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位宝妈提问:
”2岁4个月的女宝,最近每天晚上睡着后两小时左右,都会突然大哭醒来,要安抚好一会儿才会睡着,然后一晚上就不会再醒了,一觉睡到天亮。这种情况是否需要做相关检查?“
对于这位妈妈提出的问题,相信有不少家长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儿童时期,睡眠时异常动作和行为其实很常见,文献报道有多达15%-20%的孩子都曾经历过睡眠时的异常。比如常见的磨牙也是夜间异常动作的一种,它是由睡眠时我们咀嚼肌的快速、单一的活动所引起的。
一般来说,当孩子夜间出现异常动作和行为时,特别是那些看起来要比磨牙复杂得多的动作和行为,常常使得爸爸妈妈们感到担心和焦虑,不知道是否应该带孩子前去就医、进一步检查。
事实上,在绝大部分情况之下孩子出现夜间突然大哭、不易安抚并非什么严重疾病,我们通常需要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1.意识不清的觉醒:多见于1-3岁的幼儿,5岁后出现的频率逐渐减少。特点是多在入睡后2-3小时内发作,但也可以发生于其他睡眠向清醒状态转换的时间。通常表现为孩子突然从床上坐起,哭泣、呜咽、叫喊,可能还会嘟囔“不要”“走开”等,看起来很焦虑或痛苦,很难通过安抚使他平静下来。但是,孩子通常并没有出汗、面色潮红或刻板僵硬的肢体运动。一般整个过程持续5-30分钟,再次入睡后没有任何异常。孩子早晨起来的精神状态和活动完全正常,还是一样活泼、开朗,对于夜间发生的事情并没有记忆。
2.夜惊:多见于4-12岁学龄前和学龄期的儿童,通常出现于夜间睡眠的前1/3段。夜惊表现为孩子突然尖叫着醒来,看起来很惊恐或激动,并伴有面色潮红、出汗、心跳加快等表现,甚至可能会跳下床像是在躲避什么危险。这个时候家长的安抚也通常是无效的,第二天醒来孩子也不能回忆夜间的事情。
这两种情况和梦游(睡行症)一样,统称为部分觉醒障碍,是一类有自愈倾向的良性疾病,一般1-2年自行缓解。
我们知道,睡眠是由两种不同的状态交替组成:快速动眼睡眠(REM)和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
部分觉醒障碍是由于非快速动眼睡期(NREM)的不完全觉醒造成的。它们通常在从深度NREM睡眠(N3)期向较浅的NREM睡眠(N1或N2期)或者进入觉醒阶段的过渡期发生,由于N3期睡眠在夜间睡眠的前1/3阶段最多见,所以部分觉醒障碍在前半夜最多见。
⬆ 睡眠周期图(主流观点认为,stage3和stage4一起构成N3)
一般认为,睡眠不足、发热、分离焦虑、遗传易感性等是部分觉醒障碍的诱发因素。但一些增加睡眠觉醒的疾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不安宁腿综合征、胃食管返流、睡眠阵发性肢体抽动等,也会造成部分觉醒障碍的频繁发生。
针对发作不频繁的或有明确诱发因素(发热、睡眠不足等)的部分觉醒障碍,通常不需要特殊检查,尤其出现在父母小时候也有过类似情况的孩子,只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和睡眠环境的安全即可。
⬆ 有人遭遇夜惊时,最重要的不是试图去叫醒他,而是陪伴在他身边,直到发作停止。——美国睡眠学会
也有初步的研究证据认为,在症状惯常出现的时间之前约15-20分钟暂时唤醒孩子,安抚并继续入睡,可以改变孩子的睡眠状态,减少部分觉醒障碍的发生。
尽量在通常夜惊开始前的15分钟叫醒孩子,不要让孩子完全醒来,只要叫他,让他能够咕哝,翻身或者活动就可以。然后让孩子继续睡觉,看看你是否能通过干扰睡眠循环而减少夜惊。
——《韦氏睡眠圣经》
如何知道孩子睡得够不够呢?请参考来自Uptodate的睡眠时间推荐表。深蓝色区域为推荐的睡眠时间,浅蓝色区域为考虑到个体差异可能合适的睡眠时间:
⬆ 睡眠时间推荐表
无论是否干预,绝大多数孩子的症状会在1-2年内自行缓解。但如果类似的情况频繁出现,特别是发作时有刻板的不自主肢体动作,或一个晚上发生数次类似的情况、日间宝宝在清醒状态下也有异常的神经或精神系统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完善睡眠脑电图、睡眠呼吸监测、夜间多导睡眠监测等检查。6岁以上孩子突然出现夜惊,建议排除心理方面的因素。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患有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的孩子,存在夜间阻塞性呼吸暂停的风险较高,可能会诱发部分觉醒障碍频繁发生,如孩子确实有夜间打鼾、张口呼吸等腺样体肥大的表现,经过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的检查证实存在睡眠呼吸暂停,需要针对病因进行积极治疗。
参考资料:
1. Bradley V Vaughn, MD, Approach to abnormal movements and behaviors during sleep. UpToDate. Last updated on June 06, 2018
2. Suresh Kotagal, MD, Sleepwalking and other parasomnias in children. UpTodate. Last updated on Dec 05, 2017.
3.金姆·韦斯特,乔安娜·凯南,李寒(译),《韦氏婴幼儿睡眠圣经》。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