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被二胎新闻刷屏。
比如,幼儿园的小朋友画一幅画,画上爸爸妈妈和弟弟在一个圆里面,圆圈外是她,有一颗破碎的心。
还有说小学班主任暑假家访了34户家庭,二孩家庭有20户。然后她发现:“有些孩子学习成绩明显在退步。”
这些料都还是温和,更猛的在这里。
生了二胎后,大宝20天没吃饭被送进医院!
“我当时就想把自己饿死,看见他们那么着急,我心里特别高兴。”
姐姐把弟弟的手臂踩骨折了。就因为奶奶说,妈妈不要你了要和弟弟一起过。
等等等。
满屏的新闻,就写了二胎家庭里大宝内心里的七个字。
妈妈,你不爱我了。
这七个字,可不是言情剧里的那七个字。
对孩子来说,妈妈一直是他最大的安全和温暖的来源之一。而不被妈妈爱了,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天崩地裂了。更无法容忍的是,他的太阳如今都在照射另外一个孩子了,仿佛有人在暗暗地告诉你,因为你很差劲,所以我才不要你了。
每天被这种心绪纠缠的大宝,怎么才能活得健康呢?
所以啊,二胎妈妈要努力地多陪伴大宝,给予关心给予爱啊!
什么,这句话还用你说?
其实,大多数的妈妈,比如我,生二宝之前早把这句话背得滚瓜烂熟了。
但是生下来以后呢,呵呵呵呵呵呵。
真实的二胎妈妈生活其实是这样的:
我蓬头垢面地给小宝喂奶,大宝拖着我的手说要来跟我下棋…..
我花了一个小时,又抱又哄总算地把小宝弄睡了,大宝突然一脚怒气冲冲地把小宝给踢醒了……我含泪继续抱起了小宝,然后柔声对大宝说,妈妈马上会来陪你的。
陪睡小宝夜醒5次,7点钟咬着牙齿要起床送大宝上幼儿园。
这不是要多陪伴吗?这不是怕大宝出心理问题吗?
只能自己死撑。
即使如此,大宝每天对我说很多遍,这个世界上我最讨厌的就是弟弟。我一边扶着要断掉的腰一边抱着小宝一边和他共情(恨不得扇巴掌):妈妈理解你。
那天打电话给一个远在德国的三胎闺蜜。我对着电话筒哭了起来,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事业也搞得一塌糊涂,家里一塌糊涂,两个孩子都不开心。
我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地问她:你怎么样才摆平你的三个娃?
她云淡风轻地说:
我的经验对你来说,没有什么可以借鉴,因为家里都是爸爸在带娃的。
我们是不是都忘了这一点:大宝容易觉得被忽视,是因为只有妈妈才是孩子温暖和安全感的来源。
可是啊!
除了妈妈,旁边还有一个爸爸呀。
爸爸虽然不能成为一个大太阳,但当个暖风机总可以吧?
但是事实上,自从有了娃,爸爸这个角色好像几乎自动从家庭中删除了。
带着娃在小区里散步,碰来碰去的都是老奶奶们和中年保姆们。妈妈们在同龄宝宝群里聊的最多的就是亲子聚会,然后就是清一色的妈妈们抱着娃聚会!
所有和娃有关的活动,都成了妈妈指挥,爸爸就负责配合。
可德国闺蜜家是什么情况呢?
——大环境上,德国爸爸的产假非常非常长。(德国产假是夫妻合起来,一共可以选最多14个月,在产假中,工资是原来工资的65到70%。)闺蜜生了三个娃,她老公几乎就休假了3年;家庭氛围里,孩子爸爸每天都准点下班,一到家就接管了孩子的活动。
妈妈做饭的时候,爸爸会带着孩子到院子里疯玩。吃了饭,爸爸也会在家里陪孩子玩桌游、看绘本、讲故事。作为一个IT男,他回到家就很少开电脑了。他们家也不装电视机,因为爸爸会把孩子的时间填满。
虽然产假这个我们学不来,可是德国爸爸自己的做法亮点也非常多。
而我们身边呢?
难得见到一个爸爸带着娃在小区里活动,我认为是个美谈,逢人就吹捧他。结果遛娃才遛了几天,爸爸就不干了。孩子妈妈说,爸爸越来越不愿意带娃出门了,因为他就觉得就他一个男人在带娃,而且跟妈妈和奶奶们都不知道该聊什么。
难道谈谈世界杯分组形势?
公允地说,在头胎的时候,能够快速进入育儿状态的爸爸确实是少数。
不像妈妈因为怀孕、喂奶形成的天然情感链接,一开始男人是懵圈的,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往往到孩子会走、会说话之后,慢热的男人才发现,自己可以当个爸爸了。在那之前,孩子对他来说是个只会哭和吃奶的小动物。
如果说头胎的时候妈妈还能自己死扛,等到二胎了,必须让爸爸参与进来,才能填补这部分带娃的家庭劳力和情感缺口:小宝需要的喂奶、精细照顾爸爸可能替代不了,但是带老大去户外玩耍、讲故事、看绘本,这些都是爸爸可以胜任、甚至做得比妈妈更好的;一家四口出门,爸爸和妈妈分工带娃,也不会让老大觉得被忽视……
所以,说别的都是虚的,只有让爸爸参与进来,才是解决二胎焦虑的办法啊!如果二胎出生后,爸爸仍然缺位的话,焦虑和烦恼无疑会被双倍放大。
老公带娃这件足以提升妈妈们99%幸福指数的事,看起来也并不是那么不现实啊。
所以,最后我想晒一下,上次我闺蜜和他老公来杭州时候的照片。德国人带娃很有意思,他们出门不是把娃放在婴儿车里,而是放在一个兜里。当时好多人拿手机拍她老公随身带娃的样子,好像这有多稀奇一样…
要是哪一天,我们走在街上看到的都是这种爸爸带娃的图景,我想,妈妈们大概就可以不用焦虑、纠结,放心生二胎了。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