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是我爸爸写的,源于一位朋友的留言👇



我爸爸是公号有了两年后才知道的,现在可以说是我的超级捧场王了,几乎每篇点赞,没想到他还真的写了一篇。

原文很长,我稍微删减了一些。我看完觉得这不是分享育儿经,这是在给我算命啊,哈哈。


我爸爸写的文章里是直接叫我小名的,我就全部替换成J了,年纪这么大,还是不好意思的,哈哈。


===正文===

大家好,我是J爸,我是每天来看女儿的文章的,给她点个赞,然后也会看看大家的留言。


J写了蛮多她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总会提到我。其实每个人讲述事情的角度,即使是同一件事还是不一样的。那今天就我来写写。


你们这代养娃肯定比我们厉害,那些老套但不过时的原则我就不重复了,比如陪孩子啊,多给孩子讲故事啊。


(J小时候最多的玩具就是小人书,还有坐在我自行车前边,我给她讲故事)。




我讲几点算是有点“怪”的育儿经吧,之所以是“怪”,就是当年周围的家人或者朋友也不是完全认同的。


给孩子目标给自己最低期望值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对女儿要求很高的,我从小教育的观点就是,要努力。我看重结果,但更加看重态度。


但其实我当年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问自己,女儿最差到怎样程度是我无法接受的,那突破底线的情况拼尽全力也不能出现。


她妈妈是个容易焦虑的人,我那时经常也给她洗脑,最差也有个二本啦,不是中专;最差她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需要啃老啦。

你说我不盼她好吗,肯定不是啊,但人这辈子很多事情并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的,这个大家要尽早“认命”的。



我们当年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可是顶呱呱的市级优秀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但孩子就是不争气,你气死他还是那样,有些事情不要自己把自己将军了。


这个最低期望值是给我自己的,肯定不能让她知道。


所以她从小都是以“努力”作为标准的,但也有好几次失误,比如高考落榜到二本,那这时我的心态还算放平了,就能给她稳定军心。


我经常说,这叫外紧内松,这样父母心态不失衡,但也不会很懒散。我当了三十多年老师了,家庭教育一定是很重要的。




我禁止的这件事可能有点绝对了


在我们家有个禁区,那就是不能聊八卦,嚼舌根,我特别不能允许人变得琐碎。

她小时候住在上海石库门,小的时候其实她很能说,那时候老邻居们夏天乘凉就会东家长西家短,然后她总能一旁听着,然后原封不动绘声绘色地复述,经常惹得大人很开心。

这点我是花了很多时间“整治”的,小的时候就直接不允许这个行为,说一次一定要被我训一次,最严重的一次还被我打了两下屁股的。



大了一点后,我会告诉她,人和人都是不同的,同一件事,你这么做和她那么做,都是有原因的。


你管做好你的事,不要没事瞎猜测,对着别人的事嚼舌根,浪费你的时间,还非常没礼貌的。


这准则我至今觉得是对的,但如今回头看,也许处理的方式可以更温柔一点,因为后来她的确越来越不爱说话了。


为啥会有这个禁区,我觉得很简单,人的精力有限的。



一个人如果热衷去讨论他人,关心他人的一举一动,那么精力都外散了。这样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不会花时间去关心自己。


我自己也是老师,以前上课课堂上就是有那种特别爱管闲事的孩子,一点点别人的风吹草动,他就分心了。


我可能有点绝对了,但这类孩子,你去看他们家里,肯定至少有一位家长就是没事喜欢聊别人家的事情。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让他们学会“静心”,要稍微有一点点对这个世界的适当的距离,离“别人”太近了,离“自己”就远了。



这样的性格的确不那么讨喜,她初中的时候有过两次问我,爸爸,同学觉得我假模假样的,但我真的插不上她们的话。


当时没当一回事,现在回想觉得也还是可以更好引导的。但怎么说呢,两全其美的性格是可遇不可求的。


学好了就能玩


我因为接触的孩子多了,基本上看一眼就大概知道这个孩子天资怎样。我女儿绝对谈不上聪明,这个从幼儿园大班左右就能看出来了。


不是很聪明的孩子,反而要保护好她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那时候是鼓励“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其实我并不完全认可。

但这想法和当年主旋律不符合的啊,我教学的时候也不敢这么说,那时大家做的就是鼓励学生多做多练习。


我女儿小学之前没有提前学,我除了给她读小人书,其他都没做过,这个家里人也说我的。


她没提前学,刚刚上小学的时候的确有一点点跟不上,这个我不意外的。她妈妈和外婆是急的要发心脏病了,我就和她们说,一二年级我来带。



那时我和她说的很简单,你没学过,他们都提前学了很多遍了,他们那个叫复习,你这个才叫学习,一开始跟不上不是很正常的?


