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益生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最近,顶级学术期刊《cell》连续发表两篇重磅文章,指出益生菌的作用可能被夸大,使用不当甚至有害,在朋友圈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全世界有几百万人每天摄入各种益生菌制品,许多人相信,益生菌能“调理肠胃”、“增强免疫力”、“减肥纤体”……这些常见于广告宣传的种种神奇功效,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疗效?孩子出现胃肠不适时,可以使用益生菌治疗吗?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益生菌与儿童胃肠道健康这个话题。


Q:什么是益生菌?


A: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将益生菌定义为“在适量摄入时有益宿主(人类)健康的一类活的微生物”。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机会接触到益生菌和益生菌制品,其中酸奶等发酵食品制作过程中用到的乳酸菌,也属于广义的益生菌。


Q:益生菌有哪些有益于人体的作用?


A:目前医学研究已经发现的益生菌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调节免疫系统、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诱导食物抗原耐受等。现在也有一些研究发现,益生菌和我们人体本来的肠道菌群之间有类似“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有一些生物活性可以在不同的菌种、菌株之间传递。


但是,以上提到的这些益生菌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多数都是理论和实验室层面的,益生菌究竟能不能促进健康、防治疾病,它的疗效还需要经过临床研究、循证医学的检验。


"循证医学"这个概念可能大家也是耳熟能详了,它的核心观念就在于医生的诊疗过程和决策应该基于目前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这里的“临床“,就是指面向患者的研究,不是基于细胞分子层面或实验动物层面的。



从理论到临床,从实验室到日常生活,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也是从临床循证医学的角度,和大家聊聊益生菌在儿童常见疾病中究竟有哪些应用价值。


Q:益生菌能治疗腹泻吗?


A:孩子拉肚子,很多宝爸宝妈都会想到使用益生菌治疗。的确,目前益生菌针对腹泻的防治作用,是研究证据最多的,也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但是腹泻只是症状,背后的病因可能并不相同,对于这些疾病,益生菌是不是都有治疗作用呢?我们来看以下四种常见的腹泻病因: 


急性病毒性胃肠炎


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是腹泻的最常见病因,在儿童期非常常见,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非血性的腹泻等。



作为自限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以自愈”)的疾病,治疗和护理的重点在于预防脱水,药物一般仅起到辅助作用。


根据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显示,有一些益生菌有助于减少排便频率、缩短腹泻时间1-2天。根据欧洲胃肠病与肝病学会的指南推荐,可以尽早应用鼠李糖乳杆菌LGG或布拉氏酵母菌,促进身体恢复。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种类的益生菌,都对于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有治疗作用,除了上述两种益生菌之外,其他益生菌制剂如某某爱、某某康等,有效性的临床证据并不充分,不做常规推荐。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儿科的一些疾病,如化脓性扁桃体炎、链球菌性肺炎等,也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是,也有很多种用于儿童的抗生素可以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与肠道致病菌过度生长有关,当孩子服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的情况时,治疗和护理的重点在于及时停用诱发抗生素和预防脱水。


目前益生菌对于抗生素相关的腹泻的治疗作用证据还不足,但有一些临床研究显示,益生菌可以用于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已开展的研究涉及的菌株、剂量和疗程并不统一,研究较多的菌株包括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布拉氏酵母菌、鼠李糖乳杆菌等,建议由医生评估,宝爸宝妈权衡利弊后谨慎应用。 



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主要表现为摄入乳糖丰富的食物之后出现腹痛、腹胀、泡沫水样便的情况,母乳妈妈们肯定对于这些症状特别熟悉,这也是很多新手妈妈焦虑的原因。因为很多母乳宝宝一天拉便十几次,大便带泡沫,甚至放个屁都会带出一点点便便来。这时候妈妈们可能会很紧张,宝宝这种情况,是不是乳糖不耐受啊?


