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奶粉安全一直是一个极为敏感而脆弱的话题。许多人热衷于「海淘」奶粉,就是因为觉得这些「外国孩子吃的奶粉」质量有保障而且价格还便宜。
但最近,央视一档节目请检测机构对网购平台上 19 款热销的海淘奶粉进行了检测,结果竟然发现有 8 款不符合中国标准。
节目宣称「不符合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长期食用危害宝宝健康」「严重可致宝宝智力低下」——这不禁让读者想起「大头娃娃」和「三聚氰胺」,自然引发了巨大关注。
客观地说,包括节目在内,对这次检测的许多解读并不准确,也不客观。
今天丁妈特意请来了云无心博士,帮各位爸妈梳理一下这些「一看就很复杂」的奶粉信息,希望能帮爸妈们冷静客观地认识奶粉标准,理性选择奶粉采购渠道。
检测结果并不符实
其实,本次检测结果中不符合的是我国标准的「营养组成要求」,而不是「安全标准」。安全标准是针对影响食物安全的指标,比如微生物与污染物含量等。
在这次检测中只检测了污染物含量,都符合这中国标准。也就是说,该节目宣称的「不符合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并非事实。
婴儿奶粉是一种特殊的食品,对于营养组成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所以在检测中,有几款奶粉的铁、碘等指标不在我国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说它「不符合中国标准」,是合理的。
当然,记者大概是分不清「安全指标」和「营养组成要求」,因为按照国家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就是把所有的不合格之处都称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区分是安全指标还是营养组成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海淘的奶粉原本是为生产国市场生产的,生产厂家自然是以符合当地标准作为质量控制的目标。
但因为生产国的奶粉标准与中国的不同,对于一些中国标准比生产国标准要严格的指标,就可能出现「符合生产国标准,但不符合中国标准」的情况。
各国标准本身就不同
配方奶粉的设计理念是「模拟母乳」,「模拟」二字说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可一点都不容易,只能靠测量大量的母乳,统计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然后选定一个「合理」的数值范围作为奶粉设计的标准。
国际上,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制定了一份婴儿营养需求的指南,但这份指南并不是法规,同时这份指南当中并没有根据不同的人种来推荐不同的标准。
所以不同国家往往会以这份指南为基础,并参考各自国家的一些具体情况来设定自己的标准,对于某些指标的数值范围进行调整,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本国婴儿需求。各国也会以自己设定的标准作为执法标准,来规范生产。
比如一些指标,或许只是制定者认为 CODEX 的标准过于过严格,而实际上没有必要限制得那么死,就可能进行调整。
下面,就以这一次公众非常关注的铁为例来说明一下。CODEX 标准中的铁含量下限是 0.1 毫克 / 100 千焦( 0.45 毫克 / 100 千卡),没有制定上限,说「上限可能需要各国自己决定」。
中国标准中采用了这一下限,制定了一个上限,即 0.36 毫克 / 100 千焦(1.51 毫克 / 每 100 千卡)。而美国的范围则比 CODEX 和中国的都要宽泛,每 100 千卡的下限是 0.15 毫克、上限则是 3.0 毫克。
节目中专家说「铁超标,出现铁过量的中毒,消化道出血、肠道出血」,理论上说是对的,但在「多少是超标」的问题上,CODEX 没有给出数值,美国认为每 100 千卡 3 毫克都没问题,而中国认为每 100 千卡 1.51 毫克就「超」了。
把铁摄入量控制到中国标准之内,不影响婴儿的营养需求,也不会有额外的风险,只是对厂家的质量控制要求高了一些而已。
中国制定的标准就和美国制定的标准不一样,检测结果中的不符合中国标准的奶粉,按照美国标准却是符合的。
如果奶粉不满足中国标准而只是满足美国标准,也不见得就会导致「中毒」或是造成什么严重的疾病——毕竟,美国是一个海纳百川的移民国家,制定标准的时候并不只是针对某个具体人群,还是要针对全社会的。
为什么不推荐海淘奶粉?
我们说海淘奶粉虽然不符合中国标准,但如果符合生产国标准或者 CODEX 标准,那么也不至于就像节目中所说的那样,「长期食用危害宝宝健康」「严重可致宝宝智力低下」。
但是,正如许多业内人士指出的那样:海淘奶粉,依然不值得推荐!
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1. 海淘奶粉并非像代购们说的那么好
国外标准不像中国那么严格,主要是在生产成本和保证奶粉的营养安全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生产执行的标准不那么严格,却还指望它具有更高的品质,在逻辑上就不合理。
2. 仓储、运输、分销中难以规范运作
海淘奶粉在仓储、运输、分销的产业链中很难规范运作,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从而存在不可忽视的安全和质量风险。
3. 缺少必要的监管和可追溯性
海淘的整个销售渠道都缺乏必要的监管和可追溯性。比起正规的产销渠道,从业者敢于捣鬼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购买奶粉选好渠道是关键
简言之,中国的奶粉标准跟 CODEX 的国际指南以及其他国家的标准并不冲突。只是在某些指标上,中国标准把范围限制得更窄。
这样的标准更为保守,也可以说更为「保险」。所以,满足中国标准的奶粉,即使对婴儿健康没有额外的好处,产品质量也会更有保证。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奶制品尤其是奶粉的形象降到了谷底。政府和奶粉行业做了许多努力,试图重建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但信任这种东西,一旦破坏,就很难重建。
尽管近年来国产奶粉的检测很少出现不合格,但消费者依然不买账。这既是行业的悲哀,也是政府的无奈,但对于消费者的选择,却也无可厚非。
如果要买进口奶粉,还是应该购买通过正规渠道进口的产品(也就是所谓的「原装进口奶粉」或「国行奶粉」)。
虽然跟海淘奶粉一样是在他国生产,但为了合法进口中国,这些产品就必须满足中国标准。而且在进口过程中,不管是物流还是检测,都有良好的监管和可追溯性,可靠性自然也就比海淘产品高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