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写的就是标题总结的,开始之前先来界定一下:
1、好老师肯定是大部分的,今天讨论的是极端情况,如果真的发生了像之前新闻报道的,孩子被老师体罚而自杀的情况,我们家长可以怎么做?
2、这个话题是非常复杂的,肯定是家庭关系、教育制度、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提高,才能解决的。今天只谈“万一”遇到了“坏老师”怎么办。
大家看这篇文章的时候,请记得这些界定。
不然谈怎么应对老师体罚时,我们说,那是家长教育问题,别的孩子怎么没事;谈教育和社会怎么提高,大家又说,大环境再好,总有坏老师,我们怎么办?
把家变成随时可以沟通的地方
我在《这五件事》这篇文章里,第二点就提出了,一定要非常明确地让孩子知道,有任何烦恼,父母都会听。
当初婴儿呱呱坠地时,每个父母都是憧憬自己会做个和孩子亲密无间的人,最初的几年,即使做得不够好,但谁都是想过认真学习育儿的。
可惜,生活的琐碎就像一把钝刀,把我们很多耐心都磨掉了,很多人都变成了,“哪有那么多耐心听,吼一句就解决问题”和“有啥你就说,没啥你一边自己玩去”。
可孩子不是一键按钮的机器,我们想了解时他们就回答,我们想静静的时候他们就闭嘴。
学再多沟通技巧,亲子互动知识,最好的“套路”,永远敌不过两个字,走心!
如果此刻的你还能确定,自己真的关心孩子,那么就从此刻开始,
不管你的孩子多大,每天至少有一段时间是你们“共同”时光。
低幼的孩子可以是一起玩耍、疯笑、身体接触;年长的孩子必须要有郑重其事、不打断、不评判的聆听时光。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明白,他们和我们分享沟通任何事情都是安全的,而不是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成了,“你这个孩子XXXX”。
我曾经听过最令我心碎的一句话,是一位家长问被猥亵的女儿,你为啥不和妈妈说。那个孩子的回答:你们大人总是帮大人的。
爱一个人,就是和他一起吃很多很多顿饭,说很多很多的话。
永远不要等到发生万一了,我们哭着说,你这个孩子啊,为啥不和爸妈说,家里人啥都能商量。
你该问的是,过去那么长的时间,你的态度真的向孩子发出过这样的邀请吗?
明白教师霸凌的类别
一般来说,如果老师体罚,家长肉眼可见孩子的“伤”,那么我们都会很明确,这肯定是老师做错了。
但就像和校园霸凌一样,除了身体霸凌,还有语言和情感霸凌,而这恰恰是很多家长不确定的地方,很多人都容易产生,“算了吧,老师估计也是为了孩子好”。
但逃避问题、忽略孩子的情况,永远不是我们成熟成年人应该有的态度。而且最伤人的“伤”都是看不见的那种。
我在《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动不动就把孩子逼上绝路?》里提过,教师霸凌的界定在我们国家目前还是不明确的。
直到去年,教育部研究制定的《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才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将教师惩戒方式分为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强制惩戒四个等级,并规定了禁止的惩戒方式。
也明确指出了老师禁止的惩戒,不得采取击打、刺扎等体罚行为;不得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等变相体罚行为;不得辱骂,侵犯学生人格尊严;不得因个人情绪或者好恶,恣意实施惩戒。
不像大家以为的那样,美国教师霸凌的情况也非常多。美国教师协会指出,下面这些都算是教师霸凌的范畴:
轻蔑或者侮辱学生;
以惩罚为由,孤立学生,不让其他人和他玩;
尖酸刻薄的评价或嘲笑;
持续地、故意地给功课多扣分、打低分
上次写《绝路》那篇文章,有蛮多一批留言说,中西差异,中国老师适当骂骂孩子,轻轻动手是可以的。
我想说的是,这不存在国情不同,这只是你的个人选择,不要拿“自己”代表国家。这肯定是触犯我的育儿底线的,但我尊重每个家庭的个人选择。
即使这样,我仍然建议大家和我当时一样,看上面每一点时,都想想不同的例子,想象这些例子背后对孩子可能的影响。
再问问自己,这些事情如果发生在我们自己的孩子身上,你会介意吗?这有助于更好地明确我们的育儿底线。
我们这一代都是在权威和服从教育长大的,应激模式习惯性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就容易错过孩子求助的信号了。
所以这一步,在我们状态好的时候,心平气和的时候去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应对“万一”。
当听到孩子抱怨后
如果孩子开始和我们“抱怨”老师,我们需要聆听。
但不只是抱怨才需要聆听,发现这些不对劲的信号,比如突然开始厌学,不明原因但持续的身体痛(常见的是肚子痛或者头痛)、对自己的评价变得很低。
都需要警惕孩子在学校受到了霸凌,当然这霸凌也许不来自老师,也可能是同学。我们需要主动和孩子沟通了解情况。
1、安抚支持孩子最关键
“房子着火了,你的孩子正在里面,你第一步做什么?”,这是我经常问的一个问题。肯定是先救孩子,而不是先追究谁对谁错。
但育儿时,我们常常本末倒置。我见过很多例子的,孩子一说老师“不好”,家长第一反应,你先检讨自己,为啥老师只针对你呢?
