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冬天到底该怎么穿才是温暖而舒适的最佳状态?宝妈用什么辩论姿势才能成功说服给宝宝乱穿衣的家人?


来听豆苗妈说说吧~


有一种冷,

叫奶奶觉得宝宝冷


豆苗妈知道,和婆婆生活在一起的宝妈,几乎绕不过宝宝穿衣这个容易引起PK的话题。而且现实往往很“骨感”,PK的结果始终是婆婆胜利,宝宝被层层叠叠的衣服,裹成一只大粽子


老人爱给宝宝添衣服其实很好理解:


一方面,老人新陈代谢慢,自己就觉得冷,理所当然的会根据自己对冷暖的判断,来给宝宝加衣服;

另一方面,老人对孙子总是“偏爱”的,含在口里怕化了,生怕宝宝受冻。


最重要的是,老人有一个观念,说出来总能让你无话可说:穿少了容易冻病,穿多一点又不会生病,防患于未然啊。


然鹅,科学和事实都证明,穿多了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穿多了的后果,

有时比穿少了更严重


常常关注科学育儿知识的宝妈都知道一个名词,叫“捂热综合征”。


注意,这个词并没有错别字,综合征指的是症候群,不是某一种疾病,而是由某一个原因引起的一系列的相关联的器官病变或功能紊乱。


捂热综合征,就是指穿太多、盖太多、捂太久而出现的一些毛病,最容易发生在年龄小的宝宝身上。


宝宝被裹在厚厚的衣服里,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衣服里的温度会越来越高。和冷环境一样,宝宝由于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同样也难以适应热环境。长久的高温就会使宝宝出现高热、脱水、缺氧、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循环衰竭




不仅如此,穿太多,出汗多,还可能引起皮肤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而且更容易感冒。


穿多了会生病,

春捂秋冻才是正确的吗?


过度穿衣,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穿衣强迫症”,与过度穿衣相反,在某些宝妈群体中,也开始流行一种截然相反的“强迫症”。


她们基于“春捂秋冻”这一传统说法,开始给宝宝制定耐寒锻炼。这种锻炼,不仅包括给宝宝少穿衣,还有给宝宝冷水擦手、脸、身体,甚至冷水冲浴。


这其实也是一种“过犹不及”


春捂秋冻,不是让你一定要“冻”着宝宝,它的核心其实是:在气温变化时,把握“慢添/减衣物”的原则。


它强调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秋季转凉,既不要在短时间内多次添加,也不要一次添加很多件衣物。应该在有效感知宝宝冷热的基础上,慢慢地添加衣物。


到底根据什么来判断,

才能让宝宝穿得刚刚好?


根据宝宝自身的冷热,来判断衣物的加减是最直观的方法。你可以:



> 直接询问宝宝的冷热感受。


这建立在宝宝已经可以进行语言表达,对冷热有明确感受的基础上。



>触摸宝宝的身体来感知。


触摸宝宝的胸、颈、背部。如果是光溜的、温暖干燥的,说明刚刚好。有汗则是穿多了,凉凉的可能就需要增加衣物。




其实,最简单粗暴的穿衣判断,是参照大人自己的穿衣情况。


美国儿科学会旗下的healthychildren.org,推荐将24℃作为一个增减衣服的衡量标准。在低于24℃的气温下:


一岁以内的宝宝:比大人多穿一件平均厚度的衣服 


一岁以上的宝宝:和大人穿差不多的衣服就可以 


三岁以上的宝宝:只要宝宝自己不觉得冷,就不必加衣服


当然,文中提到的穿衣判断方式只做参考,并不是绝对精准的固定公式。每个宝宝都有个体差异,也可能与大人的体质差别较大,最好是做做尝试,再进行综合判断~


这里多提一句,“穿衣PK赛”并不是真的比赛,不是比谁输谁赢。其实,大家最终都是为了宝宝好,如果能通过说服长辈,达成一致意见,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