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开放后,但凡是个妈,想必都被催过再生一个。


除了二胎的生养问题,老大的接受程度也是需要考虑的。


很多家庭都仅凭着自己的想象以为,生二胎是给老大生个伴儿。


但许多老大在被问道:“想不想要个弟弟或妹妹”时,人家的回答可能是“不要!”。


理由,也是可想而知,痛失一半的宠爱。


许多二胎家庭中的老大,会因为有了老二而紧张、焦虑、缺乏安全感。


可能开始小宝出生时,大宝也很兴奋,觉得特别稀罕好玩,但慢慢的他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忽视,觉得父母的爱被夺走,便会变得不安,便开始排斥小宝。


种种行为,无非是在发出信号:请多关心我,请多陪陪我。


所以很多想要二胎的家庭还是要根据老大的反应,看“脸色”“行事”,提前进行心理建设。


当我还在纠结要不要二胎的时候,CC的心理建设就已经开始了。


比如在看小猪佩奇的动画片时,就会指给CC看:


“佩奇爱弟弟乔治,爸爸妈妈爱佩奇,也爱乔治!”

“CC喜欢小表弟吗?”“和小表弟在一起是不是也很幸福?”


通过孩子喜欢的动画片人物结合实际生活慢慢的去引导孩子,让她知道有了弟弟妹妹之后,爸爸妈妈仍然是爱他的,帮她把最初的心理防备,变成心理预期。


决定要二胎后,我就开始筹备了很多绘本,来让CC期待手足相处。


不要叫我小心机哦,哈哈哈。


所以才有了眼前如此短暂的岁月静好、其乐融融的画面。



绘本更容易帮助我们触及孩子内心的紧张和焦虑,对孩子的认知和疏导,具备很好的陪伴与安抚作用。


所以,你们一直催我整理的,二胎书单来啦!


二胎家庭主要会经历的3个主要阶段:


怀二胎期间,老大会敏感的发现妈妈跟之前不一样了。


为什么妈妈怀了小弟弟/小妹妹之后不能抱我了?

为什么我在妈妈身边跑闹的时候,总是叫我小心?


所以孕期这个阶段,主要是让老大理解妈妈怀孕这件事。


生命的起源和孕育会让老大了解:老二是和自己一样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的,现在弟弟/妹妹经历的,他也曾经历过,并没有什么特殊的。


《妈妈的魔法肚子》



晚上睡觉前,爸爸悄悄告诉阿布他马上就要当哥哥了,而小宝宝就在妈妈的魔法肚子里。


阿布对魔法肚子充满了好奇,他决定当一名小小观察员,每天都观察妈妈的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肚子里的小宝宝带来的变化越来越多,惊喜也越来越多了,他开始期待与宝宝见面的那一天。



这本书满足孩子对妈妈肚子的好奇心,同时引导家庭呵护大宝的心理体验。


《小凯的家不一样了》



一大早爸爸就出门了,去接妈妈回来,临走时他说:“家里就要变得不一样了。”


爸爸指的是这个吗?还是……那个呢?小凯搞不懂。


外面所有的东西,都还是老样子吧?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



小凯跑回家,躲进自己的房间。


关上房门,把灯也关掉。


当房门被打开的时候,灯光照进来,小凯看到——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小宝宝。


“嗨,宝贝儿。”妈妈说。



这本书展现的是一个家庭在迎接新生命时,小男孩的内心世界,迷惑、恐惧、不安,这不正是大宝对于二宝出生,所产生的期待和恐惧吗?




《妈妈肚子里有房子》


妈妈肚里有座房,有个宝宝里面藏。

是妹妹,是弟弟?

这个秘密无人知。




爸爸谈起那座房,说我也曾住那里。

不过那时我太小,根本没有啥印象。



这本书从儿童视角出发,让大宝知道,妈妈的肚子里有个温暖的房子,帮助孩子意识到爱的内涵和真正的意义。


有爸爸坚实的陪伴、妈妈的辛苦日常、小孩子小大人似的举动……


整个故事读下来爱意暖暖。


《小弟弟要来了》



今天妈妈告诉我,我们在等待一个小弟弟。


可是,最近妈妈变得有点奇怪,她总是喜欢大声唱歌,而且特别爱吃南瓜!


她吃了好多好多南瓜!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梦见妈妈生了一个“南瓜头”弟弟,就像万圣节的南瓜灯一样,脑袋里面是空空的……


我要做一个拯救弟弟的计划(Plan)。



于是,我在家里弄出一些声音给他听,教给小弟弟一些比较复杂的词语。


直到那一天,小弟弟出生了,他冲着我微笑。



小宝出生后,他们好像更爱弟弟妹妹,不爱我了。


为什么大家都来看小妹妹?

为什么看着小弟弟总是笑,而看我就不会?

为什么妹妹睡觉有人陪,我没有?


当家里有小宝时,大宝的世界也因此改变了。


全家的精力可能会放在照顾新生儿上,老大可能会感到被忽视。他们觉得自己在爸妈心目中的地位被取代了,自己的需求也被排在了后面。


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几个绘本故事,让大宝感受来自父母的安全感和爱。


《Waiting for Baby》、《My New Baby》



这本书描述的是家庭成员到来,大宝异常兴奋,但各种情况也非常具有挑战。


婴儿闻起来是什么味道的?

什么时候会走路?

什么时候睡觉?


