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凑在一起玩,有时候会被家长拉着互相比比个头。看着同龄的孩子比自己家娃高一头,内心难免焦虑,生怕孩子以后长不高......
虽说身高差异有 60%~80% 是由基因决定的,但还有剩下的 20%~40% 则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
孩子将来高不高,跟身体这个部位密切相关——长骨。其中,骨骺线又决定了长骨的长度,也被称为身高的“生命线”。
什么是长骨?什么是骨骺线?
长骨主要存在于四肢,呈长管状,股骨(大腿骨)、胫骨、腓骨、肱骨都属于长骨。
长骨由软骨“骨化”变成坚硬的骨质而成。
-长骨的组成-
什么是骨骺线?骨骺线是上图骨骺板的截面影像。
骨骺板是长骨干骺端与骨骺之间的盘状软骨结构,它在x光片上表现为一条较宽的透光带,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骨化。
当软骨完全骨化后,骨骺就形成一条闭合的缝,而这条缝我们就称之为骨骺线。
当孩子还在妈妈体内时,长骨大部分是软骨,这样可以让胎儿顺利从妈妈体内产出。
当孩子离开妈妈之后,长骨开始了持续的生长和加固的过程。
为了满足孩子快速生长的需要,生长激素(人的垂体产生的一种肽类激素,夜深人静时分泌最旺盛)在长骨的上下两端分别建立了两个基地。
招募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软骨细胞不断增生,同时不断被骨化,长骨的长度不断增加。
于是...没错,人就长高啦~
长骨成熟后,骺板活动停止,自身完全骨化,称为“干骺愈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骨骺闭合”。
于是...没错,“骨骺闭合”后身高基本就不会再长了。
长骨的发育,受运动的影响最为明显
合理的运动锻炼可以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骨骼的形成、发育,骨骼长度增加,同时也能增加食欲、改善睡眠,让遗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有研究认为,有助于身高增长的运动包括三类——
1、弹跳运动:跳绳、跑步
2、伸展运动:仰卧起坐、体操
3、全身性运动:篮球、排球、羽毛球和游泳
不同年龄段,可以给孩子选择不同的运动:
▸1~3 岁宝宝,每天至少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3 岁+宝宝,每天至少要保证 2小时的运动时间
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孩子长高?
这3个关键因素,不能忽视:
科学的饮食
营养是身高的基石。孩子太胖或者太瘦都是营养不均衡的表现,都可能导致孩子长不高。
尤其是甜食,简直是长高路上的“绊脚石”!它不仅影响钙的吸收,还会带来血糖升高,引起胰岛素大量分泌,而胰岛素和生长激素互相抵制,会抑制生长激素分泌。
甜食吃多了还有个隐形危害——不容易有饥饿感,影响正餐。
尤其是饭前1-2小时,不要给孩子吃零食、甜点、果汁。
骨骼的成长离不开“钙”,合理饮食,可以多吃这些食物:
充足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是孩子成长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睡眠对身高的影响甚至超过饮食和运动,因为80%的生长激素都是在睡眠中产生的。
不同年龄阶段宝宝所需睡眠时间如下:
来源:美国睡眠协会(AASM)
良好的心理状态
有些孩子的身材和他们的年龄相比,显得过分矮小,生长发育情况也不正常。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生理和遗传上的多种原因。
但是,心理学家发现,缺乏家庭温暖、得不到足够的父母之爱往往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没想到吧,情绪或者心理障碍,同样会影响身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情感遮断性矮小症”或“心理性矮小症”。
所以,孩子就像一颗小树苗,用爱来浇灌,才能茁壮成长。
最后,附上一个对照表。0-6岁的孩子家长可以对照以下两张表,查看孩子的体格发育是否正常——
让孩子快高长大是每个父母的心愿,掌握科学的方法才是关键。
保持良好的饮食、睡眠、运动习惯,不仅仅是为了长高,对孩子而言,也是受益终生的生活方式。
本文由深圳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武宇辉,审核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