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您这后背怎么红了一片?还说疼得睡不着?”
一位宝妈告诉小豆苗,她发现母亲后背冒出一簇簇水疱,老人说像是被火烧一样疼,连穿衣服都得小心翼翼。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为带状疱疹 —— 这个听起来有点陌生的病,其实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
01
带状疱疹:藏在日常里的 “隐形疼痛源”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
很多人不知道,小时候得过水痘的人,病毒会悄悄潜伏在神经节里。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时,比如熬夜、劳累、生病,病毒就可能 “苏醒”,沿着神经扩散,引发带状疱疹。
1
日常场景里的发病信号
有的老人总说腰疼,以为是抱孩子累着了,贴了膏药也没好转。直到腰上冒出成串的水疱,才发现是带状疱疹。原来,老人白天带娃精力消耗大,晚上睡不好,免疫力下降给了病毒可乘之机。
也有的上班族,连续加班一周后,左胳膊突然又痒又痛,长出一堆小水疱。医生说,长期疲劳让他体内的病毒 “活跃” 起来了。
这些场景告诉我们:带状疱疹最爱找免疫力弱的人 “下手”。
2
带状疱疹的危害不止于皮肤
发病时,身体单侧会出现带状分布的皮疹和水疱,更让人难受的是神经痛。这种痛可能像针刺、火烧,甚至轻轻一碰就疼得钻心,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
更麻烦的是,约 10% - 30% 的患者会留下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对老人来说,长期疼痛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甚至导致血压升高、心脏病发作等并发症。
3
这些传播途径要留意
带状疱疹患者的水疱液里含有病毒,直接接触可能让没出过水痘或没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感染水痘,尤其是免疫力弱的孩子和孕妇。家里有宝宝的老人如果得了带状疱疹,抱孩子时一定要注意防护,避免水疱液接触到孩子。
02
预防带状疱疹:疫苗是 “硬核防护”
虽然带状疱疹不是绝症,但发作起来痛苦难忍,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目前,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50 岁及以上人群是带状疱疹的高发群体,建议优先接种。这个年龄段的人免疫力逐渐下降,病毒再激活的风险大大增加。
尤其要提醒的是带娃的老人。老人白天照顾孩子体力消耗大,晚上可能还会被孩子的动静影响睡眠,免疫力容易波动。
一旦患上带状疱疹,不仅自己遭罪,还可能因为疼痛无法照顾孩子,甚至可能传染给宝宝。提前接种疫苗,既能保护自己,也能让带娃更安心。
03
带状疱疹疫苗怎么选?
一篇攻略讲清楚
目前我国有两种带状疱疹疫苗可供选择,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选,其实可以从适用年龄、接种剂次等方面来考虑。
01.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
建议40 岁及以上人群接种,只需要接种1 剂,适合多数健康人群。
02.重组带状疱疹疫苗(CHO 细胞)
建议50 岁及以上,共需接种2 剂(间隔 2 - 6 个月),适合免疫力较低的人群。
选苗小贴士
① 带娃的老人建议尽早接种,避免在照顾孩子的忙碌中被病毒 “偷袭”。
② 接种前不用特意做抗体检测,只要没有明确的接种禁忌(如对疫苗成分过敏、急性发热期等),都可以接种。
04
关于带状疱疹疫苗的常见疑问
我小时候得过水痘,现在还有必要打吗?
当然需要!得过水痘的人正是带状疱疹的潜在患者,疫苗能大大降低发病风险,即使发病,也能减轻疼痛和并发症。
打了疫苗就一定不会得带状疱疹吗?
疫苗的保护率不是 100%,但能显著降低发病概率,且接种后即使发病,症状也会更轻,恢复更快。
疫苗的保护期有多久?
目前研究显示,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保护效力至少能维持 8 年以上,减毒活疫苗的保护期也能达到较长时间。
带状疱疹带来的疼痛,很多感染过的人都形容为 “一辈子忘不了”。与其发病后追悔莫及,不如主动接种疫苗,给健康加一层 “防护盾”。
现在,花一点时间,让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多一份保障吧——点击下方卡片,立即预约接种!
*本文撰稿人:Momo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