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是喷涌而出的语言世界。

读绘本,是感知生命的意义和本源。


曾经在一个群里,有位妈妈说她今天给孩子读了40本绘本:


早晨20本晚上20本,白天还得上班,下班后在单位再学2小时育儿相关,赶回家给宝宝读绘本,读到嗓子沙哑用喉片顶着,每天坚持40本。


当时群里的妈妈一片恭维、夸赞,而我却只有震惊,不敢想象孩子是什么样的感受,我只反思——什么是真正的绘本体验?

 

如果只把语言看作知识,采用灌输的方法,语言就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在轻松的氛围,饱含感情的语言,让听者在不经意间领悟,这才是最重要的。


读绘本不是读一遍文字,让孩子看看图,就算读完了。这其实不能算真正的读过,孩子也很难有所收获。

 

真正的绘本体验是


用耳朵听,用眼睛看,同时也在拼命的运用想象力去描绘故事中的世界,这种让图文达到统一的阅读,读懂绘本里的整个世界,才是真正的绘本体验。


先读图再读字



我们成人的思维是先看文字再看图,但是对不识字的孩子来说,他是通过图去想象所听到的故事的。



图不只是看的,是可以用来读的,因为插图也在用它独特的方式讲述故事。填平文和图之间的沟壑,统合两种体验去完全读懂绘本。

 

读绘本的关键在于读懂了多少图


所以读绘本可以不读文字先读图。


先读每个画面的线形构图,这是故事的框架,然后读图中的细节,这是故事的趣味性展开。


再然后读图与图的连续和变化性。一个绘本不论插图再美,如果不能用图讲故事,就不能称之为绘本。

 

读完了图再一边看着图一边读字,用饱含感情的声音朗读出来,声音不一定要大,但一定是富有流动的气息,转折、联结、语调、节奏感都要符合这个故事的本身。


同时,读绘本的时候都需要翻页,翻页这个动作本身停顿和间隔就起到了“然后呢..“的作用,在整个故事的节奏上也有着重要作用。这些都需要用耳朵确认、用心感受。不只是孩子,在读的家长也是一样。

 

当对图文的感知统一产生共鸣,孩子会自然的走进故事中,会发出各种惊叹,或者跟随着一起喊起来,这才是绘本所引发的力量。


感受比内容更重要

  

读绘本是一项亲子之间的活动,如果像那位一天坚持40本必须读完的妈妈一样,带着很重的结果任务去坚持,想必身心压力都很大,可能只有完成任务我很厉害的自恋感,很难体会读绘本的幸福感。


读绘本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家长和孩子是“在一起”的


依偎在爸妈的身旁,听着故事看着插图,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比的安全感与幸福,如果读到的故事再是愉快的,可能这本绘本会永远留在孩子心上,一直体会这个故事带来的力量。



与孩子分享快乐,共同体会故事,接纳对方的经验,不仅是给孩子力量培养丰富的感性,作为读的人作为家长,陪孩子一起叹气、开心、害怕、大喊,展开想象获得同感,对成人同样是一种疗愈。


或者重温小时候的幸福感,或者体会小时候没体会过的温暖。


这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家长,都是一种珍贵的感情体验。

 

小baby也可读绘本


很小的孩子读绘本,是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吗?

当然不是。


给很小的宝宝读绘本是一种交流的方式,相互感知的起点。


当妈妈抱着享受的态度,对绘本里的故事深刻的理解的时候,轻松富有感情的讲述的时候,就会生动起来。


不管听不听的懂,倾听这种声音的过程,对小baby来说是一种丰富的语言与情感体验。

 


小baby能读懂家长的心情,甚至是家长表情。


他会随着家长的慢慢讲述,盯着画面,开始身体作出各种反应,眼睛流出光彩,等待家长读完,回过头来和他说“讲完了”他甚至会挥动双手,瞪着小脚,表达自己的开心,甚至是还想再听的意愿。

 

所以,即便对小baby来说,绘本也是重要的。只不过不是为了读而读,是和家长一起看着插图,随意的描述,自由的诉说。


让小baby享受着最亲近的家长的声音,一起分享在一起的欢乐时光,体会最幸福的时刻。


这就是同频的亲子互动。

 

重复读一本的意义


重复读一本绘本,对于家长来说简直是折磨。所以尝试买新的绘本,可是往往发现,孩子那段时间最喜欢的还是那本。


当我们觉得读的要吐了的时候,如果能留心观察孩子,会发现当读他喜欢的绘本时候,他浑身兴奋,一种要全部投入的感觉。



孩子这浓厚的兴趣,正是绘本带来的最真实的力量。

 

绘本带来的丰富的语言浸润和情感体验,再加上不断的重复,是孩子的语言体验的积累。


他一遍遍的听,不仅模仿家长的发音、语调,他也在记住每一个故事细节,当你翻到固定的那页,大宝宝可能会说出来接下去的故事,还不会说话的小宝宝可能会发出那段故事带来的表情。

 

重复家长的语言,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你看你说的我也会。这让孩子读绘本的快乐翻倍,也见识到语言所具有的魅力。

  


孩子的视角出发

尽量回忆自己儿时的感受

与孩子一起体会绘本带来的丰富世界吧。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