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认知能力,你会想到什么?孩子聪明不聪明?会不会背唐诗?弹钢琴?抑或是这个要到上学了才能发展吧?


也常常听到很多父母会问,孩子到底几个月会挥手?几个月会指东西才是正常的?我家不会指人是不是说明智商低啊?


大家常常误解了认知的概念,误将认知等同于智商。那认知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一岁以内宝宝的认知能力和大运动一样是有里程碑的,而且和大运动一样,我们父母是可以帮助宝宝发展的。



有意思的是,很多认知里程碑非常容易被父母误解,然后给宝宝的行为贴标签。今天我就和大家再来梳理一下这些问题。看看从宝宝出生开始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宝宝发展认知能力吗?


智商和认知是一件事吗?


智商和认知互相有关系,但绝对不是一件事。 智商很大程度是由先天决定的,它是一种测试数值,在成人后一般就会固定,不会再提高。


认知是一种能力,很大程度受环境影响,是可以训练并且提高的。即使成年后,智商是稳定的,但如果这个人可以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那他的认知还是可以不断提高的。


对于宝宝的意义:宝宝早期,特别是0~3岁时,大脑还处于高度发展阶段,这个时候,我们如果提供宝宝良性刺激、健康环境,他的认知能力就可以被最大化地发展。




毫无疑问,智商高的小孩一开始学习新知识或技能肯定会相对更快,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做支撑,那他的高智商并不能一定就可以等同于好的学习成绩或工作能力。如果他注意力无法集中,没有很好的反思总结能力等,他的高智商其实就是无用的。


对于宝宝的意义:认知能力是今后一切学习能力的加速器,在幼儿早期,注重宝宝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以最大化地将智商真正转换成“聪明力”。



认知到底是什么?


认知是能力,而且认知是由一系列能力组成。这些能力其实对于我们成年人并不陌生,只不过有时我们没有有意识地去把这些能力和婴幼儿认知发展建立联系。

1、知觉


知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它是宝宝最初认识这个世界的途径。它就好比一个接收器,知觉正常运作,那自然就可以顺畅地接收外部世界的刺激。


我之前写过文章提到过如何用日常生活的活动来帮助宝宝促进知觉的发展。里面提到的一些方法,不仅针对感统失调的宝宝,对于健康的宝宝也是适用的。



2、专注力


专注力是指对于某个物体、行动或者想法可以持续保持一段注意力的能力。宝宝生来就是有专注力的,每个宝宝一开始的专注力时间都差不多。但到了学龄期开始,我们就会发现有的宝宝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有的宝宝就不行。


这里的差距就在于,我们从小有没有注意保护好他们的专注力,有没有帮助宝宝慢慢锻炼并延长他的专注力。




3、运动能力


大运动是宝宝所有发育发展的基础,而核心力量是基础中的基础。当一个宝宝还无法很好地抬头或者独坐,那他有限的精力都会集中用在让身体维持平衡上,而无法再有能力去接受外界的新刺激。 


经常有妈妈会和我说,“我家8个月了,还不会独坐,正在康复。但最让我担心的是,他不会指人指东西,担心他认知延误。”


这里一定需要区分“能力”和“意愿”。要知道如果一个宝宝还无法独坐,那他的肩膀稳定性一定不会强,那很有可能他即使有意愿想要指东西,但他的大运动延误让他没有这个能力去做这个动作。


因此关键是把落后的大运动补上去。



4、语言能力


在美国3岁之前是不会测试智商的,1岁之前是不会测试认知的(认知最有借鉴意义的测试也是在3岁以后)。


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年龄节点,就是因为语言能力在认知和智商上有很关键的作用。当一个孩子可以明白表达自己思想时,我们才能对她的认知和智商有更好的解读。


关于语言启蒙也是有方法可遵循的,我之前也写过文章,有不少具体例子,大家可以借鉴。



5、其他一些软实力


认知的另一大块构成,英文叫做Exective Funtions,我把它叫做软实力。它是由一系列软实力组成,这些软实力可以帮助我们完成目标为导向的任务。


比如,解决问题能力、情绪自我调节能力、计划统筹能力等。这些能力听上去似乎和宝宝很遥远,但其实宝宝天生都是具备这些能力的,但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我们家长的“热心”、“误解”而被扼杀了或者抑制了。



比如,9个月的宝宝看到自己爱吃的泡芙零食罐,刚想自己打开,父母已经帮忙了,于是我们的“好心”就剥夺了孩子一次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比如,孩子突然大哭大闹,父母不了解这是孩子在表达她的需求,而是马上简单粗暴地对她吼,让她不许哭。于是她学习调节情绪的能力就被我们的“误解”而剥夺了。 


认知发展里程碑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关于1岁内认知发展的里程碑。


文章发出后,一直有妈妈和我说,不对啊,很多育儿公号,甚至是儿保医生都是说,几个月要会叫爸爸妈妈、几个月要会指东西,你这篇文章怎么都没有?


我打个比喻来说说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点吧。看过武侠片的一定知道,练习武功有两种,一种是练习内功心法,另外一种是直接练习招式。把这个放到1岁内认知发展里程碑的话。


“叫爸爸”这些都是招式,而明白因果关系、空间关系等这些是心法。


当一个宝宝有个非常扎实的心法作为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学习招式会很快的。相反,如果一开始就学习招式,他总是要经历一个阶段来弥补那些心法的。



有的宝宝天资好,随着年龄发展自己就悟到了;但也有一些宝宝没法自己悟到,于是发展就会有瓶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父母抱怨的“怎么教都教不会”。


结果父母的负面评价、焦虑的情绪又进一步影响了孩子的信心,这样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结果孩子就真的越来越不爱学了。




1岁是个转折点,对于宝宝的认知发展、性格培养,1岁前和1岁后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侧重点的不同。


1岁内发展“心法”:

1)出生~3个月:认识父母;
2)3个月~5个月:因果关系;

3)5个月~7个月:空间关系;
4)7个月~9个月:事物永久存在性;
5)9个月~12个月:回想记忆和模仿能力1岁以后“心法”转化为“招式”


小D在矫正1岁半的时候在纽约进行了第一次的认知测试,很多妈妈很感兴趣,我也单独写了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这个测试是怎么做的?


1~2岁认知发展重点:


1)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认识;
2)简单交流能力;不爱说话的宝宝变身“小话唠”

3)早期社交能力;

4)更加健全的运动能力



2~3岁认知发展重点:


1)想象力发展;

2)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语言发展;

4)更加健全的运动能力;

小D从出生后就有认知老师,我感触特别深的就是,一个好的老师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一个不好的老师只会机械地“教”而且还没效果。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如果我们自己没做好,那懂再多理论知识,也无法很好引导孩子的。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