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几个月,一场疫情让平时常见的口罩变成了最紧俏的商品,各类消毒产品也几近脱销。于是乎,又一神器火了——免洗洗手液。
随身携带一瓶小小的免洗洗手液,带娃出去溜达,“噗嗤”一下,不用冲洗,娃的两只小手一搓,不仅方便还能消毒杀菌,简直成了带娃出游的必备神器,更是懒癌患者的福音。
作为普通洗手液的升级版,免洗洗手液已经在日本以及欧美地区早就流行多年。这里,也有宝妈要问了:
这和普通洗手液有啥区别?不就洗个手嘛,这还能玩出花样来?
由此,室外、公交、地铁等不少公共场合,免洗洗手液成了宝宝安心、妈妈放心的必备良器。
免洗洗手液怎么挑选
不少商家都将自家免洗洗手液的卖点加上了“抗菌”“抗病毒“等字样,但实际上,大多数的洗手液宣称的抗病毒成分都只有抗菌效果,并不能消灭病毒。
那到底应该怎么选呢?
看成分分类,大致可以分含酒精类、含氯类、植物类、中药类。
此前,国家卫健委明确指出(如上图)。
毫无疑问,免洗洗手液最常见的杀菌消毒成分是酒精,同样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果的免洗洗手液也是酒精类。所以首选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手液。至于作用的好坏看浓度,最好选酒精含量在60%-80%的免洗洗手液。有心的宝妈还可以看下包装盒,从功能上看,有“卫消证字”的洗手液在杀菌抑菌方面的功效比“卫妆准字”更胜一筹。
免洗洗手液不能替代用传统清洁产品
事实上,免洗洗手液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酒精浓度不够的免洗洗手液无法起到杀菌作用;就算酒精浓度达标了,但它除了消毒,并没有去污的作用,在清洁力度上并不能完全替代用肥皂、普通洗手液等传统清洁产品+在流水下好好洗手的效果。
所以,宝宝玩的满手是泥、污渍的时候,酒精的效果还不如水洗的效果强。除非你能接受喷完免洗洗手液后,手上仍旧是酒精混合尘土的事实。这时候呀,宝宝用小手吃东西,还是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呢。
而且,过于依赖免洗洗手液,酒精挥发让皮肤越洗越干,有可能让宝宝手部皮肤屏障受损,甚至干裂、瘙痒、湿疹等都会缠上宝宝娇嫩的肌肤。
最后,敲敲小黑板划重点:
免洗洗手液运用不当,对宝宝来说就是毒药!
比如草莓味、柠檬味……添加了这些成分,免洗洗手液会变得非常好闻,宝宝以为是什么好东西呢,无意间嘬那么一小口,也可能出现头晕、头痛、呕吐、嗜睡等症状,情况严重就会酒精中毒。
美国毒物控制中心协会(AAPCC)有数据显示,超10万+的宝宝因为它而中毒,其中90%都是5岁以下的孩子。
不仅如此,这个所谓的“神器”还分分钟会着火!因为酒精这种东西,浓度在35%以上的时候,就可以被点燃。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节目组曾报道用免洗洗手液进行了点燃实验,结果,免洗洗手液真的一点就着!
因此在使用这类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之后,不要马上靠近明火,也不要直接将酒精喷洒在电器、厨房等地方,避免发生意外。
流动水+洗手液/香皂洗手最靠谱
人体本身有很多细菌,无论是肠道里面还是皮肤表面。但这些病菌只有在过分繁殖的情况下才会导致疾病。
不是特殊时期,宝妈们也没必要谈菌色变,不需要特意用酒精杀菌消毒。
那么,时光倒转,退回到洗手液出现前,大家最熟悉的不就是肥皂洗手么,虽然没有直接的消毒杀菌功能,但可以彻底清除皮肤上细微缝隙中的污垢,而且肥皂的不良反应很少,对皮肤不会有太大的损伤。
可见,免洗洗手液只是应急之计,最佳选择还是流动水+洗手液/香皂的组合
而且,相比“用什么洗手”,“怎么洗手”才是预防疾病的关键哪。
来来来,宝妈们带上宝宝,跟着小南一起做起来:打开水龙头,用流动的清水冲湿手部后,打上洗手液或肥皂,然后揉搓手掌、手背、指缝、手指、指甲缝、手腕及手臂,让宝宝跟着一起数数,1、2、3......数到至少 20 秒,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好了,洗手也是门精细活,你家宝宝学会了吗?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