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宝宝七个月大了,还没开始咿呀学语,是不正常的,已经达到了语言发育迟缓的诊断标准。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发育的过程中,语言发展遵循正常发育顺序,但落后于正常发育速度,未达到其年龄相应的水平。
美国儿科协会育儿百科提醒家长:
出现以下这些情况,提示宝宝存在语言发育迟缓,家长们应该及时引起重视,积极查找原因,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
如果宝宝四个月不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完全不会模仿大人的声音;六个月不会发出笑声或尖叫声;十二个月的时候没有说过任何简单的词语,不会用身体语言和家长沟通比如“用手指”等动作;十五个月的时候不明白常见物品的作用,比如奶瓶、电灯等;十八个月会说的词语少于十五个,无法指认、说出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两岁的时候还听不懂简单的指令,不会说两个词语组成的句子;三岁的时候不会说三个词组成的句子,不会用你、我这样的人称代词,因为一般来说,宝宝在两岁的时候就开始会使用我和你这样的人称代词了。
听力障碍、构音器官疾病、智力低下、中枢神经疾病、语言环境不良等因素均可引起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其中智力障碍是最常见的原因。语言发育迟缓不仅会儿童的认知功能,还会影响儿童的情绪、个性及人际关系的发展,甚至会导致儿童心理异常。
对待宝宝出现的语言发育迟缓,家长们普遍认识不足,又由于一些像“贵人语迟”之类的老式谣言的影响,大部分家长采取等待的态度,反而错过了最佳治疗和干预的时间。因此,碰到宝宝的语言发育迟缓,家长们不要犹豫,要及早地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确定病因,配合治疗和相关训练。研究表明,听力障碍在6月龄前被发现者语言理解商和语言表达商明显高于6个月后被发现者,足可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正常儿童天生具备发展语言技能的机制和潜能,但是环境必须提供适当的条件,宝宝说话的早晚与父母的教育和关注是分不开的。当婴儿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字时,意味着他真正开始用语言与人交往。家长应该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远离电子屏幕和过度溺爱,多和孩子交流并学会和孩子交流。对1-2岁宝宝常出现的乱语现象,3-4岁宝宝常出现的口吃现象,7岁以下宝宝出现的自言自语现象,家长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宝宝需要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要过于焦虑,更加不要训斥,否则会影响孩子表达的积极性。鼓励为主,自然过渡,宝宝很快就会度过这个时期了。
参考文献:
[1] 崔焱,仰曙芬.儿科护理学第六版[M].031-33.
[2] 家长语言课堂应用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训练的效果分析[J].健康之友,2021,(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