而且你想想啊,你比他们划算啊,他们之前在学的时候你在玩,你现在在学的时候,他们也在学。我们不要这样,你只要学好了,就能玩。


这段话对她来说还是很有用的,就是突然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有时小测验不好、作业错误了,其他同学说她,她还能反击。

而且经常会觉得,自己比他们厉害,因为自己只学了一遍或者两遍。


后来慢慢的确就这样赶上来了,也不能叫赶上来,就是基本上过了一年级,那些提前学的差距也就慢慢没了。


而且整个小学,我和她说的原则也很清楚,作业做完就能玩。


她就慢慢成了弄堂里的模范孩子了,经常邻居们逼着自己孩子做作业的时候,骂孩子的时候都会拿她来举例。


这个鼓励效果比我们父母自己夸还要好,她就会更加在学校里抓紧时间完成作业。


别的不敢说,我自己觉得她从小学习就很有效率,不会“磨洋工”(拖拉磨蹭),这个学习习惯我觉得很重要,我给她打的基础还是很扎实的。


不怕吃亏


她8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小金库”,我们家门口一直有一个卖葱的老奶奶。她每次路过就会觉得奶奶很可怜。有一天就从“小金库”翻出来一张5元的纸币,说要去买一把葱。


回来后,她拿了一把葱,但发现奶奶少找了她1元。我们当年的生活水平,大家都是钱不多的,1元其实很多了。


她妈妈带她去找了奶奶,奶奶一口咬定没少找。她就特别伤心,觉得被骗了。那几天里,连续哭了好几场。


我后来就和她说,吃亏也是福。你知道为啥你会吃亏,那说明你比她更有钱。所以看上去是她占了你便宜,但恰恰说明,她比你“穷”,而且是这里“穷”(我指了指心)。


养育这个女儿到现在,我最骄傲的一点就是,她很善良同时很大气,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


我小时候给她讲《红楼梦》就经常会聊起“机关算尽太聪明”这句话。


人不可能总占便宜的,关键问题上别让步,其他问题上多尝试理解别人,这样其实自己会开心很多。


争啊抢啊,处处防着别人一辈子,等你真的有时间了,也许就发现,连自己都忘了哪些才是自己真的要的。


能应对“最坏”的规划


她2006年毕业第一年的工资税前就是9250元,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的每个月工资才7000不到。她妈妈就急了,一直盯着她上交,觉得她不会存钱,都要乱花的。

我就一直压着她妈妈不要多话,尽量少说。后来的确,第一年都花在了包、鞋子和吃的上面。

后来我就和她说,父母的工资完全能养活自己,你回头混不下去了,回来也能给你三顿饭,但我们肯定不会再给你零花钱了,你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


我就给她分析了,出了社会,不是所有人都会和你讲道理,也许你就会遇到一个非常不喜欢的老板,或者很讨厌你的同事。


有的人为了钱就要忍,哪怕触犯底线。但有时候我们不想忍了,怎么办?



那就要看你有没有底气了,所以从现在开始做两件事,一个是打磨能力;第二个存一笔备用金。


你一样现在在这里受气了,那么一定要抓住机会拼命学,不要又受气又浪费时间,至少学到本领才不亏。


第二个呢,存一笔钱,至少可以养活自己半年一年的,那么哪怕辞职了,你也不慌,不会为了钱随便找工作。



这一条她是听进去的,这是她后来和我说的,当年她在前东家轮岗销售。卖场的采购指着鼻子骂她,她当时出了那个卖场大门就崩溃了,哭了很久。


她和我说,那次她算了算自己的存折,觉得自己不能辞职,所以咬咬牙一定要把这个卖场谈下来。


后来她那个轮岗其实表现很好,消费也变得正常了,还是在买,但懂得规划了。

这个习惯他们两夫妻一直保留着的,所以像我外孙女早产后她做全职妈妈,其实我对他们的生活并不慌的,因为我知道她的备用金是没问题的。

她后来经常来问我一些选择,我的思路也是这个。

你有做好最坏打算的准备了,能力和物质上都有了吗?有了就可以,没有那么就要三思而行。


一点反思


今天分享的这些,其实每一点都是有正反面的,不怕吃亏,反过来说也可以是“老好人”。

当年也有一些涉及到原则问题的错误,比如不允许她爱美打扮。


还有我从小教育的目标就是希望她独立,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发现问题要自己解决,别人帮你是人情,不是应该。


但后来发现她似乎“太”独立,很多事情她不愿意诉苦,不愿意分享,都是自己抗。只有事情过去了,才会轻描淡写地说出来。


但这些怎么规避,我是不知道的,哪怕重新再来一次,我的很多选择和决定还是一样的,这是我的局限性。



所以后来我经常说,父母都有自己局限性。


我大概在她高三时就和她说了这句话,告诉她接下来的人生,她自己去试,父母没啥要教了。


所以今天写的这些,也就是和大家探讨,肯定很多都落伍过时的,大家批判地看。


本来没想给她的,她上周五那篇我也看了,觉得这也算是我给她的一点点支持吧。


自己女儿自己很清楚,因为我从小教育的理念就是“努力和认真”,告诉她要去为世界做贡献。


她经常会觉得自己生来就是要去创造一些价值,影响改变一些人或者一些事的。而且她从小还算顺,不算是吃过苦穷过的孩子,所以对于精神价值的追求要高于钱财。


我的从小教育呢,又让她遇到事情都是习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会出现这样的自我怀疑,甚至是自责。


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但每次经历过了,她会对自己的认识更全面了,这点我对自己女儿很有信心的,所以大家也不要担心。



最后,其实也是想谢谢你们的,那天她放出来的留言我和她妈妈都看了。


说实话,她一开始说要创业做这个,我们不是很看好的,回外企才是正道。但看完这些留言,我们理解她的决定了,谢谢你们。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