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食品表示监督管理方法》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


看到其中的几条,嘟妈就差鼓掌喝彩了。


我们做父母的,自己吃的时候可能不是很关心食物是不是有机、是不是无添加,但是在给孩子挑选的时候,往往价格不是重点,而是选择健康的食物。而这各种“零添加”往往是我们采坑的重灾区。


这次管理提出的最主要的一条就是:食品不得标注“零添加”等字样。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所谓的“零添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喝啥都是选择“无糖”,吃啥都选择“无添加”。其实这些都是商家为了营销玩的文字游戏。


因为市场上对食品添加剂的滥用,让我们对添加剂产生了很多负面的看法,比如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苏丹红”事件,这些物质是有毒有害的,本来就不该出现在食物内。


而就在这个时候,有的商家就很会抓我们消费者的心理,只要不添加某一种添加剂,便为了营销打起了“零添加”的旗号,而我们会以为它就是纯天然,没有添加任何东西,吃着会更健康。


事实并非如此,如“零添加”酸奶,确实不含防腐剂、甜味剂、人工色素,但为了提升口感,依旧让白砂糖占了主力,难道糖不属于额外添加吗



还有的商品本来就不允许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如小麦,本来就是单一配料,何必多此一举注明“本产品不添加食品添加剂”?把自己的本分还当作了炫耀的资本,甚至还为此提高了自己的价格。



这样的文字游戏在近年来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比如某酱油,专门宣传自己是“零添加”、“非转基因黄豆”,这样的说法很容易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让我们产生这样的印象:只有这种标了的才是好的,有食品添加剂就是不好的,只要是转基因就是不好的。但看看它的成分表,钠的含量你品,你细品。



其实食品添加剂不是洪水猛兽,对我们的生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食品中色香味得到提高。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物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增稠剂、乳化剂等。


比如油条里的膨松剂、无糖食品里木糖醇等甜味剂、酸奶里的琼脂、炒菜时用的味精鸡精,甚至酿酒需要的酵母中的转化酶、点豆腐需要的卤水都属于食品添加剂这个大家族。




不过我们都知道,不谈剂量的都是耍流氓。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物添加剂使用标准》内的规定都是按照成年人来设置的,也就是说很多食物添加的食品添加剂的剂量对于我们成人是安全的,但是对于小朋友并不合适。


而《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在今年6月15日就开始实施了,它是我国关于“儿童零食”的第一项标准,不过这份标准只是推荐,并不强制执行。


所以在为孩子选购食物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擦亮眼睛,学会辨别。



1.很多商品打着“儿童食品”的旗子,其实也并不适合儿童。


常见的有儿童水饺、儿童面条、儿童酱油、儿童盐、儿童肉松、儿童饼干、儿童奶酪等等,都只是披上了“儿童”的外衣,里面装的依旧是“成人食品”。

推荐阅读:注意!你买的儿童食品,90%都是假货!


2.不要给孩子吃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如果孩子吃过多这类食物,可能会缺乏必须的脂肪酸,从而可能会长不高、变胖、变傻,甚至导致儿童性别错乱。很多商家会给反式脂肪酸披上“外衣”,换个名字我们也得认出来:


精炼植物油、植物奶油、植物黄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植脂末、植物奶精、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等等,都可能是反式脂肪酸的“小号”。



3.膨化食品也是重灾区


往往加工膨化食品时就可能会添加膨松剂,有的膨松剂本就含铅或铝等重金属;在其加工过程中,会通过金属管道,在高温下金属管道中的铅很容易汽化,进而污染到食品。


比如我们看电影常吃的爆米花,有的含铅量就不低。曾经央视节目组在一次调查中检测了6种爆米花,发现其中有4种竟然都含有铅元素,含量最高的那份爆米花达到每千克含有0.042毫克铅。虽然这点量对于我们成人不算什么,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铅的吸收量是成人的数倍,却又没有成人那么好的排泄能力,长期大量吃就可能变得反应慢,记忆差。



4.含色素、甜味剂、防腐剂的食品,也需要我们警惕。


最常见的就是五颜六色的彩虹糖,身材小小个,色素、甜味剂、防腐剂它都有。买给小朋友的食物,一定不能只看脸,美丽的外衣下,不能让孩子长高变壮,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变胖。


现在市面上很多“无糖”食品,虽然没有添加蔗糖,但会加有各种甜味剂,这些添加剂往往带有“糖”“蜜”“甜”,如木糖醇、赤藓糖醇等,这一类甜味剂虽然不会让孩子变胖,但是会让孩子变挑食。


5.其实配料表越简单越好


建议选择配料表前几位是天然食材的食品,如全麦粉、牛奶、鸡蛋、水果、蔬菜等等。而糖、盐等调味料越靠后越好,最好是没有。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