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看到有网友苦恼地向我咨询这样一个问题:
冀药师,可以回答一下怎么区分带得精细和带得糙吗?作为一个一去幼儿园就生病的4岁孩子妈,真的要被搞死了。
去医院,医生就说小孩不要带着太精细了,要带糙点。
比如 ——
(1)关于洗手,我老公就会说,一直都在家里,吃东西不需要洗手。可是大多的科普都是【要勤洗手】。
(2)我老公说去商场玩,多锻炼一下,增强抵抗力免疫力。可是大多科普都是“尽量少去商场这种密闭的地方”。愁死了呢。
昨晚在推文结尾就这个问题组织大家讨论后,发现大家的发言都很精彩,于是决定把其中两位网友的观点遴选出来和我的观点整理成这篇文章推送出来。
01
冀连梅药师
我特别能理解这位妈妈的无助,科普过程中,我也经常能碰到像她老公这样的人,凡事不懂装懂,满不在乎,反过来还要指责别人做得不对。
饭前便后要洗手,疾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密闭场所,这都是预防疾病的基本卫生常识,怎么到他这里就是把孩子带得太精细了呢?
我认为的带糙点应该是指对孩子玩泥玩土,登高爬低,攀山涉水等户外活动不过多干涉,不因为担心摔着、伤着,怕脏什么的不允许孩子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玩耍后勤换洗就好了啊。
还有不追着孩子喂饭、不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不过度使用消毒剂之类的都算带糙点,而不是不洗手不讲卫生。
特别是在流感和肺炎等传染性疾病高发的当下,千万别指责勤洗手是把孩子养得太精细!
而且,洗手时,至少要用唱两遍生日歌的时间。
02
网友:宋小楠
我个人感觉,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精细和糙,不是二选一,而是两种都要有。
“饭前便后要洗手”这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话,这样好的卫生习惯一定要坚持,天王老子说不用洗手也不管用,必须要洗。
精细,我感觉这个词都是老一辈用在我们这些追求科学育儿的年轻妈妈们身上,他们觉得“怎么就不能嚼饭了?”、“怎么1岁以内就不能吃盐了”、“怎么两岁了还不断奶”、“怎么做个饭还要单独用个菜板和炒锅”。
他们根本不理解,当我们有理有据的时候,他们就会用一句话堵我们的嘴“你们小时候什么也没有,不也这么长大了”……
所以吧,有时候,干脆就别讲理了,谁的孩子谁说了算。
我对糙的认识,跟文章里医生说的一样,不过分的消毒,不过分的限制孩子,玩土玩沙玩水都可以啊,甚至学小猪佩奇跳泥坑也是可以的大不了就换衣服洗刷刷呗。
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过于精细,比如娃2岁了,还在吃肉泥,这样就会影响她的咀嚼能力以及语言发育能力。
5岁的娃一天三顿都喝稀的饭或者面条,理由是怕馒头大米菜不好消化,可这样牙齿的功能就削弱了,乳牙得不到磨损,不退,恒牙要出来却没地方,只能长双排牙。
这些所谓的精细实在是没必要。
那糙呢,你说那我把孩子随便丢泥土里玩去吧,那也不行啊,你最起码看看泥里有没有碎玻璃啥的危险物品吧,没有的话就让他玩去呗。
反正说来说去其实也挺矛盾的,精细和糙,就是把握度的问题。
我们一起加油,做新世纪合格的宝妈,科学育儿路上,有质疑,有困难,努力充实自己,不断的完善知识,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好!
03
网友:D.
大宝四岁半,二宝三岁,很多人说我们带娃精细,我就来说说咱们被念叨的精细的几点吧!
(1)去人多的地方带口罩勤洗手擦手,毕竟孩子抵抗力太低,生病成本又太高了,孩子生病谁照顾谁最有发言权!
真真累skr人!讲卫生和玩的糙是两码事完全不冲突!和完泥巴洗干净手抓饭吃都没关系!
(2)孩子上车要有安全座椅也是必需品,出生就开始用,强制使用品。
(3)任何场合遇上有人抽烟(包括电子烟)立即走人,走不掉礼貌的要求别人不要抽,一般别人知道有孩子在都会停止(也不排除有个别自私的人只顾自己喜好的,鄙视一下!)。
(4)外出回家都会洗手洗澡换身衣服,一会就出门的话洗手脱下外衣外裤换居家服,生下大宝后这一习惯就逐渐稳定(这是月嫂阿姨带领我们养成的习惯,她每次回来都会去洗头洗澡换衣再带宝宝)。
但是我的亲朋好友们无法接受,觉得我们太洁癖啦,所以现在只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人和最最要好的朋友才会领回家啦,他们会觉得不自在,但也会尊重我们的选择。
对他们的要求就是进门好好洗个手,手机用湿巾擦一下,就ok啦,过夜的进家就洗洗换衣服,宾主尽欢。
(5)在孩子一岁之前我们都尽量避免他们吃外面餐厅调制的食物,除米饭蒸煮粗粮等等,我们会选择罐头自制食品或者无添加小零食。
被我公婆父母念叨无数甚至红过脸,直到孩子满三岁才放开了点,但也有底线,比如不吃过油过咸烟熏腌制含酒精味精的食物。
引导孩子自觉讲卫生的绘本推荐
因为今天的话题因要不要勤洗手引出,这让我想起嘉嘉的一本绘本《根本就不脏嘛》。
我知道孩子不喜欢受大人控制,我也很少通过说教的方式强迫她按我说的做,我通常采取曲线救国方式达成我的目的。
比如洗手这事儿,通过借助绘本,把孩子被家长要求洗手变成自己主动自觉接受洗手,因为这本书的行文视角就是从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切入主题的,使孩子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就接受了需要勤洗手这一观点。
看到昨晚大家积极贡献观点,我很受鼓舞。
非常喜欢这种就一个难题大家彼此贡献观点进行解答的方式,这可以让提问的网友收获更多视角的观点,也让更多网友有机会审视和思考自己的育儿方式是否合理。
我相信在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过程中,除了用药相关问题外,大家应该还会受到其他难题的困扰,欢迎在下面留言说出困扰你的问题,我来组织大家一起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