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过了快2/3了,大家年初立的flag都还好吗?


前几天和朋友在聊天,她和我说,很佩服我的一点就是自律和坚持,她就是属于典型的“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哈哈,我觉得这句话是金句)。


每次大家夸我自律,背后总有一句未说出口的话,那就是,你这样肯定过得很辛苦吧。


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没那么苦啊,自己有记手帐的习惯。


那今天再来分享一个,简单到任何人都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方法。




习惯无法养成的阻力


我以前是个特别不容易养成习惯的人,那人生不能总是在一个坑里跌倒啊,我后来就反思总结了习惯无法养成的阻力。


第一种,无法开始


我太爱吃了,尤其爱吃甜食,经常可以一个人挖掉整整一品脱的冰淇淋,还爱吃各种奶油蛋糕,尤其是上面的奶油,巧克力更是不在话下。



甜品的危害我都懂,发胖这件事我在意的比较少,我更加在意的是糖化对于皮肤的影响,比如发痘、皮肤炎症、加速衰老。但道理都懂,就是无法开始。




第二种,无法坚持


已经开始,但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如读书这件事,我相信每个人都订过计划,今年要读完XX本书。基本上都是很多书买回来,第一本读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两个可以说是我们“自律”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了。我以前有过无数次在自我斗争中,把仅有的意志力消耗完了。



结果就变成了,算了算了,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


从微习惯开始


有一本书叫《微习惯》,作者斯蒂芬·盖斯自己就是个“大懒虫”,却依靠这样的微习惯,一点点变好。这本书的核心,其实就是专门针对我上面提到的两大绊脚石。


大家要明白一点,人性都是喜欢享乐和安逸的,我们不要和人性对抗,非要让自己过上“苦行僧”的日子。


微习惯的理念就是顺应人性,减少对抗,从而慢慢“操纵”人性。


你们肯定无法想象,我最不擅长的几件事,写作文、朗读、拍视频。而有了这个公号后,我基本上每件事都在做,其实帮助我的就是微习惯。



 把宏大目标拆解为“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计划


大家一想到朗读,立马就是口齿清晰、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老朋友们应该还记得吧,我当年的口音语速有多糟糕。

如果我一开始就建立这样的宏大目标,我要么直接被吓到不敢开始了,因为知道自己肯定达不到;要么就是坚持一星期然后就放弃了,说好听一点那叫“自我接纳和和解”。


我后来做的就是,先不看宏大目标,给自己定了一个小计划,那就是每天写完这篇文章,顺便录个音。每次录音不管读的好不好,就一遍过。


当时一下子就轻松了,觉得这件事不难啊,就是顺手做的事情,于是我就这样坚持了两年。


虽然现在发音仍然很多问题,但和当年比就提高太多了。而回头看,我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一点不痛苦。


仔细想想,每天花10分钟,我这两年也累计练习了几千分钟了,那么肯定就会有量变的提高。


这就是给大家的第一个贴士,想要健身,那就从做一个仰卧起坐开始;想要写作,那就从每天写100字开始;想要减少糖分摄入,那么先把每天吃的奶茶的糖减到7分甜。


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具体,但又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计划,这就更有利于我们开始这个习惯。


 建立自我反馈机制


很多人其实容易陷入“完美”的陷阱,尽管可能我们大部分都不承认自己是“完美主义者”。

其实这两年来,总会收到不少人留言说,建议我把内容弄熟,读的磕磕巴巴的。也有人说,我是你的话,这样的录音绝对不会推送的,肯定要重录的。

大家说的都很对,按照我心目中的标准,我的录音真的很差劲。但我自己很清楚啊,如果我每天需要反复反复弄出一个“完美”的录音才肯发,我肯定只能坚持一星期。



我们在建立习惯过程中,建立自我反馈机制就很重要了。


这一点也很谢谢你们,做这公号六年,我很清楚,自己不是来“服务”你们,我就是你们的云闺蜜。那么朋友之间不是非要完美了,才能展现吧。

我记得当时坚持录音一星期后,我就大大地自我表扬了一下,还给自己买了一份小礼物。在这之后,我就会有意识地收集大家对于我录音的正向反馈。

比如,我记得的,有位奶奶说眼睛不好看文字累,有了录音就方便了;还有很多朋友和我说,在上班路上的车里、做烘焙、做家务的时候,已经习惯听我录音了。


把这些声音放大,看到其中的价值所在,把那些阻碍和嘲讽的声音缩小,就会更容易坚持下去,形成惯性。



比如希望减肥的,每天做了一个仰卧起坐,不要盯着说,“哎呀,怎么体重还没掉”,而是告诉自己,“哎呀,我以前只会沙发躺的,现在竟然连续一周坚持每天做仰卧起坐了”。


这六年来,我的亲身经历就是,只要可以坚持下去,就有提高的可能性,而大部分人都太容易放弃了。



 逐步超额完成

当我们可以形成做一件事的惯性后,我们其实是很容易“超额完成”的。


原本想着每天读两页书,结果发现这章很有趣啊,情不自禁就想继续读完。

像我经常会这样,本来就是录一遍音,读完后发现,自己状态不错啊,那再读一份其他的文稿吧。


原本今天就是做10个深蹲,但都换了运动服了,那么再来一组7分钟的HIIT训练吧。


这些都不是提前计划的,而是在做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状态,自然而然的结果。




而这样的超额完成又会反过来有正向激励机制,我原来比自己想象的厉害啊,竟然可以做到XXX。

慢慢地,能力上去了,之前的困难就变小了,坚持下去的痛苦程度就少了,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一个习惯了


打通孩子“开始”的开关


微习惯,对于孩子来说也很好用,我也经常在小D身上使用。


比如,小D需要开始写字了,说实话她非常不喜欢,因为觉得很累很枯燥,尽管她也知道写字的重要性。

我就会使用“微习惯”的核心,我和她说,每天就写5个字,写完就结束。疫情在家,我就把写字时间纳入日常,每天下午3点就是写5个字。


她听完也觉得很合理,感觉5个字小意思啊,欣然答应了。于是我们就每天写5个字,写的“鬼画符”,我也不评判,而是去放大她“做到”的结果。


今天小D写字更专心了

小D今天握笔姿势很标准

今天坐姿更端正了


慢慢,这些就变成了她内心的标准,自己会和我说,你知道吗?我现在可以写XXXX字,我花了很多时间练习,我是这方面的“专家”了(“干啥啥不行”,自信第一名,捂脸)。



前两个月开始,她时不时就会主动说,我还能继续写,如今就慢慢可以连续写两页了。

我知道,这个标准对比很多牛娃来说,真的很“差劲”,但这个过程中,她自己给自己提出了要求,而不是靠外力的。


这种不费劲就能“做到”的体验,其实也是每个人内驱力的一部分。


很多人看我这个折腾劲就觉得我肯定活得很累,但其实真没有。我好像没啥习惯是需要褪一层皮,非常痛苦地坚持的。


我都是用“年”为单位,慢慢来,过程中虽然总会收到质疑或者“嘲笑”,但总是不经意的某一天回头看来路,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提高了很多。


这种“不痛苦的提高”对我的鼓励很大,我现在爱折腾就是因为,我知道我不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就能做到。


我想,这就是微习惯的力量吧。那么微小,却那么强大。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