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向孩子念叨:“奶奶对你这么好,你以后要孝顺奶奶呀!”“外婆什么都想着你,长大了要对外婆好。”

可为什么说归说,孩子常常连生活中的一点表达感恩的小事都做不到呢?

其实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不是孩子记不住我们说的话,而是孝顺这个事儿,靠说的根本没用。

教育不能靠说,直接做才有用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每回给我买好吃的,都要让我先拿去给家里的长辈吃,长辈吃完我才能吃。


虽然我早已经不记得爸爸当年说过的话,但拿着食物送到长辈面前,然后和他们一起其乐融融地吃东西,这个画面我永远都忘不了。

就算是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但每次只要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我还是会第一时间先想到家人,就像条件反射一样。

教育不光是说,而是要直接做。我想,这种刻在记忆中,融在血液里,永远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教育。


身体的记忆更深刻、更持久


为什么舅舅说的话,表姐总是记不住,我爸教我的道理,我却记到了现在呢?我想这是大部分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的“说和做的区别”。

给孩子讲讲的道理,孩子听过了也不会产生深刻印象、更有的时候,没办法理解这些“道理“代表什么、到底要怎么做。

但如果把道理变成行动,让孩子直接做出来,就能让孩子通过亲眼看、亲身感受,对你说的话理解地更深、也记得更牢。


比如孩子在家总爱乱扔衣服,玩具玩好也不知道收拾,让妈妈们很头疼。想要孩子有所改变,最没用的做法就是一边唠叨,一边帮孩子把事情都干了。

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直接把孩子叫过来,平静地说一句,“衣服应该挂在门后”“”玩好玩具要把它们送回家“,然后让孩子自己收拾。这样坚持几次,孩子就会慢慢形成习惯,不再乱扔东西了。


做的多了,孩子自然就认同了


还记得我们做子女时,父母苦口婆心地对我们说教,我们当时的心情吗?

“多花点心思在学习上,等将来找不到工作,你就知道后悔了。”

“少吃点垃圾食品,对身体不好。”

“找个爱你的人结婚,千万别找你爱的人,不然你会苦一辈子的。”

那个时候,我们多半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现在轮到我们自己当父母了,我们也该明白,对于孩子根本不认同的东西,说得再多,再有道理也没用。 


既然怎么说都没用,难道就不用教孩子了?

说穿了,办法就是让孩子先做了再说。

这里有个关于心理学的小秘密:行为可以改变认知。因为改变念头,总比实际去做出改变容易的多,这就成了我们改变孩子的“秘密武器”。

比如孩子讨厌吃某种蔬菜,我们可以让孩子体验种菜、洗菜、做菜的过程,还可以把菜剁碎后包进饺子里。

如果孩子吃了几次之后,再不经意地告诉孩子,“哎呀,妈妈忘了你不爱吃茄子,昨天的饺子里就有茄子呢。”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可能会安慰自己,“其实茄子也蛮好吃的,以前怎么没发现呢?”这样想法就很轻松的被行为改变啦!


作为父母,我们总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直接告诉孩子,希望他们能避免弯路。但事实不断再告诉我们:只有亲自实践得来的,才最终是自己的。

就拿做家务来说, 不只能让孩子更独立地生活,更好地照顾自己,熟能生巧的过程还能帮孩子建立自信。另外,在家里有一份自己的“工作”,也能让孩子更有责任感,更有主动精神,更体谅父母,平和待人。这些能力和品质,都得靠一点一滴做出来,靠讲道理是没用的。

孝顺也好、经验也罢,对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这些经历,道理永远只是道理。就像你和孩子说了一千遍这段路很容易摔跤、不要跑,他也不会记住;但当他摔倒了一次,下次再经过这里就会很小心。想想我们最有心得的经验,是不是都来源于一段难忘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