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公号的这几年,有一批跟着小D一起长大的朋友,也跟我一样开始面临孩子的学习问题。
三年前,我回归校园开始学习早期儿童教育。
慢慢我发现,其实很多后台留言提到的孩子学习问题,都是在孩子更小的时候,有些能力没处理好的“后遗症”。
很多让大家头疼的学习问题,真的可以提前未雨绸缪,多做一点,走快一步。日后也许降压药也能少买一点,少点烦恼。
新年之初,大家在做一年之计前,给大家总结八篇相关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之前遇见一位从教35年的老校长,当时跟我分享了一句挺易招“喷”的话
“看一眼现在的一年级小学生,就知道多少孩子之前的学前启蒙没真正到位。”
家长总责怪孩子学习不认真,学习效率差,那是因为有个能力从小没培养好却不自知。


现在一说到择校的问题啊,很多人就会滔滔不断,给很多建议,说这里怎么好,那里怎么好。
但是这些声音一多,人的心就会乱,忘记了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到底什么才是“适合”自己和孩子的。
前段时间刚好跟我表姐讨论过,为什么他会放弃一家名牌小学选择了一家普通小学。
他的选择思路很清晰,给了我很多反思和启发。
我们无法复制别人走过的路,但我们可以从别人的决策过程,帮助我们思考更深,看得更清更远。


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要鼓励孩子,多表扬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提升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什么叫内驱力呢?大白话就是孩子会自己主动去做,不需要我们天天催,天天赶了。
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会发现问题
一不表扬孩子就不愿意做了
表扬多了孩子就接受不了挫折了
多表扬几次,孩子就对表扬免疫了
... ...
很多人就开始怀疑这个方法是否靠谱,其实不是方法不对,而是你有没有“夸”对。


从去年年底开始,我就在曼哈顿考察小学。
印象最深刻的是,基本上每一所口碑很好的小学,都会非常注重孩子的阅读。
后来我的教授告诉我,美国有一个叫做“三年级现象”,就是有一些一开始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到了三年级就出现成绩下滑(和我们国内一样的)。
当年他们做过一个研究,发现早期阅读量对于今后的学习能力有直接相关性。
如果早期阅读基础不打扎实,那么今后的“文本处理能力”就会比较弱(也就是read to learn),从而就会影响方方面面的学习,这是“三年级现象”的根本原因。


“你要用心听讲啊”,这句话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从小到大,我们也是这样被父母唠叨大的。小时候我妈妈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耳朵带了吗?”
现在我们做父母了,也总是很头痛孩子“不好好听”,有的朋友已经开始担心自己孩子上了小学后肯定注意力不集中。
“听”其实也是一种能力。与其一味唠叨,不妨利用几个日常小游戏来帮助孩子训练提高。


运动的重要性,我真的反复说了好多次,增强自信,调节情绪,有益大脑发育,提高体能,预防近视,等等。
我相信越来越多的朋友也是意识到这个的重要性,但还是经常的会对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表示很困惑,不知道怎么选。
我前段时间请教了小D的儿童运动康复师,并且结合美国儿科协会指南,把针对0~12岁的孩子运动原则和大家分享一下。


经常有朋友留言问我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上课、学习的时候总发呆。这些问题可以算是后台的高频留言了。
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都在孩子更小的时候。
在孩子小时候刻意练习这几个能力,确实是可以影响孩子日后的学习能力。


不少孩子2、3岁开始,会主动说,我想学吉他、钢琴、游泳,等等各种兴趣班。
父母听了总是会很开心啊,孩子主动想学,那肯定给报名啊。结果报好班了,才上了一两节课,孩子就说不想上了。
结果不少父母就会和孩子讲道理,明明之前是你想学的啊,怎么可以一报名就不上了呢?开始觉得孩子不讲道理。
有的父母甚至会觉得,孩子这样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是特别不好的行为,于是拼命让孩子坚持,结果弄的双方亲子关系很紧张。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