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人的健身圈儿里流行着一句话:自律方可自由。
然而,在第一个14天熬过去之后,就有人开始感叹:梦寐以求的自由来了,似乎并不那么美妙。整天除了吃就是睡,漫无目的,快宅出神经病了。
而放纵的娃也并非想象中那么欢乐,没有户外时间、没有兴趣班,更没有朋友,反而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不爱吃饭、爱发脾气、专注力下降……
每天都要与娃发生N次大战,娃简直倒退得没个人样、不忍直视了。
有妈妈说,娃天性就是贪玩的,做到自律很难呀,所以,找到成因和方法就是我们的第一任务。
正常的作息规律已被打乱
这才是最糟糕的事,原本培养了一学期的作息好习惯,不出3天就被“假期”轻易打败了。
晚上不睡、白天不起、叫醒有起床气,以前娃可不这样啊!
其实,很多孩子晚睡是受大人晚睡晚起作息影响——反正第二天不用早起,干脆就晚睡吧,渐渐就成了熬夜卫冕冠军。
但是!晚睡对娃的危害,你造吗?
首当其冲,就是身高,孩子的身高除了遗传,还有30%取决于外在因素,其中睡眠对身高的影响排名第一,因为在睡眠中会分泌出生长激素,分泌得越多,就越有助于孩子生长。
▼来看下这张图:
一岁之后宝宝的脑垂体很忙,它不会一天24小时都分泌生长激素。它分泌最多的两个时段,分别是21:00-1:00,5:00-7:00,晚上22点前后会到达顶峰,6点左右还有一个小高峰,如果在这两个时间段内,娃没有睡着,或者已经醒来,它也不会继续分泌!
所以想要晚9点就开始有足量的生长激素,8点上床一点也不早啦。
改善方法:坚持按时哄睡
娃是一种永远都玩不够的“生物”,So,大人的主动引导很关键。
但如果客厅里在热热闹闹的嗑瓜子、看电视,想单独把娃按进房间哄睡,基本不可能完成。
所以,家庭成员的作息最好也能适当配合。
不妨在娃进入睡眠程序之前,家庭成员就减少动静,房间的灯光也尽量关闭或调暗,给他营造一种静悄悄的入睡氛围。
大人实在早睡不着的,可以等娃睡安稳之后再起来活动嘛!
我家CC&DD两小只睡着差不多在晚上九点左右,放倒娃,老母亲再开始自己的夜生活,完全不晚啊!!
过度放纵屏幕时间
有时候咱为了偷懒,会和娃用看电视或者玩手机的方式来消遣时间。
数据显示:屏幕时间过长,会影响儿童的大脑结构——每天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超过7个小时的孩子,大脑皮层会变薄。
有人解读,大脑皮层变薄会导致宝宝智力降低和认知能力的下降。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则揭示了其他影响:每天在屏幕上花费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在思考和语言测试方面得分较低。
总体来说,过多的屏幕时间对孩子来说,肯定是有害无益。
所以,控制时间非常重要。
很多妈妈都说,大道理我都懂,可事实却是:
宝宝一看就半天,每次关电视都是场硬仗!
每天都是拉锯战,说好了再看一集,到点关机还是哭!!
我娃为了看电视已经废寝忘食了,再这样下去,他就要废了。
看动画片这件事,本来只是拿来给娃消遣,老母亲也稍微喘口气,但一不小心就变成“请神容易送神难”。
解决方法:寻找替代品+学会巧妙“关机”
想让孩子真正远离电子产品,就要多给他们寻找替代电子设备的东西。
说白了,就是咱们以身作则,主动远离电子产品,和它们竞争。我们可以将看动画片转移到培养专注力的趣味活动,比如陪娃做手工、读绘本、 玩玩具等等。
此外,还有一个终极大招,就是学会巧妙的“关机”。
脑科学研究表明:
当我们人类沉浸于电影或游戏时,我们在精神上处于另一个世界。屏幕对我们的大脑来说是催眠的,光线、声音和图像的节奏使大脑进入流动状态。在这些时刻,我们的大脑会产生多巴胺,这是一种缓解压力和疼痛的神经递质。这种状态让人感觉良好,不想做任何其他事情。
我们当然不希望情况有所改变。
所以,这就是为啥不管大人还是孩子,一看电视就上瘾。
当孩子沉浸其中时,强制且突然的关掉电视,身体中的多巴胺水平会快速下降,没有任何预兆,这确实能在身体中产生一种类似疼痛感的感觉。
虽然你没有真的打他,但是从神经学的角度讲,这就是他的真实感受。
缺少假期规划和约束
超长假期,最富余的就是时间。
平时恨不得每一分钟都不浪费的时间,如今也忍不住大把的挥霍了。
很多人都养成了一醒来已是10点了,刷牙洗脸吃个早饭就中午了,睡个午觉下午结束,一天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去了,你都这样了,娃还能干啥?
但长久的缺乏规划和约束的混乱生活,很容易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会更容易患得患失、乱发脾气。
所以,课代表C妈忍不住向大家喊话了:都清醒一点吧!假期终会结束啊!