大宝心里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这套绘本来寻找答案。


《我当大姐姐了》、《我当大哥哥了》



作者将孩子刚当上哥哥姐姐的心情精准地刻画出来,并且将道理蕴含在有趣故事中,比说教更容易被小孩所接受。


我有了一个小弟弟,他的名字叫丹尼尔,一切都不一样了。



所有人都在照顾丹尼尔,给他带礼物,我感觉他们已经把我忘了。

一天早上,我让妈妈帮我拿盛麦片的碗。

但是,妈妈正忙着给丹尼尔喂奶。



弟弟吃饱后,妈妈拿来专用的碗和绿色的茶壶,当我自己把牛奶倒在麦片上,我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而且确实喜欢长大的感觉。



爸爸给丹尼尔换尿布时,我冲着丹尼尔做鬼脸,帮着奶奶烤饼干。

丹尼尔帮不上多大的忙,因为他还是个小宝宝。

但是,我能帮上忙,因为我现在是个大姐姐了。



《彼得的椅子》


彼得把手臂尽量往上伸,好了,高高的积木房子搭好了。



“啪啦!”

“嘘”妈妈说:“以后你可得小声点玩,别忘了,我们家里有个小宝宝呢。”

彼得往妹妹苏西德房间里瞧,妈妈正在摇篮旁边,忙东忙西的。

但是,妹妹睡的摇篮是自己的,妹妹的高脚椅也是自己的。



“我们离家出走吧!威利”彼得对小狗说:“我们还要带着我的蓝椅子、玩具鳄鱼和我小时候的照片一块儿走。”



最后,爸爸妈妈通过细节行动,让大宝感受到温暖和爱,彼得和爸爸一起为刚出生的妹妹粉刷小椅子,其实这种参与进来的爱是温暖的。



《一点点》



小南家的小宝宝出生了。因为忙着照顾小宝宝,所以小南要一点点地学着长大独立。

自己换衣服、倒牛奶、绑头发、荡秋千……

虽然有好多事都是第一次做,不过好像都有“一点点儿”成功了呢。



从公园回来的小南有点困了:“妈妈,你抱我一下下好吗?”

妈妈问:“只要一下下?”

“嗯,一下下就好了。”

“可是妈妈不想只抱一下下呀。妈妈想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可以吗?”



这本书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从来都不曾变过,即使有了第二个孩子,妈妈也不会减少对你的爱。


我要跟弟弟妹妹和平相处,手足共同成长才是最宝贵的。


大宝和小宝成长起来,两个孩子可能会有一些矛盾,减少老大和老二之间的冲突和竞争,让他们和睦相处,就是关注的重点。


为什么这个玩具我要分享给妹妹?

为什么弟弟总是跟着我学?

为什么妹妹可以吃奶嘴,我不可以?


《弟弟是个烦人精》



弟弟出生的那个晚上,爸爸把小女孩送到了外婆家,并告诉她,“你要当姐姐了。”可她根本就不想当姐姐! 


爸爸把小女孩接回家时,她看到了那个小宝宝,她觉得小宝宝一点都不好玩。


小宝宝什么都不会做、挤占了她的卧室、朝她身上扔东西、抢占了爸爸妈妈陪伴她的时间,甚至把汽车钥匙丢进马桶,害得她没办法去参加本尼的生日会……



小女孩要求妈妈换一个乖宝宝回来,但是妈妈不同意,于是她忍无可忍地喊道:“弟弟是个烦人精!”



等弟弟大一些,她发现可以教他一些东西,也可以跟他一起过家家,突然觉得:“有个弟弟也挺好”。



《嘘,弟弟在睡觉》



这本书是我后来买的,因为CC这个祖传的大嗓门实在太吵了,总是不经意间吓得DD一颤,还是让绘本搞定她吧。


告诉小丑说,你不要嬉笑了;

告诉士兵说,你们不要打仗了;

告诉老虎说,不要大声叫啦;



这本书,从老大的角度展开想象,让孩子们在想象的世界里,学会配合二宝的睡觉时间,做个懂事的哥哥、姐姐。


《跟屁虫》



《跟屁虫》就是兄弟姐妹间真实写照,绘本中妹妹完全是个跟屁虫,哥哥做什么,她都跟着做,不管适不适合,不管结果如何,妹妹都会跟着做。


我蹦,妹妹也蹦。



我说再来一碗,妹妹也说再来一碗。



虽然“妹妹真是一个跟屁虫”这句看似抱怨的语言,说很“烦人”,但是生活中,大宝对二宝的关怀和照顾,总是充满暖暖的爱。



《你们都是我的最爱》



这本书是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的姊妹篇。


这本书给孩子一个肯定和鼓励:你就是你,你有你的特色,爸爸妈妈爱你,因为你是他们的孩子。


这种“爱的保证”在孩子成长中是最重要和最可贵的,它让孩子安心自信的在爱中成长。


书中的熊爹地和熊妈咪每天都告诉熊宝贝“你们是世界上最棒的熊宝宝”。

但有一天,小熊宝宝开始好奇,到底爹地和妈咪最喜欢谁呢?

他们不可能都是爸爸和妈妈的最爱呀...



渐渐地老大、老二、老三都开始担心,妈妈到底最喜欢哪一个呢?谁才是最爱!



最后,熊爹地和熊妈咪告诉熊宝贝们:“你们全都是我的最爱!”



其实,关于对大宝难以接受,甚至说出:“要是有小弟弟的话,我就离家出走”类似这样不懂事的话,他们只是需要时间去消化、去接受、去成长、去感受。


这些二胎的绘本不仅是对大宝提前的心理建设,接受二宝的到来,更是给爸爸妈妈的一个通道,更近距离的了解老大的心理活动。


就像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曾说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就好像一个杯子,需要不断蓄水。”


有了老二,也不要忘记给老大的杯子蓄水哦。


多一个孩子,只会增加妈妈爱的厚度,不是对另一个变薄。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