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者们真的都是宝藏,今天的话题来自于2个学习群几个月前关于择校话题开了个“辩论赛”,围绕“选好老师VS选名校”进行。


他们当时就是在微信群里大段大段打字来表达自己观点的,真的十分精彩。


我知道当时建群之初,他们有很严格的群规,其中一条就是需要整段打字表达自己观点,防止表达随意性带来的刷屏。


我听群友分享,一开始的确觉得很严苛,但坚持一段时间后真的发现表达和思考都有了质的飞跃。


那么就来看看这群成长型父母的观点吧,希望这些思辨和多元思考角度,也能给你们一些新的视角。


当时的辩论真的很长,之所以我才分享给大家,就是因为整理花了很多时间。


以下是辩论赛的“精华集锦”:


正方支持好老师


A妈妈


主要观点:


①名校效应正在降低,“家门口都是好学校”的主流思想变化。


②好老师是孩子的领路人,应对叛逆期、青春期,我们都是过来人,都有经历。


③现在升学靠面试,好学校可以作为名片,孩子整体的素质能力才是核心。


辩论内容:


首先定义一下学校,我理解的学校是从小学开始的,幼儿园还是保育方向为主。那么好的学校的确是可以给孩子作为一个“名片”


可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升初是面试的,“简历”“名片”是被打压的地下工作,从面试上看还是看这个孩子的整体素质能力,中考、高考,更是看成绩+面试,也就是现在名校效应逐步降低。


“家门口都是好学校”是主流思想,政策是集团化办学,片区教育质量平均是未来的趋势。



那么,如果学校的背书效应逐渐降低,更重要的就是从校长,办学人创校人的理念,落地的专业教师团队师资力量的动态变化来的更为重要了。


老师对孩子的重要性,我们都是过来人,青春期的躁动, 叛逆期的变扭,如果有好的老师有紧有松,做真正的领路人,不是当年懵懂的我们嘴上说着无所谓,心里最为期待的吗?


更为重要的是,就算这个学校再好,照顾其他孩子再好,可是我的孩子就是那一个,因此,把选择的重心,放在会对“我的孩子”更更为上心的那个老师,不才是更为重要的吗?


B妈妈


主要观点:


①当下和未来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热爱、自信、好奇、与人合作这些品质是未来孩子的优势所在,这些是在好老师的带领下培养出来的。


②教育体制改革缓慢,好学校是既得利益者,改革空间小。


③好学校的好老师在体制框架下很难放手施展。


辩论内容:


以终为始的思路来考虑这个问题,我会思考我想要培养怎么样的孩子,到底是好学校还是好老师能更好的培养出这些优秀品质的孩子。



⑴先说说当下和未来的环境:


在80-90后的经历来看,高考/知识/学历改变命运这句话是成立的。


可是,时代是在不断改变的,近几年很火的人工智能或许即将到来,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我们孩子面对的世界运行模式一定跟现在不同,机械化、不需要大量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工作一定会面临困境。


激情、热爱、自信、好奇、与人合作这些品质反而是人类相比人工智能的优势所在。


那么这些品质是在好学校里还是好老师带领下更好的培养出来呢?



⑵下面说说教育体制问题:


教育改革这么多年,进展还是缓慢,原因很多:


第一,城市里的学校,尤其是好学校是现有管理体制和利益格局下的既得利益者,会想方设法尽量保住自己在现有体系中的位置,所以改革的空间很小。


第二,好的公立学校大都是大班大校(仅限我居住附近的学校)。大规模学校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就像大公司每个员工都有特定的工作内容,老师也是比较精细分工的。



⑶最后说说好学校有好老师问题:


好学校的好老师在体制框架下很难放手施展。


我在一本叫《变量》的书里读到,有一个留守儿童学校,作者认为中国教育理念最先进小学不是北京或上海的名校,而是四川广元山区的范家小学。


学校对孩子们有哪些要求呢?学生要有阅读的爱好,能写一手漂亮的字,能流利地朗读,能当众表达自己的想法,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形成爱清洁的卫生习惯,有两项体育爱好,一项艺术爱好。最后才是:课业发展良好。


老师身兼数职,无意间践行了项目式教学,他们会带着孩子做沙拉,做酸菜鱼,调查村子里的一口老井到底在哪⼉,参观水电站,到山上采蘑菇和草药。


C妈妈


主要观点:


① 名校的优越感让孩子的内驱力下降,逼着孩子获得好成绩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


②好老师让孩子爱上学,对学习有兴趣


③学习是一生的事,厚积薄发对孩子后期有很大作用。


辩论内容:


我之前的观念是选择好学校,后来有天看了本书,我突然会去思考,如果我给孩子选择了名校,各种优越的环境和师资力量。


他会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对于学习的内驱力不是很强,那么硬逼着学习,一时的好成绩不代表未来对于社会环境好的适应。



