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中国食品安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


一个8岁孩子,肠胃已经50岁。

 


8岁的涵涵有一天突然高烧呕吐不止,医生检查后惊恐的发现,涵涵的肠胃损伤严重,部分小肠已经坏死,肠胃耗损年龄已经相当于50岁!


医生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平时最喜欢吃薯片、虾条、辣条这些零食。


这些食品听上去都能吃,但长期食用,会对孩子胃肠道产生难以逆转的伤害。


“给孩子吃什么更健康”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现在很多父母还会专门给宝宝购买带“儿童专用”或“儿童食品”字样的食品。


这些“儿童食品”真的好吗?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好好说一说,我们常给孩子吃的4样“儿童食品”,是不是真的可以放心。



坑娃又烧钱的儿童食品



儿童牛奶/酸奶

01


儿童牛奶、儿童酸奶的一大卖点就是有“各种口味”。


河南卫视某综艺做过一个实验,叫《白水变“牛奶”》,一位专家在一分钟时间里,用各种添加剂,将一杯白水,调制成大家所熟悉果味牛奶,一波操作下来成本不足五毛钱。



为了迎合孩子口味,食品添加剂就像一根“魔法棒”,味道不好时,用添加剂提味;颜色不好时,用添加剂调色;食物不保鲜,用添加剂防腐……加着加着配料表就变成了这样:



越丰富的配料表背后代表着越丰富的添加剂,作为普通家长我们不用去搞懂这些添加剂到底是什么,只要记得一点:给孩子选牛奶,尽量选配料表短的。


与其给孩子喝这些添加剂“勾兑”出来的儿童牛奶,不如喝正规品牌、渠道来源的鲜牛奶或纯牛奶。



儿童酱油

02


前几天去超市看着品类众多的儿童酱油,不禁感叹,真是没有商家赚不到的钱,先不说1岁以下宝宝不需要额外添加盐,3岁之后也是要控制量的。



成人酱油和儿童酱油,营养成分表中同等10ml的钠含量仅相差21ml,这样的酱油,孩子吃了会加重肾脏器官的负担,并且会养成重口味的饮食习惯。


根据国家标准,只有钠含量低于120mg/100g或100ml才能称之为低钠或低盐,而热销的几款儿童酱油钠含量显然已经超标了。


商家宣称儿童酱油低盐,盐量降低意味着,酱油的保鲜防腐能力就会减弱,所以大家仔细看看酱油瓶就知道,甜味剂、防腐剂、增味剂在儿童酱油中一点都不少。



酱油唯一的价值就是调味,不管儿童酱油怎么“精心研制”,所谓的营养都不值得期待。 



儿童食用油

03


给孩子吃东西,很多家长总觉得什么稀罕来什么,比如给放油,就一定得橄榄油、核桃油啥的。


但事实上,橄榄油更适合的是成人。


我们平时吃的食用油,最大的差别就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



而橄榄油虽然富含丰富单不饱和脂肪酸,对成人来说是能降血脂,但宝宝并没有降血脂的需要啊,普通的大豆油玉米油就已经够宝宝对脂肪的需要了!


并且,给孩子吃什么油,还要看你拿这个油怎么用:橄榄油更适合凉拌,核桃油更适合炒煎。




儿童面条

04


近年来蝴蝶面、鸡蛋面、蔬菜面成为儿童面食领域的新宠,动则几十块一包,但其实并不是所有儿童面条都适合儿童哈。


大家都知道孩子得少吃盐,1岁以下孩子不吃盐,但有些儿童面条每100克就含3克盐,相当于成年人每天盐摄入量的60%。


所以大家在挑面条的时候一定要看看钠含量,选择无钠配方的面条:




儿童食品这样选才科学


挑选“儿童食品”有讲究,到底给孩子吃啥才最好呢?下面豆苗妈就来分享一下,真正适合孩子吃的

食品有哪些!


记住这个“红绿灯”。



绿灯食品





红灯食品





低糖、低钠、低脂的食品,糖盐油在配料表位置越靠后越好,不添加最好。



记住6个原则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吃零食啦


不以孩子口味为基准

01


妈妈们选择零食应该从孩子的营养角度来出发,尽量去补充孩子日常饮食摄入缺乏的。


看标准,不被营销人员牵着鼻子走

02


不要轻信销售人员口头上的吹棒,“营养成分表”中的营养成分要与自己孩子成长需求相比较。



谨防“伪天然”食品

03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打着“自制纯手工儿童食品”的旗号的零食。其实,大多数没有相关的监测报告,这些产品只是打着各种噱头来吸引家长购买,所以购买的时候要慎重。


零食的摄入量要控制

04


一天当中,零食所提供的能量最好不要超过每日总能量摄入的10%。


合理安排吃零食的时间

05


一般在两顿正餐的中间,一天内,孩子吃零食的次数不要超过3次,以免影响正餐。



零食并不是洪水猛兽

关键在于如何选,怎么吃


我们会发现,越是不让孩子吃,孩子就越想吃,这种禁果效应,直接的后果就是,父母很累,孩子很烦,问题还在。


在《拜托了冰箱》节目中,黄磊曾说,他并不反对孩子吃糖和冰激凌,甚至他认为,如果没有这些,孩子的童年是不幸福的。


黄磊因为女儿很喜欢吃冰激凌,他会提前把冰激凌分成指甲盖大小的一小块,让孩子在家里吃,每次只吃一块。这样,即解了馋,又不会吃太多。


零食并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选,如何吃。


作为父母我们愿意把最好的爱,给最好的你,但最好的爱不是一味满足孩子的口欲;而是让孩子自己主动处理与零食的关系,帮孩子形成理性面对的能量,反而,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