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嗯,又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收获季节。
学霸年年有,但今年的画风格外不一样。
比如被北大录取的云南小伙崔庆涛,收通知书的时候就正在建筑工地上拌砂浆。
平时父母外出务工的时候,崔庆涛经常要凌晨3点带着弟弟下地干活;高考后的暑假,别的孩子满世界撒欢放松,他和爸爸妈妈要在工地上每天干11个小时的活。
难怪评论里一片点赞和鼓励:这届孩子真励志。
但同时大家也还会忍不住感慨一句:寒门贵子,不容易!
可能做育儿的人都有点职业病,我特别关注采访细节里,那些对孩子来说意义深远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
问家长,“你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大多数是朴实而直观的。
有个爸爸说:孩子考差了我们不会打骂他的,就是会让他体验下我们干的活,让他知道没文化的苦。
很多人会想,那我想培养好孩子,让他上名校,是不是就要创造机会让他吃苦?
我不想歌颂苦难,我也不认为这些孩子的成就是苦难带来的“福利”,我只想认真讨论:在生活的苦难里,父母能带给孩子的到底是什么。
之所以生出这么多感慨,是因为从那些孩子的故事里,我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
(这些事我也是第一次说,让我酝酿一下勇气)
那时候,大概是我两三岁。刚刚退伍不久的父亲,带着农村来的母亲,和年幼的我,到一个新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父亲有了工作,我们也搬进了楼房,一切看起来都很好。
紧接着,父亲在一次汽车维修的事故中被烧成了重伤。
普通人很难理解“大面积重度烧伤”意味着什么,而我,到了研究生阶段,在医院实习的时候,才真正明白,烧伤科真的是人间炼狱。
父亲的伤重到什么程度呢,是四级伤残。父亲是有残疾人证的。
我还那么小啊,靠着模模糊糊的记忆碎片,和长辈的描述,才勉强拼凑起了这一段回忆。父亲和母亲是如何度过这一段苦难的岁月,是如何承受这样的不幸。
但我,又是多么幸运。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爸妈并没有对我刻意回避那段苦日子,而是用浸润在生活里的一言一行,教会了我关于人生最重要的一课。
父亲教会我的事:苦难不能回避,只能超越。
全身大面积烧伤的父亲,双腿的行动力大大减弱,有一只手也几近残废。住了不知道多久的院,终于回家了。
单位给他转到了清闲的岗位、办理了公交车的照顾票。但父亲还是要求正常工作,并且执意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单位其实很远,但他觉得那样有助于复健。
即便当时还很小,我也依然记得爸爸每天下班后,回家拆开裹在双腿上的绷带都是血肉模糊的;每天清晨,睡眼惺忪间就看见父亲在阳台上正在奋力地举哑铃;即便有再多的难,他依然是单位里的劳模。
咬着牙一声不吭的和苦难对抗后,他真的又变成了那个能扛煤气上楼下楼的男人。
长大之后再忆往昔,看自己的成长经历,父母带给我最深刻的鞭策,不是考差之后的打骂,也不是没文化就要受苦之类的唠叨。
而是父亲在阳台上举哑铃的画面,是我看到他们奋斗的身影后坚定的信念:“生活是靠自己挣来的”。
这种信念像一颗力量的种子,在后来的人生让我生出无尽的勇气。
求职、创业,甚至开始认真经营年糕妈妈公众号。哪怕没有任何优势和资源、哪怕遭遇过无数低谷和打击,这种勇气支持着我一步步踏实走到了今天。
家庭教会我的事: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畏惧它。
现在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穷家富养”,自己吃糠咽菜也要让孩子奢侈享受、生怕“苦了孩子”的父母,很多都把孩子养“废”了;而那些选择让孩子一起体会生活滋味的父母,反而养出了更有出息的孩子。
大概是因为困境会放大苦难,所以家庭越困难的时候,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就越大。
哪怕爸爸烧伤、家庭经济状况很差,爸妈也并没有因此把我扔回老家、或让我寄宿在亲戚家。不管多难,他们一直把我带在身边。
为了多挣一点钱,爸爸除了白天上班,晚上还会再带着妈妈去街上摆摊。
新年卖卡片、天冷卖衣服,还卖过呼啦圈、各种杂货。
要知道,三十年前,摆摊还是一件非常丢人、被视为“不务正业、没出息”的人做的事。
就这样,爸爸背着货、妈妈背着我,在一个个摆摊叫卖的夜晚中,我懂得了“家人”的意义和责任,更懂得了人不能因为困境而向现实下跪。
为什么寒门贵子能得到那么多人的由衷赞赏?因为大家知道,这些孩子想要成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
不过,我不喜欢这样一种论调:很多人觉得,这些穷孩子们考上名校是实现了阶层跨越,可以过上体面(不用像父辈那样辛苦)的生活。
这样看来,似乎苦难只是一块跳板,人们在欢呼这些孩子靠自己的力量逃离了苦难,
我却不这么看,生活的苦难是逃离不了的,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小槛。
就像我自己,考上浙大后也并没有一帆风顺。工作、生娃、创业……一个个艰难的深夜里头破血流过,也嚎啕大哭过。
相对咬牙坚持,放弃真的太轻松、太容易了。
所以放在每一个寒门贵子面前的第一个考验是:你的内心有没有可以面对任何挑战、挺过任何困境都不放弃、不退缩的力量?它是什么?
那个在工地上打工的孩子,让我似乎也看到了当年跟着爸妈在寒风中摆摊的自己。
我相信父母给他们的,绝不是一出苦情剧,而是早早教会了他们责任和担当的励志剧。
其实“寒门”绝对不是贵子的充分条件,并不是“寒门”成就了贵子;而苦难如果不能被超越,也不会成为人生的财富。
那些拿到名校录取通知书的孩子们,是成功的“贵子”;但更多没有拿到名校通知书的孩子,也可以用另一种奋斗,成为另一种“贵子”。
人生有很多层次也有很多可能,即使没念名校,但若能抓住其他机会去奋斗、去积极的生活、去承担家庭和生活的责任,就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作为父母,给孩子真正有价值的并不在于“寒门”或“豪门”的环境,而是当迎着生活逆流而上时,你给孩子看到的是怎样的背影。
谢谢我的父亲和母亲,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起点低。
我从来都有着最好的起跑线。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