解决方法:做好表率,帮娃做规划。
最初放假那几日,我们全家从大到小都在放飞自我。
随着假期延长,反而感觉百无聊赖,CC更是无聊的干啥啥没劲,眼瞅着她烦躁无处发泄。
后来我需要在家云办公,既要工作,又要带娃,除了压榨一部分睡眠获得更多时间,把有限的时间做最有效的规划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没想到正式规划开始后,不仅自己的时间有了,CC也因为生活有条理、可视化,烦躁的心理逐渐平和起来。
人家也提升自己、帮我带娃两不误。
给大家简单分享下CC的一日流程,大概安排是这样的▼:
(一)上午8:00~12:00
①8:00~10:00
起床后洗漱、吃早饭、整理房间;
跟DD一起玩(听小小优趣英文儿歌做操+给DD讲绘本+大运动)。
(大运动基本就是我们抱着弟弟:跟她满屋子你追我赶,或者拿小个头的毛绒玩具跟她对扔互躲,或者吹个气球跟她打过来打过去。)
②10:00~11:30
DD睡觉;
CC自主学习时间约40分钟(写幼儿园停课不停学作业:拼音/数学/识字+听音频故事)。
剩下的时间CC独立玩耍,约50分钟。
(二)中午 11:30 ~13:30
俩娃一起玩耍时间(读绘本+大运动)+午饭时间。
(三)下午13:30 ~ 17:30
大概13:30—4:30 DD午睡。
①13:30 ~14:00, CC跟我躺床上小憩聊天(CC很少午睡);
②14:00~14:50,大人陪玩——安静的动脑游戏50分钟(刷逻辑狗、思维练习册、专注力训练书)或者艺术类游戏(橡皮泥、动力沙、画画)或者读绘本,或者过家家。
③ 14:50 ~15:30 CC自主学习英语时间40分钟 (1-2节励步英语在线课+刷小小优趣英文动画/点读英文绘本)。
剩下的时间CC独立玩耍,约60分钟。
②16:30~17:30
DD醒后,俩娃一起玩(大运动+跟CC一起过家家)。
(四)晚上17:30~20:30
①18:00~19:00
DD傍晚小憩40分钟-1小时;
CC上一节在线课(英语/数学),之后大人陪伴做一个手工游戏或者科学实验。
(人体科学试验——心脏)
② 19:00 ~ 20:30
CC看英文动画片/听儿歌+跟弟弟大运动+全家一起各种玩 。
③ 20 : 30安排入睡
刷牙、洗脸、上厕所、穿睡衣、讲故事、睡觉。
总体来讲,基本就是动-静结合、精细动作-大运动结合、知识思维类-艺术想象类结合、独立玩耍-陪伴玩耍结合。
按照时间划分,一份“平衡”育儿计划表就出炉啦!
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模式也被“同步”的井然有序,我每天安心做事的时间都调整出来不少。
或许,这就是做计划表的魔力。
看完C妈的计划表,你可能发现了,CC有很多独立自主工作(自主学习+自主玩耍)的时间。
关于这一点,C妈也有几句话想说:
跟佛系妈妈不一样,很多鸡娃妈妈害怕孩子作妖和荒废光阴,于是,费劲心力地帮孩子安排学习计划,学习内容,从睁开眼的第一眼到上床睡觉,一秒都不想荒废,娃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而现在每个家庭中,最不缺的,就是人手,每个人都有大把的时间,时刻都能有人在孩子身边“陪玩”。
但是,C妈想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记得给孩子“留白”,让孩子学会“自己玩”。
独立玩耍,会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发现和力量。
会自己玩的孩子,不会日日喊无聊,不会时时发出“谁能陪我玩”的呼唤,他们有自己的目标和节奏,懂得专注一事,不乱于心。
孩子自己玩的时候,是他最可能遇见问题的时候。
他想拿到高柜上的罐子,却够不着;
想吃饼干,手却撕不动袋子……
如果大人在身边会怎样呢?
要玩具?我帮你拿!要吃饼干?我帮开!
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根本不需要孩子去思考如何解决。
那他无形中就被剥夺了去找一个小板凳做台阶,或试着用牙齿撕开的动脑过程。
但如果没人抢着帮忙,就需要孩子自己想办法,创造性地思维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
而且自己玩发现的乐趣,远非父母陪伴能做所及。
一日,我正坐在电脑前敲文章,CC捣鼓她的一筐小头饰,突然她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叫我过去看。
原来她发现了发卡可以吸附在磁钉上(磁钉之前我只带她在磁力板上用过)。
这个发现可把她美坏了,一个下午都在拿着磁钉各种吸,看家里啥物件是铁的。
又一日,她捣鼓自己的化妆箱,翻到了年前我给她买的指甲油,于是像模像样的涂起来(之前都是我帮她)。
现在都技术娴熟到可以给我涂了,精细动作提升迅速:
我想,这就是自己捣鼓着玩的乐趣吧~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里说:
大致而言,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
简而言之,就是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想要看出一个孩子有多优秀,就要看他如何处理一个人的时光。
所以,让孩子学着自己玩会吧,这反而是最高的自由。
相反,一个没有独立玩耍能力的的孩子,是非常令人担忧的,这对今后的的学业、事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父母之爱,也要理性。
长假宅家,你有啥带娃高招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做分享~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