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性焦虑的基本介绍


分离性焦虑是指宝宝离开熟悉的环境或与依恋对象(母亲、父亲等)分离时存在与年龄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害怕或焦虑。过分担心亲人的健康或自己发生意外,不愿意或拒绝单独外出,极度害怕孤独。


有分离焦虑的儿童可能显示出社交退缩、冷淡、悲伤或难以集中注意力于学习或玩耍中。


根据不同年龄,宝宝可能害怕动物、怪物、黑暗、抢劫犯、窃贼、绑架者、汽车意外事故、飞机旅行和被感觉到能给家庭或他们自己带来危险的其他情境。当一些个体离开家就变得想家而不舒服,甚至达到感受受难的地步。宝宝可能拒绝上学,进而造成学业困难和社会隔离。当对预期中的分离感到极端心烦意乱时,儿童可能会显出愤怒或偶尔攻击那些强迫其分离的人。当独处时,尤其在晚上或者黑暗中,宝宝可能报告不寻常的感性体验,如:看到有人向房间偷窥,害怕有生物接近他们,感到有眼睛盯着他们。


宝宝有分离性焦虑的常见表现


生理变化:反复出现不适,如:头痛、头晕、呕吐、眩晕和感觉异常。也可以有出汗、腹痛、全身发抖或全身软瘫、心悸、胸闷、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皮肤潮红或苍白等症状。在没有亲近的人陪伴下拒绝睡觉;睡眠质量差,做噩梦的次数明显增加。抵抗力明显下降,经常发烧、肚子疼等。


情绪变化:容易暴怒,大哭大闹,扔东西、咬人等;恐惧和胆怯,怕黑,怕见人,不敢独处等;孤独迟钝,不合群,集体活动不愿意参加;固执任性,一不如意就哭闹打滚或拒绝吃饭;顽固性习惯,精神紧张,吸吮手指,啃指甲等。


宝宝如果长期感到紧张不安时,做任何事时心烦意乱,没有耐心;与其他人交往时,紧张急切,极不沉稳;遇到突发事件时惊慌失措、六神无主,极易朝坏处着想;即便是休息时也可能会坐卧不宁。



宝宝有分离焦虑,父母该怎么办?


我们可以和宝宝固定分离仪式,告诉宝宝,爸爸妈妈要去哪里,多久回来,认真的和孩子说再见,形式可以是亲亲、挥挥手、抱抱等,要固定我们的分离仪式,这样可以让宝宝感到安心,千万不要不告而别,这样只会加重宝宝的不安和焦虑。分离时间尽量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以后再离开,宝宝在饿了或困了的时候分离焦虑最严重。我们可以与宝宝做些日常训练的小游戏,如躲猫猫,可以把消失的时间逐渐延长。


为了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家长们首先要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所以每天至少有两个小时的高质量陪伴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任夏瑾.刘破资.沈渔邨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9.[M]437-439.

[2]. 孙学孔.精神病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