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进入嘟妈最爱的夏天,带娃出去玩耍的最佳时间又要到了!
日落时的公园、广场,都是带娃耍的首选地点,经常能在这里看到新手爸妈们和宝宝玩耍的身影:牵着宝宝学走路、转圈圈、举高高...每一个有爱的互动都能让宝宝发出咯咯的笑声...
但是!新手爸妈你们知道吗?
这些小动作当中其实藏着大大的隐患哦!
牵手教学步
俗话说,“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大部分宝宝满周岁之后,他们就可以开始独立的行走。
而在10个月的时候,其实宝宝就可以在爸妈的帮助下站一会儿,尝试迈腿走几步。
但是,相信很多妈妈或者爸爸都在宝宝蹒跚学步的时候做过这样的事情:经常牵着宝宝的小手,一边退一边带着宝宝向前学走路。
爸爸妈妈觉得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宝宝一个支撑,帮助他们走路,另一方面,如果宝宝走路不稳摔倒了,爸爸妈妈可以及时的拉住宝宝,防止他们磕碰。
看似很有道理,
但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因为小孩子的骨骼发育不够健全,各种关节连接处都还比较脆弱。当他们要摔倒的时候,爸爸妈妈可能会下意识的向前拽宝宝的手臂,这个动作非常容易造成小孩子胳膊骨折或者脱臼。另外,由于父母的和小孩子的身高差距太多,以及走路的速度比孩子要快一些,可能会让小宝宝不自觉的向前扑,于是就形成了踮着脚走路的方式,这有可能会让他们养成错误的走路习惯。
于是,有些爸爸妈妈发现了一个“神器”——学步车。
很多人都认为学步车的设计既可以保护宝宝,又能让宝宝借助一定辅助物学会走路。
但是!嘟妈想要告诉爸爸妈妈们,
这样的想法可是不正确的哦!
因为学步车实际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虽然学步车可以帮助宝宝不会摔倒,但是这样反而不利于宝宝练习独自行走和控制平衡的能力,会影响肌肉的正常发育。
而且,大部分学步车都有跨布这种设计,为的是能够从下面托住宝宝,但是如果跨布过高,宝宝的脚不能完全站到地面上,他们就会不自觉地踮起脚尖,这样非常不利于正确走路姿势的养成以及腿部力量的掌握。
如果跨布过低,维持足弓的肌肉难以长时间承受自身的重量,这会造成宝宝足弓塌陷,发展成为扁平足。
嘟妈建议
1.当开始帮助宝宝学习走路的时候,爸爸和妈妈们应该避免直接拉着宝宝的手腕或者胳膊,来辅助他们,爸爸妈妈可以站在宝宝身后,用双手护在他们身体两侧或者腋窝两侧,当宝宝要摔倒时,这样可以防止宝宝磕碰。
或者当宝宝站立比较稳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站在宝宝面前1米左右,鼓励宝宝自己尝试练习走路。
2.给宝宝提供比较宽敞平坦的空间,清除空间里的障碍物。
拉着胳膊荡秋千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爸爸妈妈站在小朋友的两侧,分别拉着孩子的手,向上一提,孩子在中间像荡秋千一样,晃来晃去,这样的场景看起来真的非常温馨和快乐,但是这其中却隐藏着大问题。
爸爸和妈妈在拉着孩子的手,向上提起时,小孩子手肘处的关节容易发生脱位,尤其是5岁以下的小朋友。因为这个快速向上的动作,会让孩子的手肘关节处于过度拉伸的状态,这时,其中牵拉关节的韧带就会滑越到关节之间,从而导致小臂的骨头脱出关节,难以复位,于是便发生了脱臼。
嘟妈建议
1.尽量不要拽孩子的胳膊,更不要两个大人站在孩子的两侧,用手拉着孩子做荡秋千的游戏,或者转圆圈玩耍。
2.如果发生了脱臼的情况,也不要慌乱或者自行帮助孩子复位,防止由于操作不当,反而更加损伤孩子关节。应该立刻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复位,在去的路上可以用绳子或者丝带等固定孩子的小臂。
3.如果想进行类似的亲子游戏,嘟妈有一个好办法,比如爸爸妈妈可以用双手搭成一个8字形,宝宝的脚伸进爸爸妈妈手臂环成的圆圈里,屁股坐在手腕上,像坐轿子一样,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增加宝宝和爸爸妈妈的情感联系,还能够锻炼宝宝的空间感和平衡能力。
新手爸爸和妈妈们,面对着自己的宝贝,希望能给他们自己全部的爱。每当和孩子相处的时候,都通过这些亲密的互动,来表达自己的爱意。
但是也希望爸爸妈妈们能够牢记这些小知识,不要让充满爱意的亲子互动变成无意间的伤害。
参考资料:
[1]隋小强, 程永涛, 赵新昂,等.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治疗体会[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001(014):82-83.
[2]王德涛. 美国5岁以下儿童身体活动指南及启示[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9(3).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