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当了妈,我每年母亲节的愿望就是有一天不当妈,把娃交给孩儿他爹!


等等,C妈你确定把娃交给那个不靠谱的爹?



要论吐槽爸爸带娃的行径,那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不信你看大家的留言:


@父爱如山,一动不动。每次哄娃睡觉,娃还没睡着,就听见他的震天鼾声了。


@娃爸吃饭、睡觉、上厕所手机从来不离手,就算是偶尔带娃,也是带娃一块看手机。真怀疑手机才是他亲生的。


@做家务、带娃都是我一个人,老公每天在家呼风唤雨就跟个大爷似的,有一次忍不住说他不知道帮忙带娃,结果老先生来一句:你见过哪个大男人天天在家带孩子?(快拿出我30米长的大刀)


最后,大家一致得出结论,男人天生就不会带娃,让他们带娃除非你有强大的内心,接受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突发状况。


爸爸带娃,活着就好


在家庭中,爸爸们一直被贴着“不靠谱”、“猪队友”的标签,不爱带娃、不分担家务、笨手笨脚,被各位宝妈评为“史上最没用的母婴产品”,没有之一。


坊间流传着一句话:爸爸带娃,活着就好


当爸爸了,好开心,赶快拍照发朋友圈,耶~


Baby: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痛。 



下雨了带娃出门溜溜弯,呼吸新鲜空气。


孩子:我太难了~



冬日里一起打雪仗,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


和爸爸一起打雪仗,更是孩子们期盼的活动,只不过……嘻嘻~儿砸,看招!



说好的做彼此的守护天使呢~


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宝爸


正是由于爸爸们的种种“别出心裁”的举动,所以,我们戏称娃他爸为猪队友——正事指望不上,帮倒忙倒是一顶一的好手。 


可是为什么在婚姻中本应该独当一面,为妻子和孩子撑起一片天的丈夫,却成了育儿过程中最大的“闲置品”呢?


第一个原因,自然是某些老父亲的甩锅。



各种各样的苦衷,都成了他们的挡箭牌。


1、男主外女主内,“我负责赚钱养家,老婆负责育儿带娃,这样分工多么明确”,而且中年男银被生活和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哪有精力带孩子?


2、“老婆、老人都能带孩子,又不差我一个人”,她们一个比一个懂得多,我专业知识储备不够,“远观”还行,上手就算了吧~


这类思想觉悟太低的老父亲,直接跳去第3条吧!


第二个原因,正是妈妈自己。


很多爸爸就算参与带娃,却很少单独陪玩,身边总有个“阴魂不散”的老妈子,并时不时收到“亲切关怀”:


爸爸给娃喂个水,咱有话说:这太烫啊,不是跟你说了滴在手背上试试吗?(事实上,娃哪有那么娇气,而且自己有时候也没有那么精准。)


爸爸为了安抚娃,拿个棒棒糖,咱又有话说了:你怎么能用物质奖励转移她的注意力呢?(完全忘了,上次自己着急出门,娃不肯走,也说要给人家买冰淇淋了。)


娃无理取闹,爸爸吼孩子,那更是要了亲娘的老命:你怎么回事,吼她有用吗?不知道打骂是最无能的教育吗?不知道共情和正面管教吗?(事实上却忘了, 自己急的时候吼得更大声。)


因为娃是咱生的,咱奶的,咱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


而且在养育过程中,确实妈妈学习到了更多的育儿知识。


所以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们总有种压倒性的优越感。


而在妈妈强势干扰下,爸爸的陪伴功力可能只能发挥出3成,而且大家的体验感都不好。


对爸爸来说,陪孩子还处处受指责,太打击积极性;


对娃来说,爸爸像个傀儡,任由妈妈摆布,行的也是妈妈那一套,没意思;


对咱自己来说,他看个孩子,咱还得在旁边指挥,还不如自己来!


所以,慢慢地爸爸就被边缘化,即便是陪伴,也多出几分顾忌。



父亲的参与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亲的角色真的是可有可无吗?


当然不是!


