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二胎你认为最难的是什么?照顾老大的情绪,处理俩娃的矛盾,还是妈妈无以言表的内心?
今天的文章来自号里一位二胎妈妈,两个孩子仅相差一岁七个月,养育难度可谓倍增,但她依然积极、阳光地去面对种种。
CC&DD年龄差距大,DD现在又还小,两娃目前是一片岁月静好,她经历着的,是我目前尚未经历过的,看完心有戚戚的同时,又觉得,其实只要父母有所作为,二胎,完全可以成为两个孩子彼此最好的礼物。
乐园失乐?
“呜呜呜,再也不喜欢妈妈了!”
次卧里传来哥哥伤心的哭声和愤怒的大喊。
我想过去,门却反锁了……
上一幕是兄妹两人一起搭积木,原本就各种捣乱的妹妹,最后还是将哥哥辛苦半天搭好的城堡给推倒了。
我刚走到厨房就听到“咚”的一声,不好!头先着地!妹妹大哭起来!
一定是哥哥又推倒了妹妹……
我一把抱起妹妹,顾不得愤怒的哥哥和散落一地的积木,只是看了他一眼,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哥哥就跑走了。
我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也记不清每次都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伤心,但清楚的记得我曾给那个房间起名叫“果果乐园”,如今却成了老大的避风港,装满了他的委屈与愤怒,也装满了我的愧疚。
一次妹妹睡着后,哥哥凑到跟前亲了我一口,说:
“妈妈,你喜欢我吗?”
“喜欢,当然喜欢,妈妈非常爱果果!”
“那等妹妹睡着的时候,你能多抱抱我吗?”
……
我瞬间泪目,没有再说话,只是紧紧地抱住了他。
那种感觉,叫愧疚。
喜,欢,妈妈
这种特殊的情感何止出现在哥哥身上?
“然然,爸爸带你去外边玩滑梯、荡秋千!”
“哇……不要!不去!找妈妈!妈妈……”
前一秒我还抱着妹妹正陪哥哥玩,后一秒哥哥因为玩具坏了不开心找抱抱,妹妹不让哥哥来,张牙舞爪,哥哥偏要上,直接挂在我脖子上!
“争妈大战”再次上演!
妹妹是声音大的那个,却不是总赢的那个。每次争夺或哭闹,因为哥哥更“难缠”,而妹妹更容易被转移注意力,最常见的结局就是妹妹被抱走,不得不把妈妈让给哥哥。
妹妹大概一周六七个月时,正在喝奶的她突然跟我说:
“*@#妈妈!”由于年纪小说不太清,便确认:“什么?”“*@#妈妈!”“什么?”
反复几次之后终于听懂了:“喜,欢,妈妈!”
那一刻,心头一酸,眼泪就出来了。
除了愧疚,没有什么能够表达我当时的心情。
孩子才这么小,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就会主动表达对妈妈的爱,可见她是多么渴慕与向往被妈妈的爱包围。
愧疚,如影随形
老大一个人的悠闲与不争已经不在了,我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无微不至的去照顾,他必须经历这种痛苦与委屈,去适应一个手足的到来!
老二一出生就从未享受过专宠,各种事情通常都要排在后面,除了听爸爸妈妈的话还要听哥哥的话!
这几乎是每一位二胎家庭最常见的状态,尤其是相差年龄比较少的。
各样矛盾的背后,是我无以言表的愧疚与亏欠,如影随形。
因为不能分身,因为无法两全。
明明非常努力,却常常顾此失彼,甚至连自己的愧疚都无法安慰。
我,到底该怎么办?
二胎的爱,不是缩减,是扩容
难道愧疚之感要终极一生吗?
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愧疚是把双刃剑,陷在里面它就是无底洞,你永远觉得对不起孩子,也永远做不好自己;然而,愧疚又并非坏事,你会看到孩子失去的,又会给予他们更多。
所以说,二胎的爱,不是缩减,是扩容。
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只拿出30%的精力去学习育儿知识,二胎后我拿出了50%的精力,不仅能够教养好孩子们,也提升和丰富了自己。
爸爸也有了改变,一个孩子的时候,基本是他“玩”孩子,二胎后不仅能够陪孩子玩,还可以给娃冲奶、哄睡、做家务……秒变全能奶爸,二胎后才真正成了爹,把自己都惊艳了。
最最重要的是,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多得到了一份爱:来自妹妹!
愧疚的另一面是幸福:
妹妹打小就是个贴心小棉袄,看到爸爸下班回家会赶忙拿拖鞋:“爸爸换鞋!”
午睡醒来看到我穿了新件衣服,眼睛一亮:“妈妈好看!妈妈好看!”