实际上,先天性的乳糖酶缺乏是非常罕见的,目前主要的病例报道集中在芬兰,我们国家并没有发现这种遗传代谢病。母乳宝宝大便的这种特点,可能与摄入过多乳糖特别是丰富的前奶有关。


众所周知,酶促反应的速度是由底物和酶的数量共同决定的,如果乳糖吃得太多,超过乳糖酶的处理能力,多余的乳糖被结肠的产气细菌利用,就会出现腹胀和泡沫便的症状了。


因此,如果孩子其他方面健康,体格发育良好,这种情况并不需要特别的处理,一般我们会建议妈妈注意亲喂时不要频繁换边,挤奶的妈妈也不要等到乳房非常充盈了再泵奶,这样宝宝吃到的前奶和后奶会均衡一些。随着孩子肠道消化功能的发育成熟,这种情况会自然缓解,并不需要补充益生菌。



另外一种常见的乳糖不耐受,是继发于胃肠道感染后的,和肠道菌群失调、小肠绒毛暂时受损有关。如果腹泻超过1-2周,通常的治疗建议在饮食上去除乳糖,等待肠道乳糖酶的活性逐渐恢复。目前有一些临床证据显示,乳杆菌(包括LGG)、布拉氏酵母菌可能对迁延性腹泻有辅助治疗作用,临床上可以谨慎应用。


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


还有一种常常被家长当成“拉肚子”的情况,叫做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也就是俗称的“牛奶蛋白过敏“。这也是其他方面健康的婴儿出现反复粘液血丝便的常见病因。


其实”牛奶蛋白过敏”这个说法并不太严谨,摄入牛奶蛋白虽然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但是大豆、鸡蛋等异种蛋白也可能致病。即使是纯母乳的宝宝,也可以由于母乳传递一些食物中的致敏蛋白而发病。


针对这种情况,治疗的重点在于回避诱发因素,母乳宝宝的妈妈需要注意回避饮食,而配方奶喂养的宝宝需要考虑换为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喂养。



随着宝宝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系统发育成熟,粘液血丝便的情况会自然缓解,大多数孩子到了9-12个月就可以耐受包含牛奶的正常饮食了。目前,并没有研究证据支持益生菌对牛奶蛋白过敏治疗的有效性。



Q:益生菌能治疗肠绞痛吗?


A:肠绞痛是指其他方面健康、喂养正常的婴儿出现持续性或过度的哭闹,到底怎样才算持续或者过度,其实判断起来有很大的主观性。


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一般需要满足每天大于3小时、每周多于3天的哭闹。肠绞痛的哭声听起来可能像宝宝处于疼痛状态,而且可以伴有身体紧绷、打挺、面色潮红等表现,无论父母做什么都难以安抚,可能会在排气或排便后观察到哭闹缓解。



其实无论有没有肠绞痛,婴儿出生后的前三个月哭闹均会比其他任何时期频繁。这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的情况,可随时间推移而自愈。


虽然有一些来自于观察性研究的证据显示,肠绞痛婴儿的肠道菌群与无肠绞痛的婴儿间存在差异,但是目前有关益生菌预防和治疗婴儿腹绞痛的临床试验,结论并不一致。一些有限的证据显示,罗伊氏乳杆菌可能对于减少母乳婴儿哭闹有预防作用,但对于配方奶喂养宝宝是无效的。


通过改善喂养和安抚技巧,可能对减少哭闹更有帮助。临床上,并不常规推荐口服益生菌治疗肠绞痛。


Q:益生菌可以治疗便秘吗?


A:经常有人说宝宝出现便秘的情况时,可以吃益生菌“调理肠胃”。


需要大家知道的是,1岁儿童的便秘95%以上是功能性的,也就是不伴有肠道结构异常或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的,绝大多数孩子便秘的情况并不会持续到学龄期和成人期。


但对于超过4周的慢性便秘,一些实验室研究发现健康人和慢性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是存在差异的,也有临床研究显示,双歧杆菌、乳杆菌等可能有改善排便频率和大便性状的作用,但目前研究涉及的菌株、剂量和疗程并不统一,缺乏高质量的证据。


便秘的治疗重点是在于改善膳食结构、排便习惯和行为引导、使用乳果糖等轻泻药。临床上,通常不推荐使用益生菌治疗便秘。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对于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益生菌的疗效并不像广告宣传的那样神奇,而对于宝宝不爱吃饭、挑食这些与饮食习惯相关的问题,也并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益生菌可以改善食欲。


目前,关于益生菌的医学研究方兴未艾,但在有更充分的高级别研究证据和高质量的指南推荐之前,使用益生菌还是需要严格把握适应征。益生菌并不是“有病治病,无病防身“的万能保健品。如果您想给孩子用益生菌的话,一定咨询专业医生,充分讨论和评估后再决定。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