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宝宝机体生长发育速度非常旺盛,大脑神经系统也在继续发育,对营养供应不足十分敏感,要特别预防缺钙、缺锌、缺铁性贫血的问题。


1、缺钙


钙不仅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还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包括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体内多种酶的活性等。婴幼儿和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对钙的需要量较高。


婴幼儿及儿童长期钙缺乏和维生素D不足可以导致生长发育迟缓,骨软化、骨骼变形,严重缺乏者可以导致佝偻病,出现“0”型或“X”型腿、肋骨串珠、囟门闭合延迟、鸡胸等症状。钙摄入不足者导致出牙推迟,恒齿稀疏、凹陷,易患龋齿,影响牙齿质量。


预防钙缺乏要做到合理安排膳食,适当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


不同食物钙的含量差异较大,含钙比较丰富的食物包括乳制品、豆腐、贝类海产品、虾皮、芝麻等。特别是乳制品,包括牛奶、奶粉、奶酪、酸奶等,不仅钙含量高,而且其吸收率也高,是膳食钙的极佳来源,应该每天给宝宝食用。有些蔬菜看起来也含钙,但因为同时含有草酸,导致钙的吸收率很低,并不是补钙的好途径,比如菠菜虽然钙含量很高,但是吸收率低。


另外,钙的吸收受很多因素影响,特别是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


宝宝比较容易缺乏维生素D,从而造成钙的吸收率低。所以,宝宝缺钙也并不一定是钙摄入的不足,也有可能是体内维生素D不足,影响了钙的吸收。《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指出,婴儿出生数日后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要补钙。


维生素D既可以来源于食物,又可以由皮肤合成。经常晒太阳是人体廉价获得充足有效的维生素D的最好来源,天气好的时候应该经常带宝宝出去晒晒太阳,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水鱼(如沙丁鱼)、动物肝脏、蛋黄等动物性食品及鱼肝油制剂中。母乳及奶制品是维生素D较差的来源,谷类、蔬菜水果含很少或几乎不含维生素D。


2、缺铁


铁是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也是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最容易缺乏的一种。缺铁性贫血会导致儿童出现食欲低下,吸收不良综合征等,还可能有面色苍白、结膜苍白,口唇黏膜苍白、疲乏无力、头晕心悸等表现。缺铁性贫血还会改变孩子的情绪,使其更易烦躁,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另外,缺铁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损失儿童的认知能力如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损害体力活动能力,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增加儿童铅中毒的风险等。



对于由于缺铁性,解决的办法有: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动物性食物如猪肝、瘦肉、动物全血等,不仅含铁丰富,而且吸收利用也好。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是防治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最直接的方法。注意:增加动物性食物的同时会带来能量、蛋白质、脂类过量的问题,因此,一定要适量。


食用铁强化食品:铁营养强化食品也是改善铁营养状况的一种有效措施,如铁强化酱油、铁强化面粉等。


口服铁补充剂:主要用于治疗缺铁严重并且日常膳食无法补充足够铁时,应采用亚铁制剂口服补铁。注意:服用铁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


促进铁的吸收利用:常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其中富含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膳食中铁的消化吸收。


减少影响铁吸收的食物食物中的草酸盐和植酸盐会影响铁的吸收,茶叶中的鞣酸与咖啡、可可中的多酚类物质也会影响铁的吸收,应避免上述食物与含铁丰富的食物同时食用。


3、缺锌


锌是孩子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之一,锌摄入不足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味觉障碍、食欲减退、异食癖、皮肤伤口愈合不良、胃肠道相关疾病增加、免疫功能下降、嗜睡、精神萎靡、生长缓慢甚至发育停滞等。当孩子出现类似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确诊。



如果经诊断明确孩子锌缺乏,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摄入锌补充剂。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日常膳食来补充锌。家长在给孩子选择食物的时候,可以选择锌含量丰富的食物,动物性食物如贝壳类海产品、虾、动物肝脏、红色肉类、干酪等,是锌良好的食物来源;蛋类、豆类、谷类胚芽、燕麦、花生等也富含锌;蔬菜水果类锌含量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