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夜间有尿床的情况,但很多家长不以为意,认为孩子长大自然就好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尿床这件“小事”儿。


我们通常俗称的“尿床”有个专业的名字叫“儿童夜遗尿”或称“遗尿症”,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


1

孩子睡眠比较深,难以接受到膀胱胀满的信号而清醒;


2

孩子还没有学会如何储存尿液及排空膀胱(大脑及膀胱的信号联系是需要时间逐步建立的);


3

由于睡前摄入水分过多或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夜间形成的尿液过多。


4

便秘患儿胀满的肠管会压迫膀胱,导致尿潴留及排空尿液受阻;


5

孩子有生病不适、过度疲劳、家庭生活环境改变或存在心理压力


6

遗尿家族史,大部分尿床的孩子都有至少一位家长在儿童时期也有相同的困扰;


7

孩子膀胱容量小,或没有发育成熟导致无法储存一整夜产生的尿量;


8

孩子有潜在的解剖学或神经学等异常疾病。


可能妈妈会有疑问,所有的孩子都是从“穿”尿不湿过渡到“脱”尿不湿的,在进行如厕训练的过渡期,孩子肯定免不了尿湿裤子,那怎么样界定是需要引起家长重视的“尿床”呢?



首先,孩子的年龄超过了5岁——因为5岁前儿童排尿控制能力的发育程度还不完善,这时候有尿床并不属于异常情况;其次,睡眠中不自主排尿每周≥2次,并持续3个月以上。因为有时孩子白天玩耍导致过于疲劳或临睡前饮水过多而偶发尿床,这也不是异常。当然,对于大年龄儿童诊断标准可适当放宽夜遗尿的次数。


另外,如果孩子已经超过半年没有尿床现象却突然出现尿床,很有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


如果孩子符合遗尿症的诊断,我们该怎么做?


首先,虽然早上或半夜需要起来处理尿湿的被褥和衣物是件很烦恼的事情,但尿床本身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一定不能对孩子进行苛责和耻笑


接下来,应该和您的儿科医生一起探讨孩子的情况,了解有无引起遗尿症的继发性因素。首次看诊后,如果孩子的症状确实符合遗尿症,医生将会安排家长开始记录排尿日记,这对我们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估治疗的效果非常关键。同时,可能需要安排适当的检查已除外器质性病变。



另外,需要给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鼓励白天正常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晚餐宜早,且宜清淡,少盐少油,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尽早睡眠,睡前2-3小时应不再进食,避免在睡前2小时内饮水及食用包括粥汤、牛奶、水果、果汁等含水分较多的食品。养成日间规律排尿( 每日4-7 次)、睡前排尿的好习惯,家长也可尝试定时闹钟唤醒。同时,建议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对伴有便秘的患儿应同时积极治疗便秘


总之,遗尿症是一种常见疾病,虽不会造成急性损害,但长期夜间遗尿往往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负担和心理压力,对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现实中,许多来看诊遗尿症的大孩子因为长期有尿床的问题,慢慢变得自卑不敢与人交往,也因害怕尴尬而无法参加例如夏令营这样的集体活动。而且令人担忧的是,这并不是少许人群的困扰。



据统计,大约有16%的5岁儿童、10%的7岁儿童和5%的11-12岁儿童有遗尿症。虽然每年有15%的患儿可以自然痊愈,但约0.5%-2%患儿的遗尿症状可持续至成年期。鉴于这种情况,一旦孩子有遗尿的问题,建议尽早和医生沟通治疗,切勿采取“观望”态度。



参考文献: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ages-stages/toddler/toilet-training/pages/bedwetting.asp

中国儿童遗尿疾病管理协作组.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临床儿科杂志:32(10 ):970-975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