的能力,就会持续发展,而这种能力单语宝宝就相对较弱了。发现了吗?宝宝的音素辨识能力不仅不比成人差,还秒杀我们成渣……
双语教育对大脑发展有帮助吗?
儿童大脑的发育轨迹是:早期在各种生活体验中建立大量的神经通路,这些神经通路并不是都会一直存留,而会通过后期的经历进行反复修剪和优化。而双语或者多语宝宝会通过具体语境来关联和理解同一个词汇的不同说法,恰恰是这个转化的过程,会生成和强化单语宝宝大脑所没有的神经通路。
研究显示(Bialystok,2012):双语宝大脑的“执行功能”要优于单语宝宝。执行功能是指计划、注意力、问题解决、工作记忆等能力,是大脑前额叶的主要功能,而执行功能更强的宝宝,认知能力更灵活,适应性更强。
简单说就是:双语环境有利于宝宝大脑的发育,甚至可以推迟老年痴呆的发生!
嗯,你没看错,确实很多研究显示(Alladi., et al., 2013; Perani & Abutalebi, 2015):双语可以推迟老年痴呆的发生,所以,作为大人,咱们也可以考虑多学一门语言。
家里说方言,算不算“双语”环境?
首先,我们要解决方言和普通话算不算双语的这个问题。
查阅语言学的资料,可以发现在定义方言是不是双语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相互理解性”(mutual intelligibility),意思是说一种语言的人,对另一种语言的理解程度如何。
咱们中国,地域辽阔,各种方言并存,而这些方言之间或者这些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互相理解性有时候不太好,通俗点来说就是差别很大,彼此之间“相互理解性”不佳的方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符合“双语”的标准的。
关于方言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不算太多,但是也在如火如荼开展,有个特定的称呼,叫“bi-dialectalism”(不知道怎么翻译合适,就叫“双方言”吧)。
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发现(Kyriakos, 2016),说两种方言或者一种标准语言一种方言或者多种语言的人,他们的认知发育特点和我们普通意义上说双语的人是类似的!
也就是说,和说普通话英语这两种语言的人一样,他们的记忆能力、注意力能力以及认知灵活性都比说单语的人要强!
而另一项来自挪威的队列研究(Vangsnes, 2014)则显示,在排除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后,说“双方言”的儿童在阅读、数学以及英语的能力测试中成绩更好。
也就是说,方言和标准语言一起说,或者两种方言一起说,同样对于我们的语言发育和大脑发育有益!
所以,现在语言教育界比较接受的看法是,不同语言的结合使用可以挑战大脑,从而让大脑在适应和练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所谓“不同的语言”,最好是彼此之间差异越大越好,可以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比如广东话和普通话,江西话和福建话),可以是两种相关的语言(比如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比如英语和中文)。
整明白了吧?家里各式“地方普通话”和娃互动,或者老人教娃说方言,我们可以不仅不用焦虑,反而要高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