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到时候写作业了。”——“不要,我还没玩够!”


“CC,该刷牙睡觉了!”——“你不也没刷牙呢吗,我再玩一会儿!”


“CC这个台阶很危险,不能跳来跳去!”——“可是这样很好玩啊!”


“你这孩子怎么这样?”——“你才这样呢!”……


你家有木有一个爱顶嘴的娃?



你说一句,TA有10句顶你,你叫他往东,他偏往西,你苦口婆心只为他好,他却有一大堆理由等着你。


真的好气!


曾经有项调查,“孩子慢慢长大以后,你最讨厌孩子的什么行为?”


超过75%的父母都选择了“顶嘴”。



很多妈妈见娃顶嘴都会开启“镇压”之路,想尽办法改掉娃这个“坏毛病”。


轻则语言警告,重则武力解决,甚至动用家法:笤帚疙瘩、鞋底帮子,顺手的武器逮啥用啥。


对付娃顶嘴这件事,C妈也算老司机了,毕竟CC不是什么“善茬”,从两岁到现在一直都是个爱顶嘴的主儿,预计“七岁八岁狗都嫌”的年纪,还会来一波新操作,所以我早有防备!


一般而言,3-15岁的孩子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顶嘴,也就是从自我意识建立开始,一直到青春期(老铁们,搭伙上路吧,这是一条漫漫长路)


可以说,我们无法避免孩子顶嘴,只能应对。



孩子为什么会顶嘴?


小的时候娃认知发展有限,判断能力也有限,所以会对父母言听计从,爸妈说什么就是什么。


但是随着一天天长大,他有了更加强烈的自我意识,如果自己和父母的想法发生冲突,就不会情愿按对方的想法走。


如果此刻家长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当孩子觉得自己的权利被剥夺了,却又无力反抗时,就会不自觉地用顶嘴来找寻一种心理平衡。


其实,顶嘴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标志,证明孩子的独立意识在变强,不满足于被安排、被控制。



换个角度看,顶嘴,其实也是一种沟通方式。


要知道,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顶嘴可不是一件坏事!


德国儿童心理专家研究表明:


能够同父母进行争辩的儿童,长大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爱顶嘴的孩子具备很多优势!


独立思考能力更强!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


将2岁至5岁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平时喜欢顶嘴,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平时乖顺,反抗性较弱。


最终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孩子里,80%的人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


而较弱的孩子中,只有24%的长大以后能够独立行事,但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较弱,经常需要依赖别人。



也就是说,越爱顶嘴的孩子,越有主见,独立思考能力也更强,这难道不是我们希望孩子所具备的能力吗?

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更强!


当孩子与父母争辩的时候,就跟辩论赛一样,需要集中“火力”(脑力)想从哪一方面入手才能更好的反驳父母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爱顶嘴的娃个个儿都是能说会道的主儿!没点儿真本事,这等“唇枪舌战”的场面怎么对付的下来?


那些三两句就败下阵来的,大多是刚入门的青铜级选手,而那些一场较量下来能把父母怼到恨不得要去放支架的,才是王者玩家!


长远来看,嘴上不吃亏是小,将来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到无障碍沟通,才是最大收益!


如果你想求点安慰,我只能说,你是个合格的陪练。说明你平日给娃词汇量的输入、情绪的描述、想法的表达等锻炼颇有成效!


娃这么“优秀”,你功不可没哈~


性格更健康!


当孩子表现乖巧时,有可能是对周遭环境的不信任,因为缺乏安全感而不愿触犯他们底线,因此才会表现得听话。



顶嘴说明孩子可以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很多从来不顶嘴的孩子,不是不会而是不敢,因为不被允许、被压制、被控制。


相比和父母顶嘴、讲道理的孩子,那些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才是最该操心和担忧的,这是心理遭受创伤后的一种表现。


养育CC这么久,我才明白,最可怕的声音,是没有声音。


如果孩子有情绪而不发泄出来的话,后果可想而知——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对付”顶嘴,这么做效果更好!


当然,让大家接受娃顶嘴,并不意味着让他任意妄为!


对付顶嘴,有技巧才效果好。


要沟通不要命令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不论什么时候,当家长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就会导致权力之争。


细数一下不难发现,十次顶嘴的背后八次是我们在下命令。


我们总是说:去!快点!把这件事做好!


而不是说:你是怎么想的?


被命令,有时候意味着不被尊重,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当然不乐意!



所以,当我们有什么想法,想让孩子做什么的时候,请先改变自己的命令句式!


听完孩子解释


面对孩子顶嘴,父母的第一反应是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我们觉得娃顶嘴就是在和自己作对,同时,我们也对“自己失去权威”感到尴尬。


所以,我们才会恼羞成怒。


当孩子有不同寻常的反应时,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懂事,或者故意惹我们生气,他们只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抑或不太明白我们的意思。


所以,不妨先听听他的解释,最好一开始就问问原因。


有选择地“妥协”


不同的事情,妥协的方式不同。


a 原则性的问题,不妥协!


比如不能做危险、没礼貌、搞破坏或伤害他人的事。


这和我们之前说的立规矩的事是相通的,不行就是不行,顶嘴也没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语气要温和,态度要坚定。



b 无伤大雅的事,学会放手。


比如,今天出门想穿什么衣服,带哪个水杯,家长真的没有必要因为自己喜欢或自己觉得合适,就让孩子做同样的选择。


前几天我给CC买了个大号水壶,打算出门游玩时候用,她看着新鲜,偏要背下楼,还要接满满一杯,800毫升~


•  “你只下楼玩一会儿,拿平时的小水杯就行,这个又沉又不方便!”


•  “我觉得没什么不方便呀,我放自行车筐里,不觉得沉。”


  “那你少接点水,接满了你又喝不完!”


  “喝不完也没关系啊,我回家后可以继续喝,还省得再接一次水了。”


•  我:……


我的心脏支架呢?


看似是CC太倔强,不听劝,但其实,真的不是我管太宽吗?


我们总是用自己的经验去说教,希望孩子少走弯路,但却忘了,孩子都是在试错中学会成长的


那个渴望独立的孩子,都有着自己想走的路,尽管在大人看来明知道是错的,他们自己不亲自试试,也不会甘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只能是他自己,不可能成为父母想要的样子。



所以,给孩子自己承担选择后果的空间,他们自己明白了,自然不会一意孤行。


无关紧要的事,互相妥协。


问题的答案不是只有两个选项,听你or听我?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折中。


比如写作业,我希望早上CC把一天作业先完成,而她就喜欢上午玩一会儿,午饭后再写(但实际饭后她有时会犯困,效率不高),我和她商量之后最终确定上午先玩一会儿,10点开始写。


有时候对于参与制定的规则,孩子更容易遵守,与其他执行起来不情不愿,你监督起来又嚷又吼,不如,各退一步。


有人说,父母对待孩子顶嘴的方式,藏着孩子与未来交手的样子。


所以只有你放下“我是父母,我一定对”的执念,孩子才有机会变得更好!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