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一点啦!配合一下好不好?别拖拖拉拉的!别磨蹭啦!」


每当父母要给孩子换纸尿裤、换衣服、吃饭、洗澡,或者要带孩子出去的时候,是不是孩子偏偏就在这紧迫的情况下拖时间?


这是一个在带孩子的时候很常见的事情,也是让很多父母焦头烂额的难题。而且,每一次催孩子快一点的时候,好像都不怎么管用。到底为什么孩子会拖拖拉拉呢?


其实,导致孩子拖拉的原因其实不止一个,而且每一次发生的原因还可能不一样,所以父母在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先要冷静下来分析一下情况,对症下药。


可能是大脑「惹的祸」


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孩子不太容易在一个已经全神贯注的活动中,把注意力切换到另外一个活动上这就是心理学所谓的「认知灵活性」差。



这跟专注力的问题还有一点不一样。孩子之所以能在不同的玩具里切换,是因为他们做的活动是同一个,就一个字:「玩」。但是让玩得开心的孩子不要再玩了,去洗手吃饭,孩子可能还不能这么快的切换自己的注意力。


心理学家本杰明·耶里斯(Benjamin Yerys)和宗像裕子(Yuko Munakata)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证明这一点。



在实验中,孩子的前面有两个盒子,左边的有标识着一个蓝色的花,右边的有标识着一个红色的卡车。研究人员先告诉孩子玩的是一个「颜色分类游戏」,三岁的孩子很快就明白了规则并正确地把其他卡片放入了盒子中。



等孩子已经玩了一会儿后,研究人员告诉孩子这时候的游戏是「形状分类游戏」,结果,孩子还继续着把同样颜色的卡片放入盒子中。孩子没能成功地切换规则!



最终,研究人员在没有给孩子任何卡片的时候询问孩子卡车应该放在哪里、花应该放在哪里,孩子明显知道规则,但是就是行动上无法切换过来。



这是因为,「认知灵活性」靠的就是大脑的不同区域同时工作得出来的结果。这些区域包括了「前额叶皮层」。由于学前期的孩子的「前额叶」成熟的很慢,所以这些孩子在切换注意力的时候会显得很「僵硬」


为了让孩子能够成功切换注意力来「配合」我们,父母可以提前几分钟告诉孩子接下来要做的活动,并多次的提醒孩子,让孩子建立起心理准备


比方说,如果准备吃饭了,就告诉孩子「五分钟后就要吃饭了!如果五分钟宝宝还没有准备好我就带你去洗手吃饭。宝宝听到了吗?」。这时候,父母必须确保孩子已经接收到信息并且知道后果,然后每一分钟提醒一次:「还剩下四分钟了,四分钟后我们就吃饭了!」,直到时间到了为止。



要注意的是,这个技巧的目的是建立起心理准备,所以重点并不是时间上的设置,而是多次的提醒


可能是没有时间观念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两岁到六七岁的孩子的主要思维为「具体形象思维」,而「抽象逻辑思维」要到大约六七岁以上才开始出现。



而时间本来就是抽象的,孩子即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单单告诉学前期的孩子「五分钟后就要吃饭了!」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孩子不知道什么是「五分钟」。


那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孩子直观地感觉到时间的流逝呢?答案是「有的」,这个就是沙漏



通过沙漏,孩子能够看到沙是怎么一点一点地往下掉,感觉到时间是怎么一点一点的过去,父母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沙漏来约定时间。比方说,父母可以使用一个两分钟的沙漏告诉孩子「等沙漏里的沙全掉下来之前就应该刷完牙了!」。


可能是能力不足


有一些孩子之所以不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做的事情是因为孩子的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发育的不够好。所以,要求一个还不太熟练移动前臂和转动肩关节、手指握力不足的孩子在两分钟内刷完牙就不是一个很现实的事情了。


在这种情况,父母可以给出更充足的时间来允许孩子完成任务。平时可以试图给孩子更多的机会来练习动作发育。



有时候,可能孩子的动作能力其实足以完成所要做的事情,但是由于学前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的限制,导致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才「拖拉」。这时候,父母可以把事情的步骤分解成小步骤。


比方说,如果父母告诉孩子「宝宝,快穿上你的鞋!」,但是孩子站在鞋上“发呆”,那这时候父母可以先告诉孩子:「宝宝,第一步,把你的那只脚放进那只鞋的大洞洞里。」,等孩子完成了之后接着说:「第二步,把你的那只脚向前缩,缩到脚趾能够感觉到鞋的前面。」,这样一直到孩子能够把鞋穿好。


可能是被其他东西吸引了注意力


有时候,孩子在做一件孩子自己认为没有意义或者无聊的事情的时候,如果不专注投入在事情中,在很容易被更有趣的事情分散了注意力。



与其让分散注意力变得有可能,父母应该避免让这种事情的发生,移除有可能导致分心的东西


比方说,如果孩子准备睡觉了,如果孩子在玩玩具,父母可以一起跟孩子收玩具:「玩具要回到它的家睡觉去了,我们也要睡觉了,我们一起来收玩具吧!」;如果孩子在做其他东西,父母可以先把玩具收好,让孩子在去睡觉的过程中不要被玩具或其他东西吸引住。


另外,父母也可以试图把应该做的事情变得更有趣,比如可以在刷牙的时候唱歌,或者通过比拼速度的形式来激励孩子去做这些对他们「无聊」的事情


结尾一下


其实,最没有用的方法就是催孩子快一点或威胁孩子,这样反而可能让孩子产生抵抗情绪而故意磨蹭。


孩子拖拖拉拉其实是多方面的原因,磨蹭只是一个大人看到的结果而已,大多数孩子其实并不是故意磨蹭的。



通过试图理解孩子,通过以孩子的视角看世界,通过减少对孩子的不合理期望,父母可以更容易的找到「拖拉」的原因,继而通过提前告知、多次提醒、使用沙漏、给出额外时间、多次练习、甚至唱歌比拼的技巧来帮助孩子更快地完成事情。


参考文献


Leber AB, Turk-Browne NB, Chun MM. Neural predictors of moment-to-moment fluctuations in cognitive flexibility.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8;105(36):13592–13597. doi:10.1073/pnas.0805423105

Morton JB, Bosma R, Ansari D. Age-related changes in brain activation associated with dimensional shifts of attention: an fMRI study. Neuroimage. 2009;46(1):249–256. doi:10.1016/j.neuroimage.2009.01.037

Yerys BE, Munakata Y. When labels hurt but novelty helps: children's perseveration and flexibility in a card-sorting task. Child Dev. 2006;77(6):1589–1607. doi:10.1111/j.1467-8624.2006.00961.x

Loftus G.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15th Ed.). 2009; Chapter 3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aring for Your Baby and Young Child, 6th Edition: Birth to Age 5. 2014. ISBN 978-0-553-39382-8.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