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宝妈在问:"宝宝突然爱吐泡泡,是不是得肺炎了?"确实,小婴儿吐泡泡的样子虽然可爱,但难免让家长心里打鼓。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宝宝吐泡泡这件事,教您分辨什么时候需要警惕!



01

吐泡泡≠肺炎

但这些情况要注意


新生儿和小婴儿吐泡泡其实很常见,可能是:


➢ 唾液腺发育中

➢ 长牙期口水增多

➢ 宝宝自娱自乐


单单只是这些症状不能等于肺炎,但当吐泡泡伴随下列这些症状时,可能是肺炎信号:



✔️ 当孩子体温持续在38℃以上,且退热药只能暂时缓解时,家长应高度警惕


✔️ 鼻翼翕动、呼吸频率增快(不同年龄段的呼吸频率标准不同,如不到 2 个月婴儿呼吸次数大于60 次/分)


✔️ 在孩子安静或睡着时,轻轻贴近其胸部,尝试监听呼吸音。如果听到明显的湿啰音或哮鸣音等异常声音,提示可能肺部存在炎症


✔️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等



02

肺炎为什么这么可怕?


肺炎究竟是何方神圣,令新生儿父母们都闻风丧胆?肺炎是婴幼儿常见重症,尤其是:

细菌性肺炎(如肺炎链球菌引起)

病毒性肺炎(如呼吸道合胞病毒)

支原体肺炎(多见于3岁以上)


这些病原体可能引发:

❗ 高热惊厥

❗ 胸腔积液

❗ 严重时甚至呼吸衰竭


而在众多肺炎类型中,肺炎球菌性肺炎尤其需要警惕——它不仅是儿童肺炎的常见"元凶",还可能引发脑膜炎、中耳炎等严重并发症。


肺炎球菌是怎么作妖的?


它平时可能悄咪咪潜伏在健康人的鼻咽部,一旦宝宝免疫力下降就会趁机"搞事情":

轻则引发中耳炎、鼻窦炎

重则导致肺炎、脑膜炎


可怕的是:

1️⃣ 2岁以下宝宝免疫系统还没发育完善,最易中招

2️⃣ 肺炎球菌已出现耐药,抗生素越来越难对付它


如何保护宝宝呢?疫苗是最强护盾!


前对付肺炎球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国内主要有两种:


✅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

适合谁:2岁以上易感人群(比如有慢性病等),以及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


✅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13)

适合谁:6周龄~5岁宝宝

打几针:基础免疫(2、4、6月龄各1针)+加强针(12~15月龄1针),第1剂次最早可在6周龄接种。

护甲值:能预防13种高危肺炎球菌,降低肺炎、脑膜炎风险

优势:

✅ 多糖结合工艺适合小月龄宝宝,免疫记忆强

✅ 覆盖最常见致病型别,13种血清型占致病大头的70%~90%



别等生病才后悔!最后叮嘱,如果宝宝出现以下这些情况请立即就医!

➤ 呼吸时锁骨/肋间凹陷

➤ 持续高烧不退

➤ 嘴唇/指甲发紫


单纯吐泡泡不用慌,结合其他症状观察最重要。提前接种疫苗+做好日常防护,就能让宝宝远离肺炎威胁~


*本文撰稿人: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