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闺蜜带着孩子一起玩耍,互相聊着自己孩子的日常:


A:我们宝宝1岁多了,按理说应该多出去跟其他小朋友玩,但我家宝宝似乎不喜欢跟小朋友玩游戏,出去自己玩自己的,也不主动打招呼,这是不是他性格孤僻?


B:我家宝宝2岁多了,不仅不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还会抢别人的玩具,明明是别人的,不给她还要大哭,我担心这样下去,以后长大了脾气更不得了。


C:我家宝宝小时候也这样,不过现在大一点了,好像要好点了,最近竟然愿意把自己的积木主动拿给小区的小朋友玩了,但是今天又不愿意了,反反复复的。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玩游戏过程中发展社交能力是婴幼儿发展中非常关键的。



1岁多的孩子大部分都不爱跟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


2岁多的孩子又想跟着大宝宝玩又要抢玩具起冲突,


3岁的孩子好像终于“听得懂人话“了,开始排队、分享,但依然会争抢、哭闹,让人捉不着头脑。3岁以前的孩子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孩子的身体动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生活经验积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的社交能力变化呈现连续又有阶段的变化。我们今天从心理发展角度来谈谈,1-3岁孩子在玩耍游戏过程中社交行为都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心理学家帕顿根据孩子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将儿童游戏行为分为六种类型[1]


1、偶然行为(Unoccupied Play):0-3月龄宝宝;

2、独自游戏(Solitary Play):3月-2.5岁宝宝;

3、旁观游戏(Onlooker Play);2.5-3岁宝宝;

4、平行游戏(Parallel Play):3.5-4岁宝宝;

5、联合游戏(Associative Play):4.-4.5岁宝宝;

6、合作游戏(Cooperative Play):4.5岁以上;


1-2岁的孩子处于独自游戏阶段


这个阶段的宝宝基本社交模式是【我】与【不是我的其他所有】事物都是“玩具”。


1、 在玩耍中对其他孩子和大人兴趣不大。


2、 玩游戏的模式不固定,缺乏清晰目标。比如玩小汽车的时候,除了推拉还会砸、丢、啃、当帽子戴头上等“不乖“的玩法。


所以常常1-2岁的孩子有这样的场景:


在一个桌子旁边玩积木的两个孩子,只会专注于积木本身,不会合作一起搭积木,也不会看到别人搭了积木搭得高而鼓掌。


由于专注在积木上,所以会出现看到另外小朋友手上有积木的情况,会直接伸手拿取,而不会有“现在是积木是别人在玩,我们不应该伸手拿“的思考。


当拿到想玩的积木之后,孩子却不会“听大人的话”一个一个垒积木,而可能会把积木丢出去、砸到墙上、放在嘴里啃等。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该年龄段非常正常的社会能力发展的阶段特点,并不表示孩子“孤僻”、“没礼貌“、“霸道”、“脾气差”、“不听话”。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自由探索、不强行要求孩子进行大人那样有礼貌的社交,是让孩子情绪比较稳定的度过这个阶段的重要原则。


2-3岁的孩子从独自游戏过渡到旁观游戏阶段


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初步对其他小朋友产生兴趣,年纪小的孩子常常跟在年纪大的孩子身后,观察他们在怎么玩耍,跟在后面笑或者尖叫,就像成年人观看运动比赛一样。


在看和听的过程中,孩子积累大量的社交经验,并且渴望长大到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自在如风、谈吐自若。


这个年纪的孩子通过观察学习后,迫不及待的开始试着模仿大人或大龄孩子的行为,想要做自己和整场游戏的主宰,对自己的玩具乃至自己的父母都想要完全据为己有,希望他们都听自己指挥,但却又发现自己的行动能力和语言能力却比不上大孩子,所以常常会有内心自我认同的冲突,羞愧内疚的挫败感常常让自己处于情绪崩溃中。



作为孩子的父母,要知道,这个阶段的孩子并不是故意想要抢玩具、攻击别人、窝里横。而是能力配不上野心的挫败感实在是太过于糟糕,时而主动大方时而害羞敏感是自在2岁这个尴尬的年自己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通过理解性的语言回应和协助孩子通过努力完成游戏目标,一点一滴的建立成就感。


不用过度担心孩子的攻击行为,甚至可以用玩具和自己来扮演“恐龙“等角色,玩假假的互相争抢攻击的游戏,偶尔输偶尔赢,让孩子体会到交往互动的快乐。顺利的渡过这个阶段,非常需要大人有耐心和创造力。


3-4岁的孩子从旁观游戏过渡到平行游戏阶段


平行游戏阶段的孩子,已经可以和平的在一个房间里共同玩耍一批玩具,但仍然没有“共同目标“,会开始懂得一些社交“原则“。但同时保持自己独自的探索,对同龄人的观察和模仿变得更多。


会有这样的场景:


小明来到游乐场,看到别人手上的玩具积木好好看,自己好想要的但是心里知道不可以直接拿走,所以先走开选择其他的玩具,看到自己最想要的玩具没有人玩的时候就会赶紧拿过来自己玩。


过一会儿看到有好多孩子在玩积木,于是他也跑到积木桌旁边挨着另外的宝宝坐着,从桌子上积木堆里拿起积木开始搭建,小明和旁边的孩子一个撘房子,一个搭车子,偶尔互相看看笑笑,如果小明想要离自己远一点的积木,会自己想办法拿,通常不会向身边的小朋友求助。


如果有大孩子倡议”我们一起搭一个大城堡吧“大概率不会得到这两个孩子的响应。


这个阶段的孩子通过观察别人的游戏来学习更多的技能,也能通过观察别人的互动来学习社交规则和礼仪,团体活动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当然大人能公平、有爱的处理社交冲突和良好的准确的语言沟通教育则是最关键的。



充分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在游戏中的社交发展特点,在1-3岁打好了社交基础的孩子,自信、聪慧、语言表达能力强,进入到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阶段之后,更能在团体生活中自主的学到更多的社交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有爱心、自信又自爱的人格完整的人。


「1」Parten’s 6 Stages Of Play In Childhood, Explained!By Chris Drew, PhD / January 2,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