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还没开始之前,想跟大家分享两个真实的故事......

 


记得那天,孩子他爸出差了,只有我和孩子两个人在家。


我在卧室叠衣服,孩子自己在客厅里玩......期间,客厅里时不时传来几声孩子咯咯的笑声。


当时也没太在意,想着是孩子自己正玩的开心呢,就继续干我的事。结果,又过了一会,突然听到孩子跟谁说话的声音,心里一惊!赶紧跑出去看!不看还好,一看吓了一大跳!


只见孩子对着一个墙角,说:给你这个,我们一起玩吧!

可是那儿什么也没有,家里明明只有我们娘俩啊,当时汗毛都立了起来......


@cellicat 

 


有一次,我带着小熊饼干去看我的小侄女,一进门,发现她不在,听到她的卧室里有声音,就推门走了进去.......


“嘟嘟,你在干嘛呢?”

“我在玩呢”

“姑姑刚才好像听到你在跟谁说话?”

“对啊,和我的好朋友梦梦。”

“梦梦是谁?”

“她有长长的头发,大大的眼睛,还喜欢裹着一张小毯子。她每天都会来我房间,跟我一起聊天,一起睡觉,我特别喜欢梦梦”

“姑姑怎么没看到她呢?”

“她就坐在这!”

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我旁边的空椅子......


 

@丫子


 


民间传言,小孩子总能看到一些大人看不见的「东西」,有的孩子甚至能和他们成为「朋友」。


比如:

夜深人静时,孩子突然朝家里没人的角落打招呼……

彷佛那个角落有个“人”在跟他对话……

孩子做了坏事不承认,非说是“另一个人”干的......

孩子经常对着家里的布娃娃说话、发脾气......

 

 

好了!别自己吓自己了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gui!

原来啊,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假想朋友


那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假想小伙伴?

答案是:并非如此,但比较常见。


国内的最新研究发现:42.7%的学龄前儿童有过假想伙伴。

 


拥有“假想朋友”是好还是坏?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有“假想朋友”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儿。比如,当父母忙于工作而无法陪伴孩子时,“假想朋友”可以很好地缓解孩子的消极与焦虑情绪,它是孩子自我修复的一个产物。

 

“假想朋友”不会生气,随叫随到,全心全意地给孩子提供安慰和支持,假想朋友就像一个有超能力的勇士,带给孩子安全、温暖、稳定的感觉。

但是话说回来,“假想朋友”如果出现的过于频繁,也正说明孩子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渴望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爸爸妈妈应该多陪伴孩子,消除他们的焦虑感,避免孩子过于沉溺和依赖“假想朋友”而阻碍孩子与真实世界的连接。

 


假想朋友的奇妙作用


提供陪伴和抚慰


有假想伙伴的孩子,通常在独生子女家庭或在二胎家庭的老大中最为常见。当孩子感到自己被忽略或者情绪没有被及时安抚时,假想伙伴就会“出现”,它能给孩子带来力量和支持,并以多种方式减轻这些因素的消极影响,使孩子对外在事物与自身生活更有控制感



表现真实的自我


国外有研究者发现,女孩更经常通过把恐惧注入到假想伙伴(如洋娃娃)身上来克服恐惧。比如,在看电视的时候遇到了不喜欢的节目,孩子会说:“妈妈换一个台吧,威廉不喜欢这个节目。”


假想伙伴的存在让孩子可以用较为轻松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通过这个过程,孩子能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并且掌握父母平时传达的观念与价值观。



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


相对于无假想朋友的儿童,有假想朋友的儿童拥有更丰富的想像力,能够进行更多更高水平的装扮游戏和自发游戏。可以说“假想伙伴”的出现,给了孩子一个更加多姿多彩的想象世界。



孩子慢慢长大,对爸爸妈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他们的心情是:“爸爸妈妈不只要陪在我身边,还要认真聆听我的每一句话;不只要认真聆听我的每一句话,还要时刻关注我的感受”。


当你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时,孩子可能就会寻找一个“假想朋友”来陪伴自己。


爸爸妈妈不应该用成人思维去看待,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给他更多的引导和关爱,科学应对孩子心灵的每一次成长和转变。


- END -


参考文献:

《儿童心理》《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李跃

[1]白琼英,李红. 国外假想伙伴功能研究述评[J]. 学前教育研究,2010,02:52-55.

[2]傅锐,李丹. 儿童的假想伙伴:理论与实证研究[J]. 心理科学,2010,01: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