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小助手拿着一个留言来问我:糕妈,你能不能写写这个问题?



我有点意外:可是我出差并不多啊?


小伙伴们纷纷表示:糕妈你出差确实不算太多的(一个月2次吧),但你的工作强度大啊,肯定有蛮多时间不能陪孩子的啊。


Emmm,这么说来,确实是的。


可是平时再忙、出差再多,我并没有觉得这对我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影响,更别提还有什么焦虑或者伤害了。


可办公室的老妈子们就很有话说了:“别说出差了,我上个班小孩都哭的难舍难分”,“去幼儿园也是,每次开学头几天都特别折腾”,“上次我们小区有个妈妈就去跑了半小时步,她家宝宝就能守着大门哭到吐!”

……


好吧,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跟妈妈分开,其实这些孩子的反应我觉得特别正常!就算是成年人,男朋友要出差几天,也有女朋友作得死去活来的不是吗!


但是这个“作”,很多时候是预期没有管理好。或者,平时哄得不够好啊,哈哈。


跑偏了跑偏了,我们说回正题,小朋友离不开妈妈怎么弄。



情绪稳定的家长

才能养出情绪稳定的孩子


其实妈妈们的那些担心,我也都有过。


比如生完年糕第一次要出差的时候,某一阵工作特别忙的时候,年糕入托的时候,我也挺不舍、挺纠结的。


而年糕呢?当然也有小情绪。


比如每次带他旅游回来,他会有几天非常抗拒奶奶,黏着我不放——因为他很喜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旅游的时候我们又是24小时陪着,这对他来说可是太棒了!



很多家长这个时候因为怕孩子哭,就会趁他不注意偷偷溜走,或者骗他马上就回来。


但我会先提前告知他我要去哪,再平静而坚决的和他告别,并且和他承诺了什么时候回来就一定会做到。


这里面其实藏着两个问题:情绪稳定和习惯。


偷偷溜走、胡乱答应只会伤害孩子的安全感,让他更加不信任你。养成提前规划、说到做到养成习惯后,会让孩子对暂时的分别更有确定性也更安心。


你要对一件事泰然处之,孩子就会觉得这没啥大不了的;要是你先一副生离死别、要死要活的样子,孩子都要焦虑死了,还怎么好的起来?


不信?开学时候去幼儿园门口看看,有的家长哭的比孩子还起劲!


要知道情绪可是会传染的,孩子的安全感更是来自于家长。



不在一起的日子,也可以给孩子爱的陪伴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分开?


因为最亲密的妈妈突然不见了,他不知道你会什么时候回来,这种不确定性会让他非常焦虑。


说白了,就是和妈妈之间的联结突然中断了,这让他没有安全感。


要避免这样的问题,秘密就在于:任何时候,都保持亲子联结的不中断。


每次出门,我都会提前做准备:告诉他我的出行时间和行程表,每天在哪里、在做什么。


我还会提前给准备他很多“惊喜”——他小时候,我出门前会给他录音频;大一点了,就让他每天到指定的地方找一个“礼物”:厨房的第几层柜子、某个电饭锅里藏着一本书,书上贴着我们的“暗号”。


找到指定的“礼物”,他就能看到我的留言:宝贝,妈妈今天在北京、在做什么什么事……



在每天一个小期望的陪伴下,就算我再忙,他也会觉得:妈妈就在身边。


我另一个朋友王老师的做法,是给他儿子留纸条——每天一张纸条,让她老公读给孩子听。


这些小小的举动,会让孩子觉得:虽然妈妈很忙,但也很想我。


很多家长会说,现在手机这么方便,和孩子视频不是更好吗?


虽然这样也可以,但我还是觉得,那些古老的方式是一种很有价值的仪式感。


这是妈妈特地留下来的“爱的证据”,这是属于我一个人的,你看妈妈一直在想着我呢!


这一段音频、一张纸条带给孩子的,是满满的确定感。



欠下的要补回来

情感账户要及时还


作为一个聪明的妈妈,一定要及时找补——


如果我接连几天不在家,就会早早开始为回去后的陪伴做安排。


比如平时不会去的地方、他无意间提到过的心愿或者别的什么惊喜。


我会在心里把接下来的48小时安排的非常丰富,甚至要求糕爸也来配合我,一定要让年糕充分地感受到我对陪伴他的重视。


为什么忙到飞起了,还要花这么大精力想这些?


因为养小孩,一定程度上就像在和一个玻璃心的女朋友谈恋爱。


想想年轻时候谈恋爱遇到个玻璃心小公举、还接连几天忽视她的下场:分分钟被甩的节奏啊!


因为之前怠慢了他,所以现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多付出一点才能找补回来。



科恩博士说过:人与人的关系,会经历不断的联结、断裂、再联结。而这个“再联结”的过程,不就是传说中的“挽回”吗?那一定要比追的时候更用力才行啊!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情感账户”不会欠费停机。


情感账户是什么?


打个比方:我们平时把钱存到银行,留有余额,需要的时候才能支取。


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只有平时存了足够多的爱,在需要的时候取出一些、消耗一些,孩子对我们的爱才不会被透支。


存的越多、归还的越及时,你的“信用额度”才会更高,和孩子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放下焦虑 放过自己


除了小纸条、录音频,其实还有很多很有用的小办法:比如在日历上贴上小纸条,让他每天撕掉一张;或者把出差的日子圈起来,让他每天划掉一个……他就知道:噢,一天一天扯掉妈妈就要回来了。


说来说去,不管用什么方式,这个问题本质上都是要给孩子建立安全感,让他对家庭的整体关系内心非常稳定。


重要的是妈妈对这件事别太过焦虑,更别因为这个和自己过不去。


其实,我以前也和很多妈妈一样,在离开孩子的时候会特别内疚。记得去年有一次访谈,说起自己因为工作忙陪娃少了,还痛苦的放声哭出来。


那么,我是什么时候学会“放过自己”了呢?


今年元旦的时候带他去滑雪,看到他摔倒了能很快自己爬起来,高喊着:妈妈我再试一次吧!看着那个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勇敢的小孩,那么充满了正能量、情绪稳定的小孩,我突然释怀了:


只要我做好自己、让孩子看到一个乐观的、积极的妈妈,他自然会越来越好,我又何必那么焦虑、那么着急呢?



所以,拿“欠了孩子”来折腾自己真的没必要——想想看,你给孩子多少爱才算是足够的呢?


多少也不够啊!


既然你不可能有完全满足他的那一天,也不可能寸步不离的陪他一辈子,那就一定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毕竟,并不是你无节制地陪他,他就越来越好了,对不对?


说起来糕爸对此倒是早有远见:有次出门年糕哭着不让我走,我忍不住又回去哄他。


糕爸就说:想开点。他也就黏你这两年,等长大了看他还理不理你。


额,想想青春期的自己,突然感觉好有道理……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