孩子的“错”和老师的“恶”是两件事,永远不是把它们混为一谈。而我永远都是先处理“恶”,再纠正“错”。
孩子成绩不好,永远不是老师可以去体罚的原因,就像女孩被猥亵永远不是因为她穿了V字领超短裙,这一点我们时刻不要混淆。
闭嘴,多听,听孩子说,允许孩子说“大逆不道”的话,这些都是情绪的出口。只有情绪发泄了,才能有后面“好好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同时,父母也要记得,时刻保持冷静。
我知道这很难,尤其如果听到孩子越往下说,事情性质越严重了。但我们要明白,现在发怒、气得发抖,无济于事,只会让孩子更加害怕,甚至觉得,父母是因为他而生气。
想想那个“着火的房子”,你一个劲在屋外大喊大叫,不如冷静下来想想怎么营救,是不是这个道理?
2、找老师直接沟通
听完孩子的哭诉后,我们可以先做个简短的记录。我建议大家从这次记录开始就类似“口供”记录,类似几月几号,和谁谈了,内容是什么。
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从第三视角审视事件,书写是很好的梳理过程;
另一方面,如果真的到了需要上诉的地步,这些都是很好的资料。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记忆,尤其是在高压情绪的状态下。
我首先会做的就是和当事人老师约个时间见面。
对于任何问题的出现,我的态度始终是“无罪推定论”,也就是我信任我孩子,我也信任我孩子的老师,我假设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当中有一些误会的存在。
消除误会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问当事人,千万不要就有了“这个老师就是坏的,问了也没用”这样的心态。
这一步我们还是在澄清事实的阶段。
带着这样的态度去和老师沟通,少用“你”开头的质问句,“你到底对我孩子做了什么,她为啥XX”,这句话一开始,你就已经把“老师有罪论”了。
多使用“我”开头的句式,“我看到我女儿最近XX(行为),我就和她聊了,她告诉我XXX(语言),我今天就想来和您沟通一下,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作为家长的可以怎么一起配合老师更好地教育孩子”。
多听少反驳,先让老师多说,不要一上来就,“哦哦,老师不是这样的,我女儿XX”,这就把对话堵住了。
但可以多询问细节,“老师,我刚听您说您后来在课堂上就很生气,那后来发生了什么?您后来把她叫到办公室,当时还有谁在场?您让她回家是几点”。
事件、人物、时间,从各种细节去了解所发生的事情。
这样的询问才能真正了解真相,也许真的就是一场误会。如果真的就是老师做错了,那么你的这些询问沟通,也要记录下来。
3、往上沟通并且准备备选方案
如果事情的性质确认是严重的,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这两步同时进行。
一边思考备选方案,比如在事情没解决之前,可以暂时不让孩子先去上学了;或者可以开始物色其他学校进行转学。
同时,开始往上沟通,寻找学校领导,进行沟通介入。如果你仍然不满意学校的处理方案,也可以寻求法律的帮助。
这里想提醒大家的是,不要争一口气,也不要委曲求全,任何决定都要以合理公正,摆事实讲道理为基础。
关起门,自家的孩子都是宝;但推开门,我们每个社会人就需要按照原则准则说话。
但也别委屈自己,父母有时需要相信自己的直觉的,再好的学校,老师不对,都没用。
就像在《绝路》这篇文章里我爸爸说的那句话,有的家长说没选择,人都是有选择的,当你说没选择的时候,只不过你的利益天平已经倾斜了。
永远想清楚,到底什么对你更重要,很关键。
4、心理干预
特别不希望我们会走到第三步,但如果不得不面对,甚至还有更长的诉讼流程,那么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找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不仅仅是给孩子,家长也是很有必要的。
遇到这样的事情,家长压力会更大;而这样的事情发生后,家长又必须稳住,才能更好地稳定孩子。
伴随而来的还有可能是家庭成员的指责或者不同意见,这些多重压力是需要处理的。
不要低估了我们普通人面对“恶”敢于战斗,是需要多大的勇气。所以一定要关心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健康。
哪怕你觉得自己和孩子现在没问题,也可以找一个专业靠谱的咨询机构去聊聊,防患未然,永远不是坏事。
对抗“恶”,永远不该以“惩罚”自己作为代价的,这一点,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谨记。
希望这篇文章,我们每个人都用不上;但我也希望,哪怕有一天我们遇到了,也不恐慌了。
同时我更希望,如果我或者孩子见证了别人,那么我们会有勇气站出来,说出真相。
因为如果这一次我们沉默,那就是对“恶“的纵容。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大环境暂时无法改变,那么普通人的微光,聚集在一起去照亮黑暗,就更加重要了。
我仍然相信,“坏”老师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但希望你我都能做到,眼里有光,手中有伞。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