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的Kyle Dean Pruett博士说:8周大的婴儿就可以分辨男性和女性,几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在学习怎么与两性相处。


在成长过程父亲参与度越高,孩子往往智商越高,越有自信,也更优秀,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看似粗线条的父亲,可以给孩子提供不一样的成长养分。


缓解母子之间的紧张氛围


跟围着孩子转的妈妈相比,忙碌的爸爸也有自身优势。


那就是他不必随时面对淘气的孩子,也就是传说中的“距离产生美”。


所以,当爸爸的不妨借机扮演好家庭氛围的“平衡器”,当妻子和孩子之间气氛紧张时,打个圆场,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


五一假期的某天,我刚大扫除完,CC就开始满屋跑,搞得乌烟瘴气。


我这个恨呐!刚要发作,C爸回来了。


看着家里乱糟糟的样子和我俩之间紧张的氛围,他先是跟CC说了一句:“你这小丫头,怕不是想把咱家屋顶掀了。”


又转过身来对我晃了晃手里的东西:“老婆看我给你买的奶茶,赶紧去喝,接下来看我大显身手吧,来CC跟爸爸一起。”


我跟CC之间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一下子就被化解了。



扮演性别角色,培养性别意识


父亲的角色之所以重要,在于他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相处2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会更像小男子汉,而女孩也更懂得如何与异性相处。


对于女孩来说,她们对异性的认识,是从第一个爱他的男性,也就是父亲开始的。


如果成长过程中跟父亲没有良好的互动,之后跟异性交往就可能出现偏差。


研究父女关系数十年的琳达尼尔森博士曾说:父亲的鼓励会帮女儿建立自信,从父亲身上得到足够肯定和认可的孩子,就不会拼命想从其他男性那里寻求价值感。


好的父女关系传递给女儿的信息是:即便没有男人,女性也能使自己快乐——你自己就已经足够完整。相反,一个缺乏父爱的孩子,会永远想要填补这一部分空缺,到了青春期她们更容易早恋。



而对于男孩,父亲可以让他们找到角色认同。


当身边大部分抚养者都是女性角色的时候,男孩很容易出现男性性格的缺失,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娘”,因为妈妈会下意识用女性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但如果你养了一匹野马,就该给他一片草原,而不是把他养成温顺的绵羊。


有些东西只有父亲可以给到,这些都是妈妈和老人们无法替代的。


夫妻同心,育儿不累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人在社交关系的发展上有两个方向,一是亲密性,二是独立性


培养亲密性方面,母亲具有天然的优势;独立性方面,父亲具有天然的优势。


在孩子眼里,母亲是温柔的存在。而父亲则是力量的象征。


与母亲相比,父亲更能对孩子放得开手。


比如,爸爸会带孩子去“冒险”,鼓励孩子去挑战一些在妈妈们看来危险的行为。


可对孩子来说,却是很刺激的经历,不管是吓得哇哇叫或乐得嘎嘎笑,这都是在妈妈那里不会拥有的体验


再比如妈妈们恨不得孩子的各个方面都亲自上阵,而不那么“细心”的爸爸,反而会放手让宝宝自己做。


这就可以让孩子自己用眼睛去看,耳朵去听,自己用手去做,并留给了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和思考的空间。


由此也更能锻炼出孩子独立和果断的品质,培养他们的勇敢和冒险的精神


总之,育儿道路上,父亲和母亲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根据自身优势条件,积极参与育儿


当然,并不是说,爸爸要跟妈妈一样,在育儿过程中面面俱到。


爸爸完全可以根据优势条件来进行参与:


工作繁忙的上班族爸爸,时间上不具备优势,但可以每天抽出睡前时间进行亲子阅读,周末全身心陪伴,如果像C爸这样下乡或出差不在身边的,可以每天视频,出差回来带礼物。


知识丰富的学海型爸爸,可以帮助妈妈多关注一些育儿知识,学习一些先进的育儿理念。


善于钻研型爸爸,可以带娃捣鼓点小(拆)实(家)验(电)、玩点搭建游戏(建构类的游戏C爸就比我擅长)、益智游戏(在我家桌游类的游戏也是C爸的强项)。


实在没啥特长的,总有膀子力气吧?直接带娃出去“野”一下,草地上跑一跑、滚一滚,CC就非常喜欢这类大动作游戏,她会觉得很刺激。


无论如何,千万不要试图逃避育儿,当一个“袖手爸爸”。


如果在这个环节偷懒,后期亲子关系就会付出代价。


教育家格尔提出:“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着一种特殊的力量。


所以你,很重要~


听见了不?隔空喊话给下乡的孩儿他爹,赶紧麻溜滚回来带一天娃~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