我现在的想法是,小学的时候去一个一般的学校,那里的老师会更多关注孩子本身而非成绩,而这会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未来的憧憬有很好的影响。


让孩子爱上上学,对学习抱有兴趣,这个是我的重点,前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厚积薄发会对孩子后期有很大的作用。


学习是一生的事,我更希望孩子前期落后陪跑,去享受跑步的乐趣,去欣赏沿途的风景,当他找到他喜欢的事能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向前冲,这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反方支持好学校


A妈妈


主要观点:


①名校更容易吸引好老师,名师出高徒


②名校更容易找到积极向上的好伙伴


③名校更容易开拓眼界


④名校有好的背书,成为以后更多社会资源的敲门砖。


辩论内容:


当然选择名校了!从孟母三迁到现在的择校,好的教育在做什么?就是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环境就是孩子的第二任老师,这个虚拟“老师”,和传道授业解惑的实实在在的老师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我认为能力范围内选择名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名校更容易吸引好老师,名师出高徒;


第二,名校更容易找到积极向上的好伙伴,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有机会变得更优秀。


第三,名校更容易开阔眼界名校小伙伴,爱学习,爱思考,而不容易人云亦云是大概率事件,和这样的小伙伴朝夕相处,会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孩子的思路自然就更开阔了。


第四,名校会有好的”背书“,好的背书表面上看” 敲门砖“,这是世俗意义,但为什么这块砖就能成为金砖,是因为它背后有校风校貌,学校文化的积淀。


这种积淀既有文化精神的传统,又有人脉关系的积累。


”名校“背书是金金光闪闪的敲门砖。



B妈妈


主要观点:


①学校的环境影响大于老师的影响。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环境。


②名校有好的老师团队,还有教育理念、教学体系、教案研发和硬件设施、社会资源。


③好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扛不起时代和教育理念更新的责任。没有学校支持,社会资源链接,好老师也开发不出适合新时代学生的教育学案。


④名校有体系支撑整个学生的教学质量,不依赖某个好老师也能转动。



辩论内容:


我果断一定以及肯定选择名校!!对于孩子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环境,学校的环境影响要大于老师的环境影响。


名校除了老师团队,更重要的还有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案研发和设施硬件、社会资源等等,这些是一名好老师做到极致所无法具备的实力。


选择好的学校,不是选择好的老师、好的同学那么简单,更看重的是它教育理念和研发课程的实力。


如果没有学校支持、社会资源链接,好的老师也开发不出更适合新时代学生的教育学案,只能在已有的教育经验里不断重复使用的结果而已,这显然与成长型思维、与时代脱节。


名师、好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扛不起时代和教育理念更新的责任。


名校之所以名,还有它的体系在支撑整个学生教学质量,我不用依赖某个好老师也能转的动。


如果拿极端案例来说话,虐待同学心理来说话,那好老师的极端新闻也不少,人是会变的,但是体系力量就能撑住、更对学生和家长负责。


C妈妈


主要观点:


①名校,本身就有雄厚的师资,包括校长和好老师。


②生源方面,优秀的学校聚集了优秀的生源,孩子受到周围同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硬件:安全问题:食堂饭菜、空调、空气净化器,给孩子身心一个健康保证。


④平台:提供丰富的活动、比赛和交流,拓宽孩子的视野。


辩论内容:


第⼀,师资方面:好学校里面有好老师,这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不太好的学校里面出现一位好老师,这是小概率事件。


所谓的名校,就是有雄厚的师资来打底的,包括优秀的校长,也包括优秀的老师。



第二,生源方面:我所在的成都,优秀的公立学校都是划片,但是能负担得起高价学区房的父母,最起码也是愿意在孩子教育上投资的父母。私立学校,更是通过各种考试来筛选生源。


名校中的学生,就算不是出类拔萃,至少也是平均水平偏上的。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受到周围同学的潜移默化,是非常有用的。


第三,硬件方面:好的学校也多半拥有雄厚的资金水平。


别的不说,塑胶跑道大概不会是有毒的吧?食堂饭菜应该不会是霉变的吧?雾霾天能给安个空气净化器吧?有空调有投影仪吧?


在国内这样的安全环境下,这也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一种保证啊!


第四,平台方面:优秀的学校,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比赛、交流等等,丰富孩子的兴趣爱好, 拓宽孩子的视野。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真的是很重要的。


最后,拿我自己做例子:我第一年高考的时候,数学成绩非常糟糕,满分150,仅仅考了55分。我当时的高中是在老家第二梯队里的。


第二年复读,去了最好的高中复读,那个数学老师我简直五体投地,第二年我数学考了120多分。


只有好的学校,才能遇见好的老师啊!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