吃东西从来不会忘了哥哥:“给哥哥拿,给哥哥!”……
失去的另一面是得到:
那个看似经常闹气,给哥哥捣乱,抢玩具、抢画笔、抢妈妈的小妹妹,原来是个不错的小跟班儿,超级崇拜哥哥。哥哥说:“然然,把三角龙拿过来、把挖掘机放到我们的小屋里……”妹妹总是屁颠儿屁颠儿的去,而且乐此不疲~
“我们一起开车吧!我们来玩捉迷藏~”比起爸爸妈妈来,哥哥更愿意和妹妹玩。
妹妹也是一样,哥哥给洗脚时,她格外安静;哥哥陪喝奶时,她喝得更快;哥哥给讲故事,她听得很认真。出去玩,妹妹会说:“哥哥拉拉手~”哥哥会对别人说:“这是我的妹妹,你们谁都不能欺负她!”……
家庭里的每个成员都很享受这份扩容的爱,虽然有辛苦有眼泪,但也有更多欢乐和幸福。
妈妈这样做,手足关系更融洽
其实,愧疚之所以有,撇开情感更具体的来看,是矛盾的存在: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曾经有一项手足互动的研究,研究者通过统计数据发现:2岁到4岁间的小朋友,每小时会闹矛盾6-7次;年龄稍大的孩子会少一些,例如4岁至7岁的孩子,每小时闹矛盾3-4次。
如此之频繁,二胎爸妈到底该怎么做?又如何减少或避免?
我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这点非常适合二宝刚刚出生的家庭,各种手忙脚乱,偶尔忽略大宝也在所难免。
如果此时孩子发出不满的声音,再着急也不要说:“你都当哥哥了,能不能懂事点!”这类的话去抑制孩子的情绪。
这样会造成孩子认为“懂事”就是“委屈自己”的假象,应该首先表示“理解”,让他知道你明白他的需求;其次向孩子示弱,比如:“妈妈照顾妹妹忙不过来了,你是哥哥,帮妈妈拿个纸尿裤吧!”
树立彼此的形象,产生共情
父母一定不要在一个孩子面前说另一个孩子的不好,而是要树立彼此形象,即便是哪个真的做错了什么,也要给孩子留有空间,单独进行教育。
要多夸奖对方:“哥哥对妹妹多好啊,帮妹妹穿鞋子,给妹妹讲故事。”“妹妹非常喜欢哥哥,常常把好吃的给哥哥留一份。”
渐渐的老二就会对老大产生依赖和信任,老大也有责任感,不仅觉得自己有能力,而且也愿意照顾老二。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孩子产生共情,感情自然越来越好。
建立并尊重孩子的物品所有权
这一点绝对是防止矛盾产生的一个很直接的方法。
父母要引导孩子(尤其是4岁以下)对物品所有权有正确的认识,比如将绘本、玩具、用品等进行划分,让孩子清晰的知道,什么东西属于谁。
并且,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尊重这个权利,比如哥哥想玩妹妹的玩具,不能因为是哥哥身份(或者这个玩具曾经属于他)就直接拿,而是要询问妹妹是否愿意;父母也不能因为妹妹正在哭闹,就强迫哥哥将自己的玩具让出来,一样要征求老大的意见。
鼓励分享、有序玩耍
当然,过于强调物权,会不利于孩子人际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很多玩具、物品是共用的,那么就要鼓励孩子学习分享,但前提是心甘情愿,不能强迫,否则不仅会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和信任感,还会招来手足间的怨恨。
此外还可以遵循“先到先用,排队玩耍”等原则,从小给孩子培养秩序感。
处理矛盾,让孩子自己来解决
上面主要是针对父母对孩子的日常引导,然而,一旦真正发生冲突,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孩子自己来解决。
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有研究发现,父母的介入虽然能够很快解决冲突,但作用不长久。
正确的方法是,父母先当旁观者,在不发生危险或事故的前提下,尽量带着耐心让孩子们自己解决。这个过程他们可能会花很长时间,然而一旦找到解决的方法,同样的矛盾基本不会再有。
随着我和爸爸的耐心引导,孩子们也在不断成长。如今,哥哥已经入园半年,妹妹也马上两周岁,相比之前已经和谐很多:
哥哥把自己关起来的次数越来越少:再遇到妹妹抢玩具,他会拿另一个玩具过来换,“妹妹,你玩这个好吗?这个可以唱歌还能跳舞呢!”或者遇上妹妹捣乱,他会慢慢地讲道理:“妹妹,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看,你玩的时候我给你捣乱你也很不开心对不对?”而不再是动手打她。
妹妹乐于分享的时候越来越多:哥哥刚刚放学回来时,她不会抢妈妈,虽然不说但她知道哥哥上学一天,肯定想妈妈了;捣乱次数也变少了,更多时候她会自己玩或者申请加入哥哥。
你会发现:二胎的家庭,还在很小的年纪孩子们就学会了等待、合作、分享、担当、包容、处理问题、关注他人……
的确,这是二胎家庭孩子每天的必修课,也深深影响着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技巧。独生子女没有竞争,但却无法回避成年后的竞争,二胎家庭每天学习分享与合作,却能绵延一生。
回头再看,那些成长道路上的小矛盾,在时间的洗礼中早已升华为手足情深;那些如影随形的愧疚,也已成为孩子们无可取代的能力!
还有什么是不值得的呢?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