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二胎,一直是点播率很高的话题。
今天这篇是写给摇摆派的,毕竟坚定要的或者坚定不要的,都已经不需要看了。

别把对人生的期待从“自己”转嫁到“二胎”
我遇到过很多父母,就像我闺蜜一样,本来已经打定主意不要二胎了。
一听其他长辈或者二胎父母说,“等你老了,两个孩子轮流照顾,养老压力没那么大”;“两个孩子容易带,就辛苦两三年,之后他们就能自己玩自己了”,就开始摇摆了。
这就回到了到底为什么要二胎的原点了,如果我们只是因为这些想法而动心,那我的建议就是先暂时不要。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当我们把“二胎”当作“救命稻草”来改善我们目前状况,那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失望的,因为没有一个孩子会按照我们预期成长的。
如果你无法从自己身上找到生活的意义,你也无法从孩子身上找到。
养育孩子是一份承诺,一定是需要父母状态好的前提下做好准备进行的,企图让孩子来帮我们解决现状的“麻烦”。
这对孩子来说不公平,对我们来说也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千万别把对人生的期待从“自己”转嫁给“二胎”。

别把相关性当成因果性
另外一种说法也是很普遍的,“一个孩子太寂寞了,两个以后可以有个伴;;一个孩子容易自私自我中心,两个孩子性格更好”。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研究是斩钉截铁有这样结论的。
我们总是把相关性错当成因果性:A性格自我,他是独生子女,并不意味着独生子女都是性格自我。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个孩子的性格除了天生气质外,其他都是和养育人有很大的联系,从小怎么被对待,如何被教育,这些才是关键因素。
和是否有兄弟姐妹并没有太多直接联系。我见过独生子女很懂事的,我也见过有兄弟姐妹但也很熊的,这个锅“独生子女“不背。
做了一张图,帮助大家更好理解相关性和因果性的区别

从“心”做决定
撇开这些外界干扰因素后,我们不妨再想想影响自己的因素。从我角度,我是从这几个纬度来看待的,我们的生活状态、我们的未来发展、我们的财务情况、我们的心。
我每次做很多重大决定时,都会去想象一下未来五年对我的影响,然后看看我是否可以接受?我是否还是发自内心的愿意甘之若饴?
1、我们的生活状态
孩子的出生对于一个家庭的生活状态有着巨大的改变,首先需要保证父母的状态调整好了,大宝的状态也是稳定的,这是前提。
同时,经历过头胎,每个妈妈应该都会深刻认识到,育儿道路上的支持系统太重要了。
我指的“支持体系”不一定非要像有些文章里说的,必需有个给力的老人才能要二胎,每个人真正觉得被支持的点是不同的。
比如我,当年决定要做全职妈妈之前,我想象过,尽管我再爱再爱我的女儿,我肯定无法做到24/7一直和她黏在一起。
(这也是为什么我的公号没叫“XX妈妈”,而是我的名字(大J)和女儿名字(小D)合并一起,因为我从骨子里觉得我和她是独立的,母亲只是我众多角色里一个)
很多老朋友一定记得我曾经分享过,我当时和老公提过一个要求就是,全职妈妈也是一份工作,我会展现自己的职业素养,但同时我也需要一年两次的年假,这是让我觉得被支持的点。
心累比身体累更磨人,生二胎之前要考虑一下,你觉得被支持的点是什么?你的丈夫或者家庭在头胎时给予了吗,之后还会继续给予吗?
2、我们的未来发展
这又是一个老话重提了,任何的决定都不该有“牺牲”的感觉。我见过很多家庭之前老大是长辈带,但因为有了老二后,老人家太累了。
而很现实的,老二出生必定多了很多花费,很多家庭不能有自由可以多找一个保姆,于是很多妈妈就选择做全职妈妈了。
每个人的成就感来源是不同的,而一个人的幸福感直接受影响的就是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个感觉。
有的人会因为自己被孩子需要而动力满满,但也有很多人就是双休日都盼着去上班。
这没有对错,是每个人的不同。但我们在计划二胎时,需要把自己这一点考虑进去。
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未来三年,真的万不得已,你需要不工作,每天在家和一个小生命混屎尿屁,你的感觉如何?
3、我们的心
财务这块我就不展开说了,尽管我也同意所谓“富养”一定不仅仅是靠钱养。
经济一定是上层建筑的保障,养孩子一定是费钱的。这是每个家庭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我们的心”这一点是我最想谈的。二胎到底要不要,其实真的想的都已经生了或者在备孕了;真的不想的,也完全不会打开这篇文章看。
之所以有那么一批总在犹豫纠结的人,其实心里就是有个结,让我们不敢轻易作出这个“Yes or No”的决定。
但很多时候,心结都是因为我们被太多外界因素所束缚了,而忘记怎么去了解内心真正所想。
如果上面这些所说的都无法帮助你做决定的话,不妨问问自己,“如果不考虑那么多现实因素,我们真的想要老二吗?”
我问过我自己,也和老公讨论过,目前阶段我们不想要了。以后呢?我们不确定。
但唯一确定的是,当我们想要的时候,我们一定是准备好的。即使你们告诉我,那时我是高龄产妇了,那时两个孩子年龄相差太大,但没有什么比“我们想要,我们准备好”更重要的。
只要有这点,什么时候要二胎,都不是问题,因为准备好,我们就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底气,就像我们带一胎时的承诺一样。
我曾经分享过学龄前的孩子最重要养育重点之一就是对自己负责,很多孩子因为从小不被赋予自己做选择的权利,也就学不会负责。
将自己想做的事,一一实现;对自己不想做的事,坚定说不。选择自己爱的事情,同时也能爱自己所选择的决定,这样才能担得起“负责”两字。
这点对孩子重要,对我们同样也重要。
学会离这个世界远一点,我们才能离自己的